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愛 吳 楠
江蘇省南京長征醫院消化科,江蘇 南京 210015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接診29例食管狹窄病人,男性22例,占75.9%;女性7例,占24.1%;平均年齡61.2歲。食管癌狹窄19例,占65.5%,其中轉外科手術病人14例,占食管癌狹窄總例數48.3%,晚期食管癌無法手術予以支架置入者5例,占17.2%,放雙支架者1例,占3.45%;食管賁門癌術后狹窄13例,占44.8%,予以沙氏擴張器擴張者10例,占34.5%,予以氣囊擴張者3例,占10.3%;賁門失弛緩癥2例,占6.9%,置入可回收支架者1例,占3.45%,1例予以食管擴張,占3.45%。
14例食管癌病人經手術治療,半年后因吻合口狹窄而來我院復診行擴張治療者5例,外院手術來我院就診的食管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者8例,予以沙氏擴張器擴張者10例,沙氏擴張器直徑選擇分別為6、8、10、12、15mm,分別予以從小直徑開始擴張,3個月擴張1次,擴張3次后,患者均有一定效果。10例病人均可以進食半流質;單純氣囊擴張者3例,擴張后當時可進流質,2個月后均需再次擴張。2例賁門失弛緩患者中1例,予以置入可回收支架后,進食狀況明顯改善,3個月后取出,患者隨訪半年,均可以流質、半流質飲食;1例病人予以沙氏管擴張,2-3個月來我院擴張一次,現仍在隨訪治療。5例晚期食管癌無法手術者予以支架置入術,其中1例食管癌為距門齒22-38cm,長約16cm,予以10、12cm,雙支架置入,5例病人均成功置入,4例已死亡,2010年5月置入者仍存活,平均存活1年6個月。
食管狹窄為食管局部直徑縮小至一定程度后,影響進食,出現以進食困難、食管返流、咽下疼痛等為主要癥狀的一系列疾病。多見于食管癌和賁門癌;其次見于炎性狹窄,以食管切除術后的吻合口狹窄、返流性食管炎并發的狹窄為多見,還有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如賁門失弛緩癥。患者主要表現為進食、吞咽困難。食管狹窄致吞咽困難按stooler分級法[1]:即0級:能進各種飲食;I級:能進軟食;II級:進半流質;III級:進流質;IV級:進流質飲食困難。食管癌性狹窄,能手術切除者,首選手術,不僅切除病灶,且可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早期食管癌的手術切除率為100%,而5年和10年生存期分別為90%和60%。[2]而對于晚期食管癌或賁門癌性狹窄,又有惡液質者,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者,不應以提高生存期為主,應以改善生活質量為主,可予以使食管狹窄處局部擴張,以改善進食。
食管狹窄如為環狀狹窄,且為良性狹窄時多采用食管擴張治療,食管擴張[3]包括氣囊擴張和沙氏管擴張。氣囊擴張:對食管狹窄處先經內鏡通過導絲,退出內鏡后再沿導絲通過氣囊,氣囊直徑因使用要求而定,食管氣囊直徑多為8~15mm,賁門氣囊多為20~35mm,擴張時通過外接壓力泵控制氣囊壓力在5~15psi范圍,放氣后休息幾分鐘,再重復操作,直至注氣時阻力明顯減少為止。氣囊擴張是助手注氣,術者并無手感,因而并發穿孔者較多,所以應根據狹窄程度選擇合適的氣囊,擴張氣囊外徑一般<3.5cm,以減少穿孔機率。沙氏管擴張:又稱探條擴張,內鏡直視下將專用導絲通過狹窄段,根據食管狹窄程度確定選用適宜的探條擴張器,選擇探條直徑多為6、8、10、12、15mm,探條擴張時,探條停留在狹窄區30秒左右,逐級更換探條,盡可能使狹窄段擴至最大程度。并發癥有穿孔、出血、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狹窄復發和再狹窄。穿孔病人可感到胸痛,出冷汗及發熱,繼發縱隔及胸腔感染,口服液體造影劑X線透視,可見漏出食管外及縱隔氣影。一旦證實應立即禁食,輸液,胃腸減壓,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療無效者應行手術治療,但術者應操作熟練、謹慎,可將并發癥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羅瑩等使用沙氏管擴張食管狹窄40例,僅有少量出血,輕度胸痛不適,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4],由于高位食管狹窄部位常位于咽喉與食管連接的起始部,同時也是食管的第一生理狹窄處,該部位是食管上括約肌的部位,又是咽喉反射最敏感的部位,胃鏡不易固定,導絲置入直接影響到食管上括約肌的生理反射,極易造成患者強烈的異物感和嗆咳,經內鏡下擴張治療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江映玲報道內鏡下擴張治療高位食管狹窄90例[5]。狹窄部位距門齒長度<22cm,位于食管上段,近期有效率達100%,有7例晚期食管癌放療后狹窄均經1~3次擴張癥狀緩解,全身狀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該組病人擴張治療后并發癥少,僅有少量滲血,多數患者術后有疼痛及異物感,但大多在1~2h內緩解,未發現食管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馬佩烔等使用沙氏擴展器治療食管狹窄69例[6],近期有效率94.2%,術后部分患者出現胸骨后不適、疼痛,休息后均能緩解,有少許滲血,未出現穿孔、撕裂、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內鏡下高頻電切或微波切開法治療食管狹窄,上段和下段吻合口狹窄應用此法患者痛苦較小,但在頸部由于咽喉部吞咽反射的影響,固定內鏡于狹窄部位比較困難,難以在直視下進行操作,且遠期再狹窄發生率較高。
自1983年Frimberger應用自膨式支架治療食管狹窄以來,因其操作簡單、安全,有較好的療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而得到廣發應用,食管金屬支架置入,主要適用于食管、賁門部腫瘤所致狹窄或復發所致的狹窄,良性病變一般不用此方法。術前病人應做內鏡及胃腸鋇餐檢查,以了解狹窄病變的部位、長度、狹窄程度,有無食管支氣管瘺,常規檢查出凝血時間,備血,術前15min肌注地西泮5~10mg,溴化東莨菪堿20mg及哌替啶50mg,內鏡下將導絲通過狹窄部,用探條或塑料氣囊擴張器對狹窄部進行擴張,定位,用內鏡觀察狹窄部位,黏膜情況,結合X線,確定狹窄部位,在胸部皮膚上用不透光金屬條作標志,以確定放置支架的位置和長度,退出內鏡,沿導絲插入支架推送器,務必使支架兩端標志與定位金屬條定位相一致。撥除支架外套管,使支架擴張、固定。對于病變范圍廣,狹窄長度長者:一般支架長度不超過16cm,根據文獻報道[7],MRI檢查食管癌比鋇餐所見平均長約4cm,并被手術病理證實,因此支架上下兩端應各超過病變2cm,可防止因癌腫短時間內向兩端生長引起狹窄或瘺形成。對于我科所治病人食管癌長度為15cm,應置放長約19cm支架,反復考慮后,予以置放10cm+12cm兩個支架,效果較好。食管支架置入短期并發癥有出血、穿孔或食管支氣管瘺、反流性食管炎,呼吸困難等,長期并發癥有支架移位及脫落再狹窄,國內外有多位學者對食管癌支架置入進行了報道。胡茂能等[7]帶膜鎳鈦記憶合金支架在17例晚期食管癌食管狹窄治療中的應用,置放支架成功率100%,患者吞咽困難明顯改善,未出現食管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嚴重并發癥。寇仁業[8]等I型被膜支架在32例食管狹窄治療中的應用,均成功置放支架,術后有咽痛者13例,胸骨后脹痛17例,經對癥治療2周后癥狀逐漸消失,支架置入3個月后上端發生再梗阻2例,經再次套入支架后恢復進食,未發生穿孔、支架移位及大出血等并發癥。王捷等[9]對82例惡性食管狹窄行帶膜食管支架置入,置放成功率100%,術后吞咽困難緩解率100%,不良反應少,49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適,占59.7%,28例有少量消化道出血,占34.1%,15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返流,占18.2%,有人主張置入支架,1周后進行放療,能夠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而有人認為置放支架后放療,隨診觀察,放射不良反應明顯增多和加重,使得病人不能耐受,大大降低生活質量,不能延長生存期。個人認為,食管癌性狹窄伴梗阻時,均意味著腫瘤已侵犯食管全層,并且常常侵犯了周圍的大血管等組織,在放射治療中,由于腫瘤的退縮遠遠快于正常組織的修復,食管壁彈性降低,加之在內支架的擴張作用下,食管壁水腫、炎癥、壞死均可能存在,必然會增加食管破裂的機會,所以同時進行放療雖可有效控制腫瘤生長,防止再狹窄,對控制腫瘤的遠處轉移起到有意義的作用,但風險增加,尤其是食管破裂出血,所以應當權衡利弊,置放支架后慎重放療。
[1]song HY ,choikc cbo BH etal Eaophagogastric cneo plamas:pal libation.with a mxlifitd gianturcostent IJJ Radiology.1991,180:349~353.
[2]陳灝珠、林果為等,第13版實用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9:959-1962.
[3]許國銘、李兆申.上消化道內鏡學.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11:43-551.
[4]羅瑩 等,中國醫師雜志.2002.5:495-496.
[5]江映玲。實用醫技雜志.2004.10:2269-2270.
[6]馬佩炯、文芳、小青.臨床研究.2007.8:31-32.
[7]胡茂能、呂維富.安徽醫學.2003-24-1:46-47.
[8]寇仁業、鄒志強、許世宇.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2.7(2):231-232.
[9]王捷、王薇薇、陸毅、宋國勇.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4.3-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