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鳳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性化護理成為當今護理界的熱門話題,護士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疾病,護理工作不再是簡單、機械的職業服務,而是特殊的服務[1]。產科護理鑒于它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每一個護理環節都關系著母嬰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人性化護理日益彰顯出它的重要性。我科自2009年4月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以來,取得良好效果。目前,人性化護理模式已得到全面實行和推廣。現介紹如下。
人性化護理起源于整體護理,強調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利益出發,在注意病人病情的同時,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滿足和人格尊嚴的完善[2],護理人員用熱情、關心體貼的語言與孕婦進行開放式溝通,以增強其對護士的信任,護士不僅是孕婦的忠實聽眾,而且要學會引導患者將其所有的喜怒哀樂都釋放出來。這樣,既滿足了護患交流層次的要求,更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文明禮貌用語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放松,而且提升了護士的形象素質。
在門診以健康處方、宣傳單、宣傳欄和多媒體等形式為孕婦提供保健知識,由產科專家和資質深的護士負責授課。內容從受孕至中晚期妊娠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分娩、及母乳喂養知識的指導等。課后去病房觀看布局、設施和服務項目,消除孕婦對住院環境的陌生感。
樹立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理念,重視營造科室人文環境,始終將病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使孕婦有一個潔凈溫馨的就醫環境。我科一律采用粉紅色的色調,明亮的走廊里配置新的休閑椅,讀報架,溫馨提示板,休息區,多媒體等。將以往的大病房布置成有家庭氛圍的隔斷式單人空間。病房配置衛生間,數字電視,有線寬帶。柔和的壁燈,減緩了陌生環境帶來的緊張感。
孕婦進入病房,責任護士熱情迎接,自我介紹,告知科主任、護士長姓名,住院流程及科室的規章制度,根據孕婦的不同病情給予相應的護理指導。
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護理要走出被動執行醫囑,被動等待病人求助,一切以方便操作為前提的誤區。本科積極開展走進病房活動,主動與病人及家屬深入交談。在分娩過程中,實行助產士一對一全程陪護,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心理上的支持及分娩的指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緩解分娩帶來的痛苦,使孕婦身心處于最佳狀態迎接新生兒的降生。既縮短了產程、降低了剖宮率,又減少了產后出血的發生。分娩后最大限度的滿足產婦及家屬對健康知識和育兒知識的需求,使其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和自護能力、育嬰技巧,幫助其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增強產婦與家庭成員間的凝聚力,預防產后抑郁。[3]
出院時護士要針對產婦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飲食、休息,鼓勵其堅持母乳喂養,做好出院隨訪工作。我科成立了產后隨訪小組,產婦出院10日內,有經驗豐富的護士到產婦家中,了解產后恢復情況、心理反應,并對嬰兒的健康狀況給予正確的評估,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指導和護理。
結論:人性化護理在產科的開展,充分發揮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贏得了患者對醫院和科室的信任,深化和推進了整體護理工作運行。
[1]杜華:影響護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措施的相關因素及對策 護理學雜志2006,7:80-81.
[2]陸霞:護患溝通及服務程序在護理操作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4,1(4).355.
[3]薄純美: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后護理模式168例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