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學惠
湖北省浠水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浠水 438200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手術方式的改進,我國剖宮產率普通上升,手術指征的擴大或無明顯手術指征者逐漸增加。剖宮產率上升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對剖宮產的選擇常使廣大產科醫生陷入兩難境地。隨著我院服務質量和產科技術質量的不斷提高,近幾年來住院分娩人數逐年上升,剖宮產率也逐年上升。2007年剖宮產率為46.00%,2008年剖宮產率為 50.23%,2009年為 60.58%,下面對我院一年來1603例采用剖宮產結束分娩產婦的手術指征進行回顧性分析,尋找剖宮產率上升的原因。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底分娩總數為2646例,其中剖宮產分娩1603例。占60.58%,1603例剖宮產病例中,初產婦1058例,經產婦545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40歲,平均28.3歲。
1.2 方法 對本組資料中所有剖產指征及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剖宮產指征以第1位指征進行分類,統計各項指征的構成比、剖宮率,診斷符合率。
2.1 剖宮產手術指征 1603例剖宮產的指征及構成比見表1。

表1 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
剖宮產指征主要為胎兒宮內窘迫,臀位,持續性枕橫枕后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少,巨大兒等以第1指征剖宮產占46%,而多因素指征占54%。
2.2 剖宮產指征掌握情況 見表2。

表2 剖宮產指征掌握情況的分析
胎兒窘迫的診斷方法,主要依據羊水、胎兒監護的情況等。
進一步分析幾項主要指征的構成情況如下:如表1可見剖宮產指征第1位的胎兒宮內窘迫占23.58%,但其中70%羊水清亮或Ⅰ度糞染,新生兒Apgar評分>7分,30%羊水Ⅱ度以上糞染,或新生兒Apgar評分≤7分,378例胎兒宮內窘迫的胎心一過性變快或變慢為診斷依據的71例NST1次無反應型為診斷依據的35例。
巨大兒為指征的剖宮產83例,其中27例體重在4000g以下,診斷符合率為67.47%,相對性頭盆不稱為指征的42例中,其中骨盆無異常,新生兒體重<3000g16例,診斷符合率為61.90%。
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為指征的94例剖宮產中,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分別占總數的3%、8%、15%。以羊水過少為指征的診斷符合率為80.9%(根據B超)。
3.1 剖宮產上升的原因
3.1.1 診斷水平不足和手術指征掌握不夠規范,國內報道20世紀50年代剖宮產率僅為1% ~2%,到1988年上升到22%[1],本組資料顯示:胎兒宮內窘迫為第1位,但新生兒出生1分鐘,Apgar評分符合術前診斷為30%,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的原因很多,本資料中診斷依靠1次胎心不好和NST1次無反應而診斷者有106例,而忽略了胎動、胎心率變化、胎盤功能、羊水性能等綜合判斷,導致“過度診斷”及假陽性,從而提高了胎兒宮內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率。
3.1.2 對巨大兒的診斷是從經驗或B超兩方面的判斷,而對疑難病人不是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估計胎兒體重,使其巨大兒剖宮率診斷符合率為67.47%,而相對性頭盆不稱很大程度上也為巨大兒所致,其診斷符合為61.90%。
3.1.3 對于臀位剖宮產所占百分比率比顯著高于頭位,由于臀位陰道分娩并發癥較多,因而臀位剖宮產率很高,為了降低其剖宮產率,應加強孕期保健,及時糾正臀位。
3.1.4 我們產科醫生對剖宮產指征認識不足,如對疤痕子宮的孕婦在80年代以前美國遵循這樣的臨床格言:“一次剖宮產,永遠剖宮產”80年代以后,剖宮產術后陰道分娩的人數逐年增加[2],大量研究表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試產是一個可選擇的措施。試產與再次剖宮產相比利多弊少,而我院171例疤痕子宮的孕婦,169例行再次剖宮產,其中有67例前次剖宮產指征存在,其余102例前次剖宮產指征不存在,所以排除陰道分娩的禁忌癥,在嚴密監護下給予試產的機會是可行的。
3.1.5 本資料分析中發現產婦要求在剖宮產指征分析中列第2位。社會因素對剖宮產指征在各個方面均有較大的影響。一方面這可能與醫生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有關,另一方面孕婦及家屬不愿冒絲毫風險也不愿產婦忍受分娩痛苦,擔心在陰道分娩的過程中會出現異常。對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安全性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表明目前圍產期保健宣傳力度還不夠,醫療糾紛申訴機構的改革及合理公正處理有助于醫務人員以科學的態度來選擇分娩方式。
總之,我們要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提高診斷符合率,不斷更新剖宮產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使得剖宮產對象及時機的選擇更為科學化,合理化,不恰當的使用剖宮產術對母親及圍產兒均是危險的。
[1]張振鈞,劉棣臨.剖宮產學術研討會紀要,中華婦產科雜志,1990,25⑴:2-8.
[2]耿志慧,馬楠.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⑸: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