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倫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東城區,100011)
神華集團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踐
紀 倫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東城區,100011)
安全文化是神華集團創造良好安全生產業績的重要支撐。神華集團在多年生產實踐中打造了“以精神文化為引領,以制度文化為抓手,以物質文化為保障”的安全文化格局,統一了員工思想,提升了煤礦生產力水平,有效促進了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
神華集團 安全文化建設 實踐
神華集團是以煤炭為基礎,集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化工于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大型煤炭綜合能源企業,營業收入由成立第二年(1996年)的9.69億元猛增至2010年的2196億元,居世界500強第293位,創造了“神華神話”。
作為煤炭綜合能源企業,“神華神話”締造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所創造的良好的安全生產業績。據統計,“十一五”期間神華集團共生產原煤逾14億t,百萬噸死亡率0.03,達到了以露天開采為主的美國安全生產平均水平。神華集團良好安全業績的取得,得益于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并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個層面融合在生產之中,形成了巨大的安全“合力”,有效促進了安全生產水平的提升。
作為能源行業后起之秀,神華集團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在安全文化構建中注重吸收國內外煤炭行業先進經驗和先進理論,構建了“以精神文化為引領,以制度文化為抓手,以物質文化為保障”的安全文化格局。
在狠抓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神華集團逐漸體會到思想里的隱患是最大的隱患,如果“煤礦生產難免會死人、煤礦不可能不發生事故、出不出事憑運氣”等傳統思想不根除,就無法從源頭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因此,神華集團于2005年起陸續提出了“煤礦能夠做到不死人”、“生產時能夠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讓神華煤礦工人成為同行業最幸福的人”等“三個安全理念”。
其中,“煤礦能夠做到不死人”是安全生產目標管理的集中體現,追求的是“零傷亡”。神華集團認為煤礦雖然是高危行業,但決定因素依然是人,只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進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防范措施,責任事故和自然災害就可以避免,員工的生命安全就有保障。
“生產時能夠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是安全生產精細管理的集中體現,追求的是生產過程中的“零隱患”。神華集團認為瓦斯超限就等于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需要將其作為事故來管理;“瓦斯”既是特指瓦斯這個煤礦安全的最大天敵,更是泛指所有安全隱患的代名詞。只要堅持關口前移,全過程控制,安全隱患就一定能做到超前預控。
“讓神華煤礦工人成為同行業最幸福的人”是煤礦安全生產人性化管理的集中體現,追求的是煤礦工人的“最幸福”。神華集團認為只有不斷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讓員工切實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美好,喚醒對生產價值和尊嚴的認知,才能使員工自發成為保證安全生產的最根本力量,才是實現煤礦本質安全、長治久安的根本對策。
“三個安全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精神實質是本質安全,基本內涵是零傷亡、零隱患、最幸福。從“零傷亡”到“零隱患”再到“最幸?!?,“三個安全理念”構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
神華集團將安全理念固化為制度,成為抓好安全生產的主要抓手。
(1)構建了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十多年來,在推行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NOSA五星安健環管理體系,運行SDIMS一體化綜合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神華集團總結提煉出了以風險預控為核心的本質安全管理體系,這套體系包括5大部分、28個子系統、160個元素、746個條款,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通過全員、全過程的危險源辨識和評估,明確安全管理的對象和重點;二是依據國家、行業的法律法規,制定風險管控的標準和措施;三是根據責任分工,把各項管控要求落實到人;四是及時進行檢查、評價和考核,嚴明獎罰,確保安全生產。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涵蓋了煤礦安全管理全員、全過程的各項要求,2011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將其在全國煤炭行業進行推廣。
(2)形成了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一是在堅持安全“一把手”責任制基礎上,構建了上下一體、覆蓋全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形成了黨委、行政、分管領導、總工程師、工會、團委、紀檢、婦聯、員工九位一體齊抓共管安全的格局。在各級領導班子分工上,突出強調共擔責任,明確了“除一名班子成員專管安全外,其余成員都負責分管領域的安全工作”的制度;定期不定期召開安全專題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全集團礦長大會,總結安全經驗,相互學習提高;實行領導干部下井跟班制度,各子(分)公司總經理平均每月下井7.5次,分管安全副總經理平均每月下井15次,礦長18次,礦分管安全、機電、生產技術的領導成員21次。二是構建了安全責任制監督檢查體系,主要包括:將安全指標納入干部業績、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員工收入與安全生產直接掛鉤,實行“一票否決”;推行全員安全結構工資制,一線員工安全工資比例達到30%左右,班組長達到50%左右,礦和公司級領導最高達60%;安全檢查多遵循時間、地點和檢查人員事先三不確定的原則,定期不定期進行;推行專家會診制度,僅2010年就組織246名專家歷時5個月全面會診安全生產問題;針對許多煤礦交接班、雙休日和夜間事故多發的情況,各級領導下井檢查多選擇這些薄弱環節、時間進行;經常外聘專家以學習名義進行暗訪,現場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改變以往只簡單處罰員工的做法,打破常規的“官越大,問責處罰越輕”的問責潛規則,加大領導問責制,有時甚至做到了只處罰領導不處罰員工,從根本上建立起了“領導干部怕丟帽子、廣大員工怕丟票子”的安全發展動力機制。
(3)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層建設。在班組建設上,明確賦予科隊長、班組長安全管理、生產組織和考核分配等現場管理權力,并以安全文化引領、安全文化滲透、親情文化輻射,大力推進“三無班組”建設(安全無事故、職工無“三違”、工程無“不良品”)和“四有職工、五好班組、六好科隊”等競賽,組織開展了“面向全家福宣誓”、“井下探親”、“事故現身說法”等活動,有力加強了科隊班組建設。在員工教育培訓上,一方面大量招聘大中專畢業生充實一線隊伍,另一方面通過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在崗培訓等方式全面提高員工素質,目前井下員工大中專生比例、職業技能鑒定率均明顯提高,班組長中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50%以上,員工崗位職業能力基本滿足了安全生產的需要。同時,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幸福礦工工程”,從經濟、生理、心理多個角度關心礦工,使廣大礦工從思想深處真切感受到生命高于一切,安全是幸福的源泉,解決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的動力問題。
神華集團通過加大安全投入、實現產業升級等方式,確保以物的現代化保障人的安全。
(1)加大了各環節的安全投入。神華集團認為安全投入是效益最好、回報最大的投入,近年來每座礦井的建設都把安全因素放在首位,勘探時做到了查明開采的技術條件,設計時達到系統安全可靠,建設時確保工程高質量,在勘探、設計、建設、生產的煤礦生命全周期都堅持做到了高標準、科學、充足投入,每年用于安全的投入超過100億元。神華集團注重用科技保安全,與中國工程院、國內外著名大學和技術領先企業結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分別成立了瓦斯、水、火等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開發出了自動化工作面、成套液壓支架、瓦斯防治利用等一系列新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礦井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程度。
(2)堅持不懈推進產業升級。神華集團認為改變煤礦安全生產的被動局面,根本出路在于通過產業升級,改變落后生產方式。神華集團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對每個礦區進行資源集中布局,實行規?;_采。對小煤礦進行整合,努力打造大型煤炭產業基地,使煤炭生產實現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例如,2009年5月的神東礦區四公司整合,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神東和準格爾在發展過程中共整合小煤礦82個,礦井生產規模從平均30萬t/a提高到1700萬t/a,噸煤工效從5t/工提高到130~150t/工,井工礦采區回采率從平均不到30%提高到78%,露天礦回采率提高到98%,入洗率從0提高到100%,百萬噸死亡率由整合前的3.29降低到0.011。二是大幅度提高了煤礦設計標準、建設標準和作業標準,積極建設千萬噸安全高效現代化礦井,對老礦井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了煤礦生產力水平和安全系數。三是優化生產系統和采掘工藝,將炮采、炮掘提升為機采、機掘;減少管理機構和層級,減少采掘工作面和井下作業人員。目前,神華集團生產百萬噸煤炭用人數為257人,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75%,特別是將年齡偏大、素質較低、保安能力差的人員轉移到地面相對安全的崗位,大大提高了安全生產系數和水平,實現了精干高效。
安全生產的“三個理念”,統一了員工思想,堅定了實現安全發展的信心,促使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安全生產的舉措。近期,神華集團又將“三個理念”的核心思想擴展應用到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確立了以生產、政治、經濟本質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發展戰略,構建起了國內企業唯一的立體式的安全管理系統,最大限度減少了影響企業發展的政治、經濟、生產等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營造了有利于企業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為神華集團塑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建立一套基于信息化、開放、可自我完善的管理系統,是實現本質安全管理的物質基礎;將安全管理的關口前移到提高設計標準上、提高裝備水平上、提高員工素質上、提高管理水平上,實現風險的超前預控,是實現本質安全的科學方法。抓安全,只要抓住核心——從源頭上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抓準關鍵——危險源辨識,抓對方法——切斷事故發生的因果鏈,抓出重點——人的不安全行為預控與管理,同時堅持抓緊再抓緊,狠抓嚴管不懈怠,扎實解決安全管理“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的問題,就能從管理上杜絕事故發生。
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在質態和量態、時序和空間上的合理配備,是提升煤礦安全水平的前提。因此,在我國現有煤礦生產力水平條件下,必須要堅持高投入,改善裝備、環境本質安全水平,促進傳統礦井的產業升級;必須要堅持煤礦科技和安全生產專項研究,提升煤礦現代化、智能化水平;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員工的幸福和職業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從內心深處激發起員工實現自我安全的主動意識,從而成為確保安全生產的最堅實的推動力量。
Practice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henhua Group
Ji Lun
(Shenhua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Dongcheng,Beijing 100011,China)
Safety culture offers greate support for the achievements of safety production of Shenhua Group.Shenhua has created its safety production pattern,which is led by spiritual culture,focused on system culture,and guaranteed by material culture.The pattern unifies thought of employees,improves the productivity of coal mines,and promotes the rise of production safety effectively.
Shenhua Group,safety culture,experience
TD-9
A
紀倫(1982-),男,山東廣饒人,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 宋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