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征 莊淑萍 劉少璐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意外事故及工傷事故的不斷增加,脊髓損傷(SCI)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脊髓損傷是對人打擊最大的一種致殘性損傷,同時也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脊髓損傷(SCI)是脊柱骨折或骨折脫位的嚴重并發癥(14%~60%并發脊髓損傷)。脊髓損傷以頸脊髓損傷多見,其次多見于胸腰段。引起脊髓損傷的骨折或骨折脫位多可以通過手術方法治療,但是由于脊髓損傷的高致殘性。近些年來脊髓損傷的早期藥物治療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我院骨外科自2004~2009年共收治脊髓損傷54例,其中21例入院后行大劑量激素沖擊療法治療。對發生并發癥作相應治療。平均隨訪1年,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4~2009年共收治脊髓損傷54例,其中21例入院后行大劑量激素沖擊療法治療。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47(17~67)歲。受傷原因:車禍致傷15例,高處墜落傷或摔傷5例,被人打傷1例。部位:頸椎13例,胸椎3例,胸腰段5例。均符合診斷標準,并按下列條件進行篩選:①入院時損傷時間≤8 h;②清醒,有自主呼吸;③通過病史和查體診斷明確;④排除有結核或糖尿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21例患者給予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MP)30 mg/kg,于15 min之內靜脈輸入,間隔45 min,然后5.4 mg/(kg·h)靜脈滴入持續23 h。如在傷后3 h內應用,則24 h治療即可,再傷后3~8 h治療者,可再繼續5.4 mg/(kg·h)24 h。同時應用20%甘露醇脫水;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抗生素預防感染。其中15例有手術指征,行前路或后路加壓植骨內固定術。
1.3 隨訪 平均隨訪1年分別在治療中、治療后記錄發生的并發癥及相應治療。
2 MP治療脊髓損傷治療中(24~48 h之內),治療后(1年內)發生的并發癥及處理方法。
2.1 2例在治療中發生低鉀血癥,血鉀最低至2.8 mmol/L,給予靜脈補鉀,限制鈉離子的輸入。注意補鉀濃度,補鉀速度及每天補鉀量。監測心電圖,注意有無T波低平、倒置,QT間期延長或出現U波。注意監測血氣分析,糾正低鉀引起的堿中毒。
2.2 2例患者在治療后1周內出現柏油樣便,無嘔血。因為已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加用抑酸劑西咪替丁。同時觀察血常規血色素的變化,黑便在1周內逐漸消失。
2.3 10例患者在MP治療后1月內出現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無手術刀口感染。考慮感染原因與臥床及導尿等醫療操作有關。15例患者出現血糖增高,最高血糖10.1 mmol/L,因所選患者均無糖尿病病史,考慮部分血糖增高患者與創傷應激有關。在傷后2周復查血糖均恢復指正常。以上并發癥并不能完全歸因于MP治療。
2.4 1例患者出現煩躁,失眠,胡言亂語癥狀,排除腦外傷及精神病史后給予氯丙嗪鎮靜治療,MP治療結束后上述癥狀消失。
3 討論
3.1 脊髓損傷的定義 由于部分或全部的神經干和神經元的破損,造成的截癱、感覺丟失、反射活動的改變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叫做脊髓損傷(SCI)。
3.2 甲基強的松龍對脊髓的保護作用主要與糖皮質激素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過敏特性有關,主要作用為:①減少炎癥病灶周圍的免疫活性細胞;②減少血管擴張;③穩定溶酶體膜;④抑制吞噬作用;⑤減少前列腺素和相關物質的產生。
3.3 應用糖皮質激素常見的并發癥有如下幾個方面:①鈉水潴留、低鉀血癥、高血壓等;②骨骼肌肉系統,如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等;③胃腸道如消化道出血等;④皮膚,如妨礙傷口愈合等;⑤神經系統,如精神癥狀、癲癇發作等;⑥內分泌系統,如月經失調、糖耐量降低等。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治療脊髓損傷本組病例未出現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所以,長期應用激素可有一系列副作用,但短期應用尚未見有嚴重不良反應報道。
3.4 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雖然甲基強的松龍的用量遠遠超過其他學科應用甲基強的松龍的劑量,但此劑量對治療脊髓損傷有效,且無嚴重并發癥發生[1,2]。發生一些并發癥也在可防、可治。所以基層醫院醫生應增加對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的認識,抓住脊髓損傷治療的最佳時機,對患者的治療起到最好的效果。
[1]胥少汀,葛寶豐.實用骨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06.
[2]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脊髓損傷療效及并發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