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涵
吉林省長春市中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腹疝是指以腹壁強度降低,腹內壓增高為主要原因,導致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組織連同腹膜壁層,經腹壁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其他部位。腹疝以腹外疝為多見。我院近年內對40例無張力疝采用Shouldice法和McVay法修補疝時,選擇網片自制疝塞和平片修補,其術后效果良好。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55例腹外疝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0~73歲。直疝8例,斜疝47例,其中,雙側3例。5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合并各種慢性疾病,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壓10例,慢性支氣管炎9例,糖尿病11例,前列腺增生10例,陳舊性腔隙性梗賽2例。
1.2 材料 采用成都創盛生物醫學材料有限公司經銷的10 cm×6 cm醫用聚丙烯疝修補網,每例患者可根據需要裁剪不同規格的網片。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然后行常規腹股溝疝切口,切開腹壁各層,顯露腹外斜肌腱膜,沿腹外斜肌腱膜纖維方向將其切開,避免損傷髂腹股溝神經,分離精索和后邊的系膜。找到疝囊后將疝囊從精索結構中分離直到內環處,用手觸摸估計腹股溝管后壁的強度,放入成型的疝塞,將其底部置入斜疝的內環或直疝的筋膜缺損處,以便疝塞在筋膜下可以展開和固定到位。固定疝塞時用3-0PG線間斷縫合3-4針,這樣可使疝塞在筋膜后展開并修補缺損部位,然后囑病人咳嗽以判斷疝塞固定是否牢靠。放置已剪裁好能覆蓋腹股溝管后壁并讓精索穿過的網狀平片,使網片平整且牢靠地覆蓋于腹股溝管后壁及疝塞表面,網片是將強修補的重要層次,因此,在縫合固定時要確保其在適當的位置,內側部位要縫合到恥骨結節,兩個尾部要縫合在一起,外側部位與腹內斜肌腱膜相縫合,下方縫于腹股溝韌帶,上方固定于聯合腱。縫合腹外斜肌腱膜腱及腹壁各層。
55例患者手術時間平均為35 min,術后無需特殊監控,傷口疼痛程度低、無局部不適感、術后無傷口感染、傷口血腫,無因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的睪丸腫脹,無陰囊血腫。術后當日即可離床活動。
隨著臨床對腹股溝解剖知識的不斷加深和現代材料在臨床上應用的進步,腹外疝的治療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無張力修補手術成為主角。在無張力疝修補術發明以前,世界醫學界的疝手術主要是縫合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缺損的部位拉到一起縫起來。我們把這種縫合法稱為傳統疝修補術。它在疝的治療上的確曾經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但這種手術有很多弊端。首先是疼痛,因為手術要把缺損周邊的組織強行縫起來,因此術中、術后都有疼痛感。有些病人術后甚至因疼痛而行走困難;其次,這種縫合手術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要臥床3天,住院起碼要1周,術后3個月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而且這種手術還有一個更大的弊端:復發率高 (10%~15%)。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為年老體弱,術后一段時間后,如腹壓增高,比如大便、咳嗽、提重東西等,縫合部位因經受不增高的腹內壓,縫合處又裂開而導致疝的復發。與傳統的手術相比,其優點顯而易見:(1)手術簡單,節省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平均縮短20min以上;(2)由于網片法修補應用,替代傳統手術的組織修補縫合,不增加周圍組織張力,術后無難以忍受的疼痛,牽扯感及局部隆起情況;(3)網片修復法針對疝的成因,修復后腹部為平狀,使人體感覺更加舒適,由于縫合少,減少了手術損傷帶來的局部不適感。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傳入中國后,很快得到了我國廣大外科界廣泛認可,其具有手術簡單實用、患者痛苦小、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優點。在我國各級醫院都可以開展,這種術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羅開元.普通外科手術策略與技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627-643.
[2]陳孝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2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