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東方
遼寧省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手術室,遼寧 沈陽 110023
手術室工作人員經常暴露于多種職業性損傷因素中,其中導致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和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銳器傷[1],84%的護士受過注射器等普遍銳器傷。目前證實,有20多種病原體可經銳器傷接種傳播,其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是乙肝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2],由于醫院工作環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手術室護理人員經常與銳利器械接觸,獲得職業感染和危險性顯著高于常人。
1.1 (1)工作繁忙,人力資源不足,銳器傷多發生在工作繁忙時段,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也是銳器傷的又一因素。護理人員本身粗心大意,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技術不熟練等也是針刺傷發生的重要原因。
(2)銳器刺傷、割傷后的后果未引起足夠重視,0.004mlHBV(+)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感染醫務人員,銳利物品包括手術刀、剪、縫針、穿刺針頭、注射器等。不當的操作會發生血液性感染,手部為發生頻率最高的部位,特別是對手術中的銳利器械沒有專用保護裝置。
1.2 護理人員對銳器傷危害認識不足,發生銳器傷后只有少數人接種了乙型肝炎疫苗。
1.3 護理操作各環節均易受到傷害,但多發生在操作中及操作后整理污物時,導致銳器傷的器具多為輸液針頭或縫合針、刀片等,且大多被污染,這就可導致血液傳播疾病。
2.1 提高護理管理者在預防銳器傷中的責任意識 護理管理者應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減少職業緊張,增加護理人員抵御職業緊張的能力,減少單個護士護理工作量,以降低銳器傷的發生率,有效減少因工作忙亂所致銳器傷的發生,加強醫務人員心里素質的培養能夠很好地處理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工作時精神集中,避免由于誤傷而感染。
2.2 加強職業防護教育,增加自我保護措施,督促護理人員養成規范操作的習慣,以避免自傷或他傷,加強對使用后器具的管理,如操作后將污物與銳器分開,防止誤傷。自覺使用保護性護理用具,使用安瓿折斷器,嚴格規范處理傷口,皮膚有破損加戴雙層手套及時上報傷情等。
2.3 一旦被污染的器具損傷,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包括傷口處理,全身藥物處理及登記隨訪,恰當的處理可完全避免職業暴露后的感染與發病。
(1)初始處理
1)促使傷口處血液流出;
2)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傷口;
3)用碘伏消毒后密封敷料包裹傷口。
(2)進一步處理
1)誤傷者2d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2)確認污染HBV陽性,誤傷者又無免疫力,則應在誤傷后24h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未接種乙肝疫苗,應同時注射一針,接受乙肝疫苗則應確認其抗體水平,不足的則應補充注射。
(3)確認污染HIV陽性,應立即應用一些如AZT等抗病毒制劑以降低感染率。
(4)主動免疫是預防銳器傷害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3],定期接種各種疫苗同樣是增加防護的一項措施。
醫療銳器傷已成為嚴重危害護士健康的問題,也成為血源性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護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建立實施流程管理制度,并經常對護理人員進行預防銳器傷知識教育,以降低銳器傷的發生,有效地保障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
[1]周陽,李映蘭,鄭悅平。手術室護士銳器傷調查及標準預防的管理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8):737-739.
[2]奚淑平,史薇薇,張鳳蘭等。臨床護理人員手醫療銳器傷調查分析與防護[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A):3~6.
[3]周朋森。手術室護士安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河南外科學雜志2006,1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