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松
延邊光榮院,吉林 延吉 133000
驗案一,李某,男,2歲,1992年3月某日,一名婦女帶患男兒就診訴說;幼兒右目內眥里長個東西,發展迅速。仔細一看,是胬肉攀睛 (西醫所謂翼狀胬肉),掩及黑睛趨勢。由于患兒年幼固執,不宜服湯藥,其母又不想做手術,故想投外用藥一試。患兒容貌方圓,似下流厚重,口大耳小,表情沉默,骨骼粗而肥胖,欲靜而不欲動,故擬定為太陰人。太陰人肝大肺小,根據“大者瀉之,小者補之”原則,方藥選用治療太陰人眼疾之通用方利效散(升麻、葛根、白芷、石菖蒲各2.5克),兩付。用法:一日一付,將諸藥用布包煎,患兒睡眠時熱敷于患側眼睛。兩天后,其母前來述說病情減大半,效不更方,再投2付而吿愈。
按語:《東醫四象診療醫典·眼門》記載,利效散煎洗可以通治太陰人眼疾。
驗案二,趙某,女,36歲,營業員,1995年10月21日初診,自訴患有便秘癥。最近單位工作繁忙癥狀加劇,7~10日1行,伴有神疲乏力,失眠夢多,納差,腸鳴失氣,尿頻而少,舌暗紅,苔薄黃,脈沉細滑。該患容貌月形,肌膚浮軟,時而善太息,人中及鼻尖部時常出汗,膀胱之坐勢盛壯而胸襟之包勢孤弱,故擬定為少陰人。少陰人腎大脾小。選方巴豆丹,2付。用法:取一付 (3粒)巴豆,去殼研細末,早晚分兩次,溫水沖服。次日大便2次,再次日稀便數次。懼損及脾陽,換姜術寬中湯 (赤白何首烏各7.5克,白術7.5克,干姜5克,高良姜5克,陳皮5克,青皮5克,香附子5克,益智仁5克,大棗2枚),5付。用法;一日一付,水煎,早晚分服。并囑咐保持心情舒暢,飲食素暈結合,養成日一次排便習慣,隨訪半年病痊愈。
按語:《東醫四象診療醫典·便閉門》記載,糞滓的閉塞不通,往往十日或半月已過,大便不解,甚則胸腹脹滿,氣悶欲死,故大便燥結的排泄困難和不同。少陰人以巴豆丹或姜術寬中湯主治。
驗案三,金某,男,17歲,學生,1995年9月10日初診。該患兩天前踢球之后洗涼水澡而出現惡寒發熱,渾身酸楚,咳嗽咽痛等癥狀,自服速效感冒膠囊,病毒靈、V-C銀翹片等未見好轉,反而出現尿量減少,顏面以及四肢浮腫等癥狀,故前來就醫。理化檢查;血液WBC:19.2×109/L,尿 PRO++++,顆粒管型+++,BUN39.3mmol/L,Scr170.4μmol/L,Hco3 ˉ15.7mmol/L 。該患前后頭部突出,額眉明朗,唇薄,下頜尖銳,肩平而短,胸襟之包勢盛壯而膀胱之坐勢孤弱,好顯自己,喜生冷食物。西醫診斷:急性腎功能衰竭,朝醫診斷:少陽人腎風。方用木通大安湯加減 (木通30克,生熟地各20克,赤白茯苓各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5克,羌活、荊芥、防風各5克,川黃連5克,四付),用法;一日一付,水煎,早晚分服。避風寒,飲食清淡,忌生冷油膩之品。輔以5%GS150毫升加頭孢唑林2克、病毒唑0.5克、地塞米松5毫克,日兩次靜滴。次日,手足掌心以及全身汗出,咽痛、渾身酸痛明顯減輕,尿量逐漸增多,十余日后理化檢查顯示尿蛋白±之外均正常,浮腫消失。停用抗生素,繼投予上方20余付,以鞏固其療效而痊愈。
按語:《東醫壽世保元卷之三·泛論》曰; “浮腫為病,急治則生,不急則危……浮腫初發,當用木通大安湯或荊防地黃湯加木通。”又《東醫壽世保元 卷之三·少陽人脾受寒表寒病論》曰;“少陽人病,無論表里病,手足掌心有汗則病解。”
【體會】朝醫學即四象醫學是幾百年來朝鮮民族在防病治病實踐中,在自己固有傳統文化基礎上,汲取傳統中醫學理論之精華而形成的,以“天人性命”為整體觀,陰陽、“四維之四象”為理論結構,以辨象用藥為主要特征的,一門獨特的體質醫學學科。四象醫學創始人李濟馬先生在《東醫壽世保元·四端論》曰;“人稟臟理有四不同,肺大而肝小者名曰太陽人;肝大而肺小者名曰太陰人;脾大而腎小者名曰少陽人;腎大而脾小者名曰少陰人”,又《東醫壽世保元·醫源論》曰;“余所論太陽人、少陽人、太陰人、少陰人,以人物名目而論之也。”的體質論,具體應用到臨床實踐當中。從而解決了“人而有病,千而不同,萬而不同,以同藥用同病,或中或不中,以其人之四象不同也”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