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應貴
(四川省三臺縣西平鎮胡應貴診所,621104)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根據其臨床表現,屬中醫痹證范疇。筆者2008年3月~2011年3月應用口服中藥、手法推拿、睡中藥枕三聯療法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08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72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3年;治療時間1~3個月。
1.口服中藥:桂枝加葛根湯加減[1]。藥物組成:桂枝9g,炙甘草5g,葛根12g,藏紅花3g,川芎9g,木瓜9g,乳香6g,穿山甲6g,白芍9g,大棗15g,丹參15g,防風9g。隨癥加減:風重加天麻、羌活;寒重加干姜;濕重加薏苡仁;瘀重加沒藥;氣虛加人參、黃芪;血虛加當歸、雞血藤;陽虛加鹿角膠、淫羊藿。上藥加水1200ml,煎至900ml,每日3次,每次150ml,于飯后1h服用。高血壓患者慎用,婦女經期禁用。
2.手法推拿[2]:患者取正坐位,術者站于患者背后。用一指禪推頸項部、頸項肩背部。彈撥按揉頸項肩部。拿肩井、頸項部。搖頸椎。頸椎扳法。推拿按揉督脈。按揉近穴天宗、風池、阿是穴(壓痛點),遠穴上肢曲尺、手三里、列缺、合谷、落枕穴等,下肢血海、足三里等。搓抖上下肢。拍上下肢及背部等。
注意:頸椎結核、腫瘤等禁用手法推拿;應用頸椎扳法、搖法要注意嚴格掌握分寸,以免發生意外。
3.中藥枕的藥物與制作:藏紅花5g,川芎、乳香、沒藥、桂枝、羌活、防風、補骨脂、干姜、千年健、淫羊藿、尋骨風各50g。將上述藥物打碎混均裝入長40cm、寬16cm的布袋內,睡覺時置于頸部,以之代枕。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自覺癥狀完全消失;顯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無效:自覺癥狀治療前后無變化。
結果:臨床治愈72例,顯效2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5%。
《諸病源候論·風痹候》說:“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頸椎病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外因各種急慢性損傷,如睡眠的不良體位、坐姿不當、長期低頭工作等;內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退變等均可引起頸椎病的發生。治療以祛風、散寒、除濕和舒經通絡為主。葛根解肌,桂枝溫經通脈、解肌散寒共為主藥。防風祛風勝濕、解痙止痛;木瓜舒筋活絡;藏紅花、川芎、丹參、乳香、穿山甲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白芍養血斂陰;大棗益氣養血,緩和藥性;炙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祛風除濕、散寒通絡之效。手法推拿有舒筋活血、理筋整復之功。中藥枕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臨床實踐證明,口服中藥配合手法推拿、睡中藥枕三聯療法治療頸椎病,標本兼治,效果顯著,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1]連建偉,李冀.方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4.
[2]周力.推拿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