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邦鈺
湖北省丹江口第一醫院腫瘤科,湖北 丹江口 442700
惡性胸腔積液是晚期腫瘤常見嚴重并發癥之一,而胸腔灌注化療,能有效控制積液,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2007年至今我科采用胸腔置管閉式引流并腔內化療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總結如下。
本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肺癌6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2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診斷,B超示不等量胸水和伴不同程度癥狀和體征。
B超定位選取穿刺點,將單腔中心靜脈導管置于胸腔內10~15cm,用肝素帽關閉導管外口,再次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待干后將導管固定胸壁用大透明貼覆蓋,導管和引流袋連接即可緩慢引流或間斷引流,待胸水排盡后通過導管注入順鉑化療藥。
3.1 心理護理 病人會出現恐懼、緊張、多慮。護理人員主動介紹置管方法、目的、效果,交待置管中注意事項。也可以將其置在用同樣方法治療,取得效果的病房中,通過病友間的交流,消除顧慮,取得配合,效果更好。
3.2 置管前準備 置管放置時間較長,可囑病人清洗手術區皮膚或前一天洗澡。前排便,建立靜脈通道,備好氧氣,調節室溫。
3.3 置管中護理 協助病人采取舒適坐位,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操作中交待病人不要活動或咳嗽。觀察病人面色表情,隨時監測病人生命體征,若病人出現頭暈、心慌、脈搏加快、色蒼白、表情痛苦,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做好搶救準備。
3.4 置管后護理
3.4.1 體位護理 術后協助病人15~20分鐘變換體位。可選擇左側、平臥、右側、俯臥、坐位。變換體位時,注意防止導管牽拉脫落。
3.4.2 導管護理 每日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并更換引流袋。每三日消毒穿刺點并更換透明覆貼。置管后禁止淋浴,防止覆貼淋濕脫落致導管脫落,引發感染。引流袋妥善固定,避免管道受壓、扭曲、折疊。每次注藥之前先確認導管在腹腔,注藥速度宜慢,同時觀察皮下有無滲液,病人有無胸痛、胸悶。引流及灌注化療藥前后均用生理鹽水沖洗導管,防止胸水中纖維蛋白凝固阻塞管道,同時避免化療藥殘留損害導管。藥完畢后夾閉導管,防止空氣進入胸腔。
3.4.3 飲食護理 化療藥物致病人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除給予止吐藥外,告知病人進清淡營養易消化食物。少進甜食,多飲水,促進毒素排出嘔吐較重者,可遵醫囑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反復引流胸水使大量蛋白丟失,注意及時補充并復查。
3.4.4 泌尿系毒性護理 順鉑主要是腎臟毒性,化療當日補液不少于3000ml,及時應用利尿劑,必要時滴注甘露醇。鼓勵病人大量飲水,觀察尿液顏色及尿量。
3.4.5 骨髓抑制護理 化療后出現不同的骨髓抑制現象,及時向病人及家屬作好解釋。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緊張情緒,根據白細胞下降程度實施保護性隔離或者嚴密隔離,及時復查血常規并告知病人。
上述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并腔內化療的病人中,一例在熟睡中翻身時將導管從引流袋接口處掙脫,被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幸好導管接口上端已夾閉。其余病例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中心靜脈導管置胸腔內至整個化療療程結束。可使患者避免因多次胸腔穿刺造成的痛苦,增加感染機會。患者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導管通暢,掌握引流、注藥速度,及時采取預防毒副反應措施,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