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姝 段朝霞 段文杰 通訊作者:呂小桃(.山西中醫學院009級碩士研究生,太原03004 .山西省人民醫院)
2010年1月~2011年4月,筆者采用董氏奇穴刺絡拔罐法治療后頭痛7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70例患者均來自山西省人民醫院針灸科門診,經系統檢查除外器質性疾患。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2歲;病程最短15天,最長2年。
診斷分級標準:診斷標準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頭痛。頭痛程度分0~3級。0級:頭痛出現,工作能力不受影響;1級:輕度頭痛,工作能力受部分影響;2級:中度頭痛,工作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或不能工作;3級:重度頭痛,臥床休息。本組患者中,0級10例,1級22例,2級28例,3級10例。
取穴:董氏奇穴之沖霄穴[2],包括妙巢穴(位于第一尾椎與第二尾椎棘突之間)、上對穴(位于第二尾椎與第三尾椎棘突之間)及上高穴(位于第三尾椎與第四尾椎棘突之間)。操作:患者取俯臥位,常規皮膚消毒后,用一次性三棱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2~5mm,立即出針,用閃火法將玻璃罐吸附在穴位上,留罐10~15min,使拔罐部位出血1~2ml,起罐后使用乙醇棉球涂擦針孔及附近血跡,并用干棉球按壓片刻。治療每隔2~3日進行1次,3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療效標準:治愈:療程結束無發作性頭痛癥狀,停止治療1個月不復發;顯效:癥狀減輕1級以上,并達到至少0~1級;有效:治療后發作頻率、頭痛持續時間、頭痛程度及伴隨癥狀等指標至少有一項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結果:70例患者中,1個療程治愈40例,2個療程治愈18例,顯效8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100%。
患者,男,35歲,因右后側頭痛,項背拘急、酸痛,活動受限余月,于2010年6月就診于我科。患者曾服中西藥治療,效果不明顯,每因氣候變化而使頭痛加劇,頸椎X線檢查未見異常,舌淡苔白,脈浮緊。診斷為太陽病頭痛,證屬太陽經感受風寒,經絡阻滯。治療取董氏奇穴妙巢穴、上對穴及上高穴,刺絡拔罐治療1次后患者自感頭項部癥狀減輕,又治療2次后諸癥完全消失。后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后頭痛為局部經脈絀急或失養,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疼痛為主的一種病癥。若六淫外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陽,或瘀血痹阻經絡,壅遏經氣,或氣血虧虛,清陽不升,頭竅失養,或腎精不足,髓海空虛,皆可導致頭痛的發生。可概括為“不通則痛”及“不榮則痛”兩大類型。治療采用刺絡拔罐方法,據《內經》謂:“菀陳則除之”,即指久年老病必須放血去除。筆者以為,病久則邪氣盛,血脈不得通。平常血行尚能通過,則不覺痛楚,天陰作雨,氣壓改變,脈道狹,氣血通過困難。因此放血實為必要,血去則痛止,此亦即古人所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標幽賦》說:“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創立的獨特針灸方法中所應用的穴位,其治法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針右、右病針左,不在局部針刺,而采用對應取穴。沖霄穴位于骶骨區,為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之處,足太陽為多氣多血之經,且二脈循行皆與后頭項、腎等密切相關,采用沖霄穴刺絡拔罐,可振奮陽氣、調理氣血、補益腎精,治療后頭痛效果卓著而確實,是上病下治、頭骶對應法的典型體現。沖霄穴取穴遠離患處,正合古法“瀉絡遠針”之意,而刺絡拔罐,正如《素問·血氣形志》篇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沖霄穴刺絡拔罐治療后頭痛有顯著療效。
董氏奇穴刺絡拔罐法具有取穴少、操作簡單、易學易懂、安全有效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
[2]楊維杰.董氏奇穴針灸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