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研制出新型半固態流體鋰離子充電電池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研究人員宣布研制出一種適用于電動汽車的新型低成本電池——輕型半固態流體鋰離子充電電池(semi-solid flow cell, SSFC)。
與傳統電池不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該電池可在流體燃料電能耗盡時將其抽出并泵入充滿電的新流體燃料,實現電能儲存與釋放兩種功能分離,有利于提高電池使用效率,同時可將包括所有結構支撐件與連接器在內的電池系統縮小規格并降低生產成本約 50%,從而使電動汽車與傳統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相比更具競爭力。
電 池 采 用 嵌 鋰 化 合 物 ( lithium intercalation compounds)固體顆粒進行儲能并通過懸浮液進行運載,懸浮在電解液中的固體顆粒形成電池正負電極, 并采用過濾器(例如多孔薄膜)將兩種不同的懸浮液進行分離。該設計與作為固體顆粒的流沙如液體般流動的原理相類似,旨在將鋰離子電池的化學特性與流體電池技術予以結合。
目前液態流體電池能量密度較小,所占空間大于燃料電池,因此效率較低。而該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電池的 10倍,而且在生產成本方面比傳統鋰離子電池也更具優勢。電池不僅能量密度大,而且兼具燃料電池和流體電池靈活可擴展的架構特點。
除了應用于電動汽車外,還能以低成本制造出更大規格該類電池,以滿足公共設施大容量電能儲存的需求,有利于促進具有間歇性和不可預測性的包括風能和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 該技術專利授權于 24 M 技術公司(24 M Technologies),目前該公司已籌集 1600 多萬美元用于風險投資。
摘譯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