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玲 龍建華
(江西省泰和縣中醫院,343700)
外傷性腦梗死是病人在外傷后出現的腦缺血和腦梗死的表現。由于患者機體凝血機能異常等因素,導致外傷后繼發腦梗死,進一步加重腦損傷程度,影響患者預后,臨床上可出現偏癱及語言障礙等征象,CT檢查可發現腦梗死灶,外傷性腦梗死是重癥腦損傷患者最重要的腦繼發性損傷因素,早期明確診斷,精心治療、護理,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本文將我院收治的外傷性腦梗死患者護理措施進行總結如下。
選擇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0例外傷性腦梗死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齡46~62歲,平均54歲;其中車禍致顱腦外傷22例,不慎跌傷8例。大部分患者在外傷后2~3天出現意識不清、失語、肢體活動障礙加重、癲癇發作。其中有2例患者在外傷后15天出現腦梗死癥狀。外傷后出現腦梗死大多發生于硬膜外出血伴顱底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30例患者均采取不同方式的開顱手術。
1.基礎生命體征維持。外傷性腦梗死繼發于不同程度的顱腦外傷,生命體征處于不穩定階段,術前血壓、脈搏、呼吸偏高偏快,術后減壓后血壓逐漸降低,腦外傷后腦血管發生痙攣,使管徑縮小,發生腦梗死,護士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每2h監測1次,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2.意識觀察。腦梗死的發生往往在顱腦外傷后2~3天出現,患者意識不但沒有改變,反而加重,梗死灶面積大可出現意識不清、瞳孔散大、腦疝形成。設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低流量輸氧,及時吸痰。
3.中醫辨證施護。腦梗死中醫稱中風,因氣血郁阻,痰涎壅盛,肝腎不足所致。①半身不遂:肢體活動障礙與風痰中絡,絡脈痹阻,氣虛血瘀,絡脈失暢有關。為防止患者因肢體活動減少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或因靜脈回流遲緩而造成肌肉遠端腫脹,患者須臥床休息,病情穩定后可進行主動或被動活動。還可配合針灸按摩,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效。穿刺操作均應在健側。癱瘓的肢體用中藥煎劑熏洗,每日1次。方法:中藥溫度65℃~75℃,先熏20min后待藥液溫度降至38℃~40℃再洗。②語言謇塞:系痰阻舌根所致。首先,護士要耐心聆聽病人不清的言語表達,這樣不但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而且有利于鍛煉語言功能。還要善于應用表情、手勢、體態、語言與病人溝通。護士應每天2次、每次15 min指導患者進行語言訓練。③給藥護理:中藥宜溫服,服后避免受風寒,痰火閉竅者取鼻飼給藥,每次量不超過200ml,服藥后需觀察患者的逆順變化。每日口腔護理2次。④飲食護理:少食多餐,以低脂、低膽固醇、低鹽、豐富維生素為原則,忌刺激性食物,少食動物內臟,保持大便通暢。
4.情志護理。患者清醒,多表現情緒激動,急躁,護士應多關心病人的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耐心說服解釋,多與患者溝通,告知病情、治療方法和預后,激勵病人克服憂郁心理,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最佳水平。
5.防止褥瘡發生。外傷性腦梗死由于長期臥床,受壓部位易發褥瘡,護士應協助家屬勤翻身、按摩、擦洗,用20%紅花酒精按摩骨突處,每2h按摩1次,達到活血通絡的作用。使用氣墊床,每2h翻一次身,保持床單干凈、整潔、舒適。
6.注意保持患者會陰部干爽,做好會陰護理。每日用溫水清洗尿道口2次,再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并定期檢查尿液pH值。一般尿液pH值>6.8,每2周更換1次導尿管;尿液pH值<6.7,每4周更換1次導尿管。若平時發現尿液中有絮狀物、沉淀、混濁等及時做尿檢,判斷是否有尿路感染,一旦發現尿路感染,要及時撥除尿管,給予抗生素治療。
7.高壓氧在治療腦梗死中的作用。第一,能顯著提高血氧分壓及血氧含量;第二,控制腦水腫,減少梗死灶,降低顱內壓;第三,高壓氧可提高梗死灶內氧分壓,增強其降低的細胞吞噬、清除能力,為組織修復、功能恢復創造條件;第四,高壓氧可迅速改善腦梗死灶周圍半暗帶的供氧供血狀況,恢復半暗帶的細胞功能。
通過30例外傷性腦梗死患者臨床上密切觀察,精心護理,除1例患者癱瘓的肢體未恢復,1例死亡外,其他28例均痊愈出院。護理人員做到了認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瞳孔的變化、神經體征,對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必要時進行搶救,對患者進行了周密的護理,加強了基礎護理,未出現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