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森
(山東省榮成市中醫院,264300)
腰椎退行性關節炎多見于30歲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疼痛部位以腰部及其鄰近部位為主,以下腰中部及椎旁肌處最多,其他為臀部、骶部等,無下肢痛。近3年來我們采用定點旋扳手法配合自擬方骨痛靈口服治療腰椎退行性關節炎36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病例來源:所有病例都是我院骨傷科門診患者,共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35~56歲,平均42歲;病程最長2年,最短1個月。
診斷標準:患者于工作勞累后腰痛癥狀加重,腰部有僵直感;平時活動無障礙;清晨或半夜疼痛往往加重,起床活動后疼痛可減輕,但過度活動疼痛又加重;彎腰后或蹲位起立時有“斷腰”的感覺;所有患者對輕叩下腰部感舒適。查體出現腰椎棘突偏斜,明顯壓痛,其鄰近的上下棘突則對線正常而無壓痛,無坐骨神經痛癥狀,雙下肢皮膚感覺、肌力、反射正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堅持服藥和手法治療滿療程者。
排除標準:①明顯腰椎管狹窄者;②有手術適應證者;③不能堅持完成治療者。
1.推拿復位手法:患者俯臥于硬板床上,醫者站其側方。①撥、揉、、按腰部椎旁肌,時間約30min,點揉雙側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和關元俞5min,作為定點旋扳手法的準備。②手法:首先讓患者騎坐于木椅上,面部朝向椅背,右手抱于枕后,左手抱于右下腹,醫者坐于患者后方木椅上,左手拇指指腹向左方推頂患者右偏的棘突,余四指放于患者左腰部,右上肢自患者胸前環抱于患者左肩部,患者右下肢屈膝90°,助手按壓患者右下肢,讓患者深吸氣后向右側轉動腰部,轉動過程中深呼氣,醫者環抱于患者胸前的右上肢待病人呼氣末周身放松向右旋轉至最大角度時,用力再加大腰部轉動角度,此時可聽到小關節復位的彈響聲。同樣患者左手抱于枕后,右手抱于左下腹,醫者右手拇指指腹向左方推頂右偏的棘突,余四指放于右腰部,左上肢自患者胸前環抱于患者右肩部,患者左下肢屈膝90°,助手按壓患者左下肢,讓患者深吸氣后向左側轉動腰部,轉動過程中深呼氣,醫者環抱于患者胸前的左上肢待病人呼氣末周身放松向左旋轉至最大角度時,用力再加大腰部轉動角度,此時可聽到小關節復位的彈響聲,證實復位有效。再輕輕理順,按揉兩側椎旁肌3min結束。本推拿復位手法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骨痛靈組方和服法:白花蛇4條,血竭36g,威靈仙72g,當歸36g,透骨草36g,防風36g,土鱉蟲36g。上方共研極細末過篩,為20天藥量,每天早晚各用黃酒沖服1/40,酒量因人而異,不能飲酒者以溫開水沖服。
療效標準:治愈:腰痛癥狀消失,彎腰后或蹲位起立時無“斷腰”的感覺,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隨訪6個月未復發;顯效:腰痛癥狀明顯減輕,勞累后腰痛癥狀無明顯加重,清晨或半夜疼痛不加重;有效:原有各種癥狀減輕,但均不顯著;無效:各種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36例患者中治愈22例,顯效14例,總有效率100%。
腰椎關節突關節退變導致腰痛。這些小關節囊內包含著神經末梢的特殊系統,稱為傷害感受器,同時又布滿著另一種小體感受器,當發生重力損傷或某些治病化學物質刺激小關節囊時,增強傷害感受器引起神經沖動,發生疼痛。小體感受器可以調整對傷害的適應能力,使疼痛減輕。用按摩及定點旋扳可以有效達到調整小體感受器的目的。
定點旋扳手法促使錯位小關節復位,理順腰椎的解剖結構,改善局部循環,有利于疼痛癥狀緩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自擬骨痛靈方中白花蛇、威靈仙、防風、透骨草祛風除濕、散寒通絡止痛;血竭、當歸、土鱉蟲活血養血、化瘀通脈止痛。
中藥方配合旋扳手法能起到解除腰肌痙攣、改善神經末梢血液循環、消除神經水腫的作用。
臨床工作中發現,病人的生活習慣及坐臥姿勢不正常能引起本病復發。因此,在治療期間囑其糾正不良體位,后期配合腰部肌肉功能鍛煉,能夠改善腰部脊柱的生物力線和活動功能,有效地預防腰部疼痛的反復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