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華
吉林省長春市兒童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體重低于2500g,身長不足47cm,身體各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的新生兒,由于他們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腸管運動差,常出現喂養困難,極易出現呼吸暫停等各種并發癥,病情變化迅速,病死率高,這就需要護士精心的觀察和護理。現對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到36例早產兒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病例,36例患兒均來自我院新生兒科病房,其中男28例,女8例,體重≤1000g10例,≤1500g16例,≤2000g6例,≤2500g4例,胎齡30~32周5例,胎齡33~35周18例,胎齡35~37周13例。
早產兒由于尚未成熟而脫離母體,因而在其出生后,面臨著由于其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而導致的各種情況。體溫調節功能差,易發生硬腫癥;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易發生呼吸暫停、肺不張、肺出血等;循環系統發育不完善,易發生急性心功能不全,循環衰竭;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吸吮、吞咽能力低下,導致喂養困難,溢乳、嘔吐、腹脹、腹瀉;免疫低下,易被病原體侵犯,且感染容易擴散,并發敗血癥等。因此,護士必須細心觀察、精心護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操作原則,注意保暖,合理喂養,隨時注意患兒變化并給予相應處理。對于體重小于1500g的極低出生體重兒更應加強護理。
2.1 保暖 將入院的早產兒裸收入已預熱的溫箱內,溫箱溫度視小兒體重情況,有無硬腫及出生天數決定。體重越輕、箱溫越高,保持患兒體溫在36.5~37℃之間,晝夜波動不超過1℃,每小時測體溫1次,溫箱濕度保持在55%~65%之間。
2.2 防止窒息和缺氧 生后立即清潔呼吸道分泌物,以防窒息、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低于90%者,給予氧氣吸入,可間歇給氧,氧濃度過大,時間過長,可致氧中毒,氧濃度小于40%為宜,小流量給氧。喂奶時易發紺的患兒,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數分鐘,注意有無呼吸暫停,發現呼吸暫停的患兒應及時給予刺激,如托背呼吸、彈足底,使其盡快恢復自主呼吸,反復發生呼吸暫停的患兒按醫囑應用藥物。
2.3 喂養 早產兒要盡早喂養,以防低血糖的發生,出生后4~6h試喂水,根據胎齡、出生體重計算每天總熱卡,給予配方奶粉,不能自行吸吮者給予口飼,不能自行吞咽者給予鼻飼,依胃腸耐受情況及時調節喂養方式和奶量。早期喂養最初2~3d不可操之過急,避免胃腸負擔過重,欲速則不達[1]。
2.3.1 采用胃管法喂養,按醫囑給奶,每隔2~3小時喂奶1次,每次喂奶前應先抽吸觀察,有無宿奶、咖啡樣奶,胃內殘存如超過上次注奶量約1/4,應考慮減少或暫媛增加奶量。
2.3.2 必要時可采用十二指喂養法喂養,將鼻飼管插入胃內再往深部插入7~10cm,用注射器抽吸分泌物,PH試紙測試證明胃管在十二指腸內。十二指腸喂養要求少量多次,每次殘留量不超過0.5ml,不宜長期使用,如耐受良好,改為胃內胃管法喂養。
2.3.3 若抽出咖啡樣胃內容物,應禁食。由靜脈補充營養,保證患兒每天生理需要量,每天測體重一次。
2.4 常規護理 保持室內安靜,減少噪音,減少光線照射,盡量減少刺激,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2]。
2.4.1 由于早產兒機體抵抗力差,易發生鵝口瘡、口腔炎等口腔疾患,本組36例患者每天以3%碳酸氫鈉擦拭3次口腔,因而未出現口腔感染等并發癥。
2.4.2 臍帶一般在4~10d脫落,患兒臍部一定要保持干燥,注意臍部有無滲液、紅腫及異味,并且要防止尿布污染臍部,3次/天臍部護理,防止臍炎的發生。
2.4.3 早產兒由于皮膚簿嫩,易引起皮膚損傷。因此護理時應注意動作輕柔,床鋪保持平整、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尿布,每次便后用清水沖洗臀部,勤更換體位,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及臀炎的發生。
2.5 預防感染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入室必須更衣戴口罩、帽子,并更換拖鞋,接觸患兒前后均需按規定洗手,室內用循環風空氣消毒4次/天,照射時注意保護患兒皮膚及眼睛,每周更換溫箱1次。
2.6 預防出血 早產兒常有出血傾向,靜脈推注維生素K12.5mg,1次/d,連續3d。
2.7 密切觀察病情 隨時注意患兒有無面色、呼吸、心率、體溫的異常,有無嘔吐現象及用藥后反應等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
2.8 出溫箱條件 當早產兒體重達2300g左右,室內維持在25℃,于不加熱的暖箱中亦能維持正常體溫,哺乳良好,即可出暖箱。
2.9 出院標準 ①無呼吸暫停;②能自行哺乳,并能完成每次的奶量;③在室溫中體溫穩定于36~37℃之間;④體重大于2300g;⑤無任何并發癥。
2.10 預防膽紅素腦病護理 早產兒由于肝功能不成熟,腸蠕動功能差,易引起膽紅素血癥,早產兒更易發生紅素腦病,為預防膽紅素腦病,根據患兒不同體重和孕周,參照《實用新生兒學》[3],適時給予光療。
隨著新生兒感染疾病的控制和助產技術提高,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顯著提高,由于先天營養和發育不良,在治療和護理顯得十分重要,體會有如下幾點。
3.1 呼吸管理 早產兒呼吸中樞及呼吸器官發育均不成熟,早期給予呼吸支持,對缺氧、呼吸暫停早產兒及時給予吸氧,監測血氣及血氧飽和度,應用氨茶堿、納洛酮預防呼吸暫停,必須時使用PS(肺表面活性物質)。
3.2 環境與溫度管理 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易出現硬腫癥,出生后必須做好保暖,根據胎齡、體重不斷調整箱溫以維持核心溫度,便于達到理想的宮內溫度。
3.3 喂養 早期喂養和部分靜脈營養是治療早產兒的重要環節,有研究表明,腸內微量喂養,可促進血漿中胃泌素和胃動素濃度升高,它們不僅能促進胃腸動力,同時對胃粘膜還有潛在的營養作用,加速胃腸功能的成熟,這不僅是利用它的營養作用,更主要的是利用它的生物治療作用[4]。早期微量喂養可促進發育,減少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5]。早產兒早期胃腸喂養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他們吸吮及吞咽反射差,易嘔吐、窒息等,且并發癥多,單純經口喂養不能滿足營養要求,須經靜脈補充多種營養物質,才能滿足早產兒能量要求,并且防止損傷智能發育。
總之,早產兒與極低出生體重兒是高危新生兒,由于其先天發育極不成熟,為維護早產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出生后的治療及護理尤為重要。適宜的環境,精心的護理和喂養,積極預防和處理各種并發癥,才能使未成熟兒得以正常生長發育。十二指腸喂養的患兒可提前5~12天出院。
[1]劉玉春,章長蓮.早產兒微量喂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258.
[2]李節梅.護理干預在早產兒喂養中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3上半月版):23.
[3]金漢珍,黃德珉,宮希吉主編.實用新生兒[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53.
[4]張玉峽.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技術[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8):507.
[5]李燕英.護理干預在早產兒喂養中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5上半月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