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中心衛生院婦產科,山東 青島 266105
絕經是婦女生命進程中必然發生的生理過程,提示卵巢功能減退,生殖能力終止。圍絕經期是指從接近絕經出現時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至絕經一年內的期間,它包括絕經前期、絕經期和絕經后期,多發生在45-55歲年齡段的女性[1]。這段時期是女性從生理到心理上出現明顯衰老過程的一個起點,是女性在一生中生理心理變化比較劇烈的時期。由于內分泌功能減退,女性激素分泌減少,引發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伴有一系列軀體及神經、心理癥狀,比如:①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月經量多或經血淋漓不盡導致貧血,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引發感染等;②植物神經紊亂、內分泌失調的癥狀,如潮熱、出汗、眩暈、心悸、感覺障礙、神經性高血壓等;③精神方面的變化,如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易怒、焦慮不安、抑郁寡歡,對生活失去興趣;④泌尿、生殖系統癥狀,如陰道干澀、陰道皺襞減少、性交疼痛,以及反復發生的老年性陰道炎、尿道炎、張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如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等;⑤低骨量及絕徑后骨質疏松癥:從將要絕經開始,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骨丟失迅速加快,導致骨質疏松,易于發生骨折,尤其是絕經后4-5年的婦女進入快速骨丟失期;⑥毛發與皮膚的改變:如脫發、皮膚干澀、松弛、乳房脫垂;⑦性欲方面,大多數婦女性欲減退,也有少數婦女性欲增強。這些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癥狀通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自我調節及適宜的心理疏導,大部分女性能很好的適應這種變化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約有10%—15%的婦女癥狀明顯,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另外某些代謝障礙性疾病在絕經后發病率明顯上升,引發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這些疾病和癥狀的發生除與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發的血脂代謝和骨量迅速丟失有關外,還與社會文化、心理保健意識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因此在護理工作中,針對圍絕經期婦女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和護理干預,在當前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越來越多女性的信賴。
1.1 圍絕經期婦女的自我心理調節
首先,進入圍絕經期的婦女要正確認識和理解圍絕經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對于癥狀所帶來的苦惱要善于自我調節,切莫胡亂猜疑,無休止的尋找和探求自己軀體上所出現的任何一點不適,切忌胡亂求醫,以免因心理問題導致軀體疾病的發生。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點:①飲食起居有規律,保持心境平衡,不要患得患失;②妥善處理與同事、朋友、家人的人際關系,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工作環境;③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腦力勞動,可以預防關節、組織以及大腦發生“廢用性萎縮”現象;參加文娛活動,擴大交際范圍,通過繪畫、書法、編織、打牌、刺繡等活動充實生活內容,獲得集體生活的關愛,達到靜心養心的目的;[2]④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時求醫改善生理、心理上的不適癥狀;⑤保持健康的心理行為方式,學會與人溝通、傾訴,排遣心理壓力,疏泄負面情緒;⑥有條件的患者可以求助心理健康熱線咨詢[2]。
1.2 護理工作者對圍絕經期婦女的心理護理
對于圍絕經期的婦女,護理人員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給予患者適時適宜的心理支持和干預疏導。心理干預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改變人的不合理的思維方式,這是圍絕經期綜合癥治療和預防保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不良心理因素,醫護人員通過和藹、真誠、友好的態度,運用安慰、鼓勵性語言和行為去關心、同情、支持患者,要重視患者的傾訴,讓她感受到你對她的處境的理解和體會,得到患者的信賴,這樣我們的指導才有說服力。要讓患者明白這是婦女生命進程中必然發生的生理過程,不適癥狀是暫時的,不要悲觀、失望,給予正確疏導,矯正其錯誤行為。對患者要嚴格遵守保護性醫療制度,承諾并保證對其隱私保密,得到她們的信任才會敞開心扉,愿意與我們交流,找到癥結所在,從而釋放心理壓力。正確的、良好的溝通可促進心理創傷的愈合,增強機體對疾病的防衛能力。
1.2.2 制定個人治療、護理方案 通過與患者交流,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根據每例患者的個人特點及其對圍絕經期的認知情況,尋找可以穩定其情緒的條件和因素,個人個案,不能運用統一治療、護理標準。幫助患者掌握自我控制的方法,有意識地放松情緒,并與患者共同探討如何根據個人情況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選擇適當的文體活動,科學合理的安排好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于患者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使效果得以鞏固。
1.2.3 協同治療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患者家屬也參與進來,了解有關圍絕經期的知識,知道患者目前的治療方案,讓她們的伴侶和子女了解圍絕經期婦女內分泌改變所帶來的不適,對她們的表現予以諒解,主動關懷患者,提供生理、心理需求。鼓勵家屬和朋友經常探望患者并與之交談,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給他們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休養環境,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療和護理。
2.1 藥物指導 如果患者癥狀嚴重,通過心理調節不能緩解,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目前西醫采用激素替代療法(HRT),通過補充外源性的雌激素改善一系列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引發的一系列癥狀,比如月經紊亂、血管運行不穩定、植物神經紊亂癥狀,泌尿生殖道癥狀,預防絕經后骨質疏松等,都有積極的療效。應用HT(性激素治療)時應該綜合考慮治療目的和用藥風險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有效劑量。單用雌激素易引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所以醫護人員應該嚴格把握用藥指征,排除禁忌使用激素的疾病,讓病人了解激素治療的目的、藥物劑量、用藥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尋找適合個體的最佳用藥方案,比如是單用還是聯合用藥。血管舒縮癥狀、泌尿生殖萎縮癥狀、神經精神癥狀是選用HT的首要適用癥。患者用藥期間必須定期復查,不能自主亂用藥,定期復查肝、腎功、骨密度、乳腺B超、盆腔B超等,以便醫護人員隨時調整用藥方案及護理指導。
2.2 飲食指導 合理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唯一途徑。圍絕經期婦女盡量通過食用五谷雜糧和水果來攝取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扁豆、谷類、黑米、葵花籽、洋蔥、蜂王漿、葛根等等,飲食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熱量不宜攝入過多,每日1800-2000千卡,防止肥胖,宜低鹽飲食;②保證足夠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入達到平衡膳食寶塔的標準,少食動物性脂肪,避免飲食無節,忌煙酒;③食不過精,粗細搭配,多食豆類、奶制品、富鐵食品防止缺鈣、貧血;④糖類、油炸食品、動物內臟類食物宜少吃或不吃;⑤多食海藻類、魚蝦、水果、蔬菜等抗氧化營養素的攝入,降低血脂,適量補充維生素AD和鈣劑,為防骨質疏松,多增加日曬時間。
2.3 社區護理教育 要充分發揮社區保健功能,采取社區護理干預的方式做好病因預防,護理干預分生理干預和心理干預。如建立社區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檔案,定期做健康體檢,定期電話或入戶隨訪,加強健康教育宣傳,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采用個別口號指導、健康教育小講座、開辟知識專欄、開展科普活動、針對性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小手冊等方式,讓圍絕經期婦女得到及時方便的指導和治療,樹立健康觀念,自覺采納有利于身心的行為和生活該方式。[3]
2.4 鼓勵患者堅持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增強機體免疫力比如到空氣清新的場所進行氣功、太極拳、散步、跳舞等文體活動,防止骨質流失,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蘋果體形。根據自己的愛好尋找樂趣,如書畫、養花、集郵、打撲克、聽音樂,從而分散注意力減輕癥狀。飲食起居有規律,睡前不喝濃茶、咖啡;不做劇烈運動。
總之,圍絕經期是每個婦女都要面對的一個生理過程。我國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婦女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態度,不同的社會文化和生活環境而陷入不健康和亞健康狀態不能自拔,因為健康知識的缺乏、保健意識薄弱、心理調試能力差,求醫不便,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等原因,使他們還不明白自己已處于一個威脅健康的邊緣地帶,這需要我們加強圍絕經期婦女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和心理支持,健全控制體系,建立考核監督體系和合理的保健評估制度,進一步提高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也有助于我們醫護人員在圍絕經期綜合癥的治療方面更上一個臺階,讓廣大婦女同胞減少疾病之苦。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24-229.
[2]王亞凡.封紀珍.王文立等.圍絕經期綜合癥的治療進展 河北醫藥2010,02 223-225.
[3]金青.何小萍.圍絕經期婦女的心理支持與護理干預 長江大學學報2009,9(3)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