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江
吉林省長嶺縣中醫院,吉林 長嶺 131500
選擇我院2010年8月-12月硬脊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術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其中闌尾切除術22例,膽囊切除術14例,腸梗阻6例,嵌頓疝5例,腹部外傷剖腹探查3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5.2歲,體重40-82kg,平均體重62kg,患者既往無過敏史,無特殊用藥史,無家族性遺傳性疾病記載。患者術前常規檢查心肺功能正常,無內分泌疾病,術前簽署手術與麻醉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
除了急診患者外,麻醉前禁食禁飲8小時以上,術前30分鐘肌注阿托品及苯巴比妥那,上腹部手術下胃腸減壓,手術時間長者留置導尿,所有患者均選用硬脊膜外阻滯。進入手術室后,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同時監測并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及脈搏血氧飽和度,常規開放上肢靜脈,輸注羥乙基淀粉130/0.4氯化鈉注射液,接三通后對照組輸注0.9%氯化鈉注射液,一般選擇側臥位穿刺,穿刺點根據手術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穿刺成功后向頭側置管3-4厘米,首次注入1.5-2%利多卡因3ml左右,觀察5分鐘,確定導管未誤入蛛網膜下腔或血管,分次注入0.75%羅哌卡因10-15ml,控制上界平面在T4之下,麻醉效果確切后,觀察組在手術開始前2-3分鐘靜脈注射瑞芬太尼0.5-1ug/kg,3分鐘后靜脈注射異丙酚0.2-0.7mg/kg,然后以每小時0.5mg/kg,瑞芬太尼0.06-0.08ug靜脈微泵注入,至關閉腹膜。
監測全部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同時將鎮痛效果評價標準分為4級:1級:患者安靜入睡,對術中疼痛刺激及腹腔臟器的牽拉無任何不良反應及主訴,對手術無不良記憶。2級:患者無痛苦表情但詢問時有腹部不適感,有部分的術中知曉。3級:患者有腹部隱痛且伴有呻吟,但可以忍受,并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血壓降低,心率加快或減慢,術后有明顯的不適感主訴。4級:患者腹痛嚴重并大聲喊叫,明顯惡心、嘔吐、鼓腸,血壓降低,心率常降低至60/分鐘以下,術后常自述痛苦瀕死感及恐懼感。
兩組患者均在硬脊膜外阻滯下完成手術,年齡、性別、體重及病種無統計學意義。鎮痛效果評價:觀察組鎮痛效果分級1、2、3、4,患者為20、3、2、0例,對照組則分別為0、2、11、12例。觀察組血壓和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仍處于正常范圍內,血氧飽和度95%以上。血液動力學穩定,對手術有明顯的舒適感及遺忘性。而對照組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變化明顯,對手術有痛苦感和恐懼感。
硬膜外麻醉是基層醫院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常常存在阻滯不完善,阻滯范圍達不到手術要求,阻滯范圍過窄或偏于一側,阻滯不全,病人有痛感,肌肉不松弛,影響手術操作,也給患者留下痛苦的手術經歷。這種痛苦不僅僅體現在生理上,更多的體現在心理影響上。即便阻滯效果非常好,由于患者對手術的不了解及恐懼,也會造成手術中過度緊張而影響生命體征和血液動力學,從而加大麻醉管理的難度。瑞芬太尼為芬太尼類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在人體內1分鐘左右可迅速達到血-腦平衡,在組織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故起效快,維持時間短,與其它芬太尼類似物明顯不同。靜脈給藥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鐘可達有效濃度,作用持續時間僅5~10分鐘,靜脈給藥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鐘可達有效濃度,作用持續時間僅5~10分鐘,有效的生物學半衰期約3-10分鐘,主要通過血漿和組織中非特異性酯酶水解代謝,大約95%的瑞芬太尼代謝后經尿排泄,主代謝物活性僅為瑞芬太尼的1/4600。其突出特點是起效迅速,消除快,長期或重復使用無蓄積作用,無成癮性,能提高痛閾值,改變對疼痛的情緒反應,使患者處于清醒無痛覺的狀態。異丙酚是一種快速強效的全身麻醉劑,其臨床特點是起效快,持續時間短,蘇醒迅速而平穩,不良反應少,有很好的術中遺忘作用。這兩種藥物都是目前最常用的靜脈麻醉藥,共同特點都是起效快,代謝快,蘇醒快,微泵注入可以精確調整劑量,麻醉平穩,易于逆轉,廣泛地應用于臨床麻醉中。瑞芬太尼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短暫的呼吸抑制,惡心、嘔吐、肌肉僵直,且與劑量成相關性。異丙酚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頻率減慢,潮氣量降低,甚至引起呼吸暫停,尤其是注射劑量過大,注射速度過快或與阿片類鎮痛藥復合使用時。對于年老體弱或有循環血量不足的病人具有較強的循環抑制作用,引起暫時的血壓下降。所以在用藥時應加強麻醉管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采用面罩吸氧,避免缺氧的發生。同時應備好氣管插管用具,做好隨時插管的準備。因此可以認為,只要做好充分的麻醉準備,完善的麻醉管理,瑞芬太尼-異丙酚輔助硬膜外麻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臨床麻醉學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徐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