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痛經是指女性經期或行經前后,周期性出現小腹疼痛或腰骶疼痛甚至暈厥,屬于中醫學“經行腹痛”的范疇,臨床上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指女性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改變伴隨月經周期發作的痛經,多見于青年女性。據國內抽樣調查表明,我國婦女痛經發生率為33.11%[1],其中原發性者占36.06%[2]。近2年來筆者采用關元、神闕隔姜灸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做如下報道。
47例患者均來自我院針灸室、婦科門診,年齡13~33歲,平均年齡20.6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病程3.9年,未婚者33例,已婚者14例。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診斷標準制定:(1)經期或經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昏厥,呈周期性發作,連續3個周期以上;(2)好發于青年未婚女子;(3)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所致腹痛;(4)中醫辨證為寒濕凝滯型:經行小腹冷痛,得熱則舒,經量少,色紫暗有塊,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長,苔白,脈細或沉緊。
符合原發性痛經診斷標準及寒濕凝滯型痛經證候診斷標準者
經檢查證實有生殖器官器質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宮頸狹窄、子宮腫瘤等所致的痛經;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納入標準者;中醫辨證不屬于寒濕凝滯型痛經者。
選取關元、神闕。參考GB/T12346-2006腧穴名稱與定位。
其中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隔姜灸:將鮮生姜片切成直徑3cm、厚約0.2~0.3cm的生姜片,用針扎孔若干,置施灸穴位上,用大艾炷點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將姜片提起,使之離開皮膚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復進行,以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施灸壯數依痛經程度及腧穴局部皮膚反應而定,以患者耐受局部潮紅為度,一般每穴施灸5~7壯。
每次月經前3天開始治療,每日1次,至本次月經來潮結束為止為1療程,連續3個療程后開始療效評價。
依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而擬定。治愈:經期腹痛癥狀消失;顯效:經期腹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經期腹痛癥狀未消失,但較前減輕;無效:經期腹痛癥狀未消失,程度未減輕。
治愈29例,顯效10例,有效6,無效2例。有效率率為:(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為 95.74%。
原發性青春期痛經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現代醫學認為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前列腺素 (PG)升高有關[4],此外心理因素與原發性痛經也有密切聯系,抑郁與焦慮等情緒因素可影響痛覺,使痛閥值降低。中醫學認為,月經的生成排出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又與胞宮、胞脈、沖任二脈、足三陰密切相關。正常的月經是女子胞及肝、脾、腎三臟共同調節的結果,胞宮胞脈有賴于肝、脾、腎功能的正常,精血的溫潤濡養才能疏通暢達。婦人在經期前后郁怒傷肝或受寒淋雨、涉水、飲冷,或感受寒濕之邪,則經脈氣血為寒凝阻滯,致使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瘀,“不通則痛”導致痛經發作。而寒濕凝滯型痛經是痛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治法應以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通經為主。又或陽虛或精虧或氣血不足,致胞脈失養“不榮則痛”,治宜補益為主。故治療當以理沖任、調理肝脾腎為先,又由于“寒者熱之”,隔姜灸具有溫通經絡、祛濕行氣而止痛之功效,故對于寒濕凝滯型更當選用。
關元穴為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又位于胞宮部位,具有調沖任、和氣血、通經活絡之功,用艾盒灸法更增強了其溫助元陽、散寒鎮痛的作用。 《女科經綸·月經門》謂:“蓋人身隨血行,氣一滯則血為氣并,或月事不調,心腹作痛,或月事將行,預先作痛…”。可見瘀滯不暢是痛經的重要原因,故使氣血調和經脈而暢行則痛經止。神闕穴為任脈之穴,另有足陽明胃經夾臍,足少陰腎經與沖脈夾臍上行,足厥陰肝經上行入臍中。且神闕穴位于人體之中,與督脈相表里,內連臟腑,外絡肢節,能通達百脈,一穴而系全身。神闕灸具有調理脾胃、補益氣血、溫脾暖腎之功效。 《醫學入門》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而采用隔姜灸選取關元、神闕相配,使經脈通,沖任、氣血調和,寒凝濕滯去,“通則不痛”故而痛止。現代研究[5]也認為隔物灸神闕、關元穴治療寒濕凝滯型原發性痛經療效顯著,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患者異常的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α/PGE2,有效抑制子宮平滑肌痙攣性收縮,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狀態,從而發揮止痛效應。因此采用關元、神闕隔姜灸治療臨床治療痛經效果較理想,值得推廣。
[1]全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協作組.中國婦女月經生理常數的調查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5(4):2192-2194.
[2]劉馨.原發性痛經的病因病機研究和中醫藥治療進展[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3,19(4):65.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出版社,1994:61-62.
[4]華永慶,洪敏,朱荃.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19(1):62-64.
[5]孫立虹,葛建軍,佘延芬等.隔物灸神闕、關元穴對原發性痛經患者血清PGF2α、PGE2含量及其比值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