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山西省興縣交樓申衛生院,033600)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好發于兒童,對患兒聽力危害極大,且復發率高,并發癥多。我們自2005年來試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并與同期單純西醫治療相對比,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提高療效,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現總結如下。
本組來自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患兒,根據病史、癥狀及體檢明確診斷。隨機分為治療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1~12個月28例,1~2歲36例,2歲以上者4例;病程12h~3周,平均4.3天;單耳者56例,雙耳者12例;已穿孔者21例。對照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齡1~12個月29例,1~2歲者34例,2歲以上6例;病程18h~18天,平均4.1天;單耳58例,雙耳者11例;已穿孔18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方面無顯著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全身抗生素及局部用藥,一般首選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磷霉素。局部用藥,對鼓膜未穿孔者給予1%酚甘油滴鼻,0.5%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已穿孔者3%過氧化氫溶液清洗耳道膿液,再選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治療組:全身抗生素用藥同對照組。同時給予龍膽瀉肝丸2~4g,每日3次。局部用藥選用耳炎散吹耳,先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耳道,每日3~5次,吹敷耳炎散少許,直至痊愈。
觀察方法:觀察并記錄患者退熱時間、聽力改變情況及鼓膜穿孔情況,并記錄出院時間。
結果:對照組69例,痊愈61例,占88.4%;發生并發癥8例,占11.6%,均為急性乳突炎,實施手術治療后痊愈。治療組68例,痊愈66例,占97.1%;另2例并發急性乳突炎改手術治療后痊愈。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治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平均住院日: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7.6±1.4天,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為5.2±1.2天,經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能縮短病程。
鼓膜穿孔情況:對照組入院鼓膜未穿孔者51例,治療過程中發生穿孔32例,占56.2%,經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由細菌感染引起,感染途徑主要是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嬰幼兒咽鼓管比成人短,而且較平、直,故細菌更易從呼吸道及鼻咽部的感染灶侵入。病程中可并發化膿性乳突炎,進而可引起顱內外感染,因而尋找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中醫認為,耳為肝膽經脈所轄,氣候劇變,起居失常,外感風熱之邪,引起肝膽火熱,上灼耳竅,阻滯經脈,氣血壅滯,耳內肌膜血敗肉腐而成膿汁,乃膿耳。因而我們在全身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應用專瀉肝膽邪熱的龍膽瀉肝丸,并配合局部應用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斂瘡的耳炎散治療本病。內服外用,中西醫結合,全身與局部治療相結合,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病程,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