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院,215300)
婦女懷孕時胎兒逐漸增大,使腹壓增高,下腔靜脈受壓加重,使直腸下端、肛管的靜脈回流受阻,導致痔靜脈叢淤血擴張。懷孕期間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可使骨盆血管、直腸血管擴張而產生痔。此外,分娩時尤其是經陰道分娩的產婦,產程中腹壓急驟增加,易加重痔瘡的發展。但只要預防得當,可減少痔瘡的發生或可減輕癥狀,簡介如下。
1.注意孕期保健:婦女妊娠后可致腹壓增高,特別是妊娠后期,下腔靜脈受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直接影響痔靜脈的回流,容易誘發痔瘡,此種情況在胎位不正時尤為明顯。因此懷孕期間應定時去醫院復查,遇到胎位不正時,應及時糾正,不僅有益于孕期保健,對于預防痔瘡及其他肛門疾病,也有一定的益處。另外,懷孕婦女一般活動量相對減少,引起胃腸功能減弱,糞便停留于腸腔,糞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誘發痔瘡。因此,懷孕期間應適當增加活動。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通暢,每次大便后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對于預防痔瘡是十分有益的。
2.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強忍便意,不努爭,宜采用坐式排便,不宜用蹲式,如廁時間不能過長,每次5~10min為宜。不在排便期間坐其他事情,如讀書看報等。告知產婦便秘和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運動等有密切關系,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3.肛周局部護理:分娩后由于惡露的刺激,易造成肛門部瘙癢不適,應及時清除分泌物,以減少對肛周的刺激,每日用溫開水清洗會陰,水溫不宜過高,便后可用清熱解毒制劑清洗肛門,使用柔軟無香味的紙巾擦拭,宜穿著全棉內衣,忌穿化纖緊身衣物。
4.疾病護理:產婦需要喂哺嬰兒,應慎用或禁用止痛藥,盡量采用物理止痛的方法,如聽音樂、看書等,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大便質軟通暢,便后及時局部清洗,痔瘡突出時及時回納,可用馬應龍痔瘡膏或燒傷濕潤膏涂于患處以減輕疼痛,亦可使用中醫耳穴貼壓減輕疼痛,具體是每次取3穴(肛門、神門、皮質下)用壓籽法,每日按壓2~3次,每次每穴按壓20~30下。
5.防治便秘:產婦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虛,便意感變得遲鈍,加上腹壁松弛,活動減少,排便無力和排便困難的癥狀增多,常常數日無排便癥狀。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而過于干燥,引起排便困難,加之產后失血,腸道津液水分不足,造成便秘,應指導產婦合理飲食,多吃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白菜、香蕉等。早晨可喝點淡鹽水或蜂蜜水,適量活動,產后早期下床走動,以刺激腸蠕動,增加糞便量,防止便秘繼而引發痔瘡的加重。忌煙酒,忌辛辣刺激飲食,便秘嚴重時可適當使用開塞露協助排便。
6.提倡提肛運動:產后1周可以做簡單的提肛運動。提肛運動就是有意識地向上收縮提升肛門,這是一種非常有效且簡便易行的防治肛周疾病的方法,經常進行提肛運動,可增加肛門部括約肌功能,降低靜脈壓力。具體方法是:全身放松,將大腿用力夾緊,配合吸氣,縮腹,向上提收肛門,然后呼氣,將肛門部放松,一提一松為1次,以不覺疲勞為宜,每日2次,坐,臥、站均可進行。
7.調整生活方式:勞逸結合,避免久坐,下蹲、久行及過度勞累,以免引起肛門直腸部位靜脈淤積和靜脈曲張,每日保證8h以上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及情緒,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