尹保全
自1895年倫琴發現X線后,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種模擬的方式記錄在X線片上的。自20世紀70~80年代CT和MRI先后問世后,提示了平片數字成像的可能。但傳統的X線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X線檢查對骨折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凡是疑有骨折者均應常規進行X線檢查,可以顯示臨床上難以發現的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關節內骨折等。即使臨床上已經表現為明顯骨折者,X線拍片檢查也是必要的,可以幫助了解骨折的類型和骨折移位情況,對于骨折的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以便于選擇運用什么手法復位及應用什么方法固定和復位固定后的復查[1]。骨折包括上肢骨、關節損傷及下肢骨、關節損傷。其中上肢骨、關節損傷包括鎖骨骨折、橈骨骨折、肘關節脫位等。下肢骨、關節損傷包括股骨頸骨折、踝關節骨折等。本文重點闡述X線檢查對橈骨骨折、踝關節骨折診斷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20例骨折患者中橈骨遠端骨折患者15例,踝關節骨折患者5例,年齡16~60歲,平均37.7歲。
1.2 診斷方法 通過X線觀察15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及5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外傷后骨折及脫位的情況。診斷以X線圖像為基礎。X線圖像由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組成,是灰階成像。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的不同來反應人體組織結構的解剖及病理狀態。
20例骨折患者,通過X線檢查即發現骨折19例,X線檢查正確診斷率為95%,其中1例踝關節扭傷患者行X線檢查未見骨折,未見踝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或關節囊腫脹,但進一步行CT掃描亦確診為踝關節骨折。
骨折診斷在放射科工作中很常見,在基層醫療單位缺乏CT、MRI設備的條件下,熟練掌握骨折X線診斷特點,對疾病的早期診治和轉診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
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在外固定方法復位前、復位后及復位后4周均應進行X線檢查,對X線檢查結果進行定量評價。通過X線檢查結果評價外固定方式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在臨床治療中應高度重視保守治療后的X線復查,根據患者隨診的X線檢查結果,及時進行調整治療方案,以預防骨折再移位[3]。
X線檢查作為踝關節損傷的常規檢查項目,它的正確診斷及有價值的X線征象顯得尤為重要,而踝關節處的隱匿性骨折則由于X線檢查陰性而不能得到臨床醫生的足夠重視,早期易被多按踝關節扭傷給予保守治療而影響療效。故X線檢查未見骨折,未見踝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或關節囊腫脹時,應進一步行CT掃描來確診。
X線檢查對骨折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能確定骨折的部位、種類及移位等。骨折的X片檢查的征象是可以見到骨折線的出現,骨折線一般表現為低密度影像,但是在壓縮骨折后嵌插骨折時,骨折線可呈高密度改變。骨折的X線檢查一般應拍攝包括鄰近一個關節在內的正、側位片,必要時應拍攝特殊位置的X線片。有些輕微的裂縫骨折,急診拍片時未見明顯骨折線,如臨床癥狀較明顯者,可在傷后2周攝片復查,此時因骨折端的吸收常可使骨折線更加清晰。針對高度懷疑骨折而X線片表現不明確者,可拍攝CT進行確診[4]。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論檢查儀器如何先進,也均有其適應范圍和局限性,臨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賴儀器檢查,而忽視病史與體格檢查這兩項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
[1]肖勇.X線檢查在踝關節骨折診斷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6):39-40.
[2]關溪,魏春琴,孫曉榮.腰椎退行性病變的X線診斷臨床意義.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6):46-47.
[3]曹穎.X線檢查對橈骨骨折后不同外固定治療的穩定性評估價值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0,7(4):147-148.
[4]戴顯偉,趙浩亮.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