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鵬程
(涇川縣水土保持工作局,甘肅涇川744300)
田家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位于涇川縣田家溝小流域下游,園區總面積28 km2,溝壑密度1.64 km/km2,示范園主溝道長度2.3 km,區內的田家溝生態風景區2010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0年9月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通過了水利部中期評估。該園區的建設,為開展水土保持試驗研究、綜合治理示范、水土保持監測和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以及對外開展水土保持技術交流提供了平臺。
根據科技示范園建設要求,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暫行規定》、《水土保持治溝骨干工程技術規范》、《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技術規范 溝壑治理技術》、《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等規定以及水利部《關于開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的通知》精神,結合田家溝所在地貌類型區和園區水土流失特點、水土保持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論證確定了項目建設方案和內容,編寫了《甘肅省涇川縣田家溝科技示范園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5月成立了田家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管委會,設立了工程建設辦公室和監測辦公室,先后開通并硬化主干道路2條計3 km,架設220V輸電線路2.3 km,打深井2眼,建成了供水設施系統,開通了田家溝網站,并對水土保持監測區、防治試驗示范區、水土保持優良植物引種繁育區和科普教育宣傳區四大功能區進行了建設。
田家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促進了整個田家溝流域生態建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其主要成效如下。
(1)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按照“綜合治理,高效開發,注重效益”的原則,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的,對田家溝流域進行了全面規劃,對位配置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從塬面至溝道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水土保持綜合防護網絡。在流域內建起了功能齊全、結構完整的水土保持綜合防護體系:一是修建生產道路、梯田及攔蓄工程,建立起坡面工程防護體系;二是選擇支柱產業,發展經濟林果,建立起坡面生物防護體系;三是整治溝道,修筑溝道攔蓄工程,改造溝道劣地,建立起溝道防洪攔沙體系;四是立足于果品產業,發展多種經營,建立起生態農業循環體系。至2010年底,園區內累計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23.13 km2,治理程度達到82.6%,其中興修水平梯田1397.98 hm2,營造水保防護林855.1 hm2,人工種草 42.7 hm2,發展果園經濟林 17.32 hm2,修筑淤地壩12座,建水窖及各類攔蓄工程149處。綜合治理使園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大為改善,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實現了“塬面條田林網化、塬坡梯田林果化、溝壑林草郁閉化、溝底庫壩川臺化、資源開發效益化”的治理格局。
(2)水保科技成果得到應用和推廣。在園區建設過程中,注重把實用科學技術應用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開發的實踐中,不斷加大措施配置的科技含量,注重優化升級和深層次開發,極大地促進了質量和效益的結合。在梯田建設上,堅持工程措施與落實增產配套措施相結合,統一實行機耕深翻、種植綠肥、增施農家肥培肥地力,確保新修梯田當年增產;在林木資源開發中,不斷更新林種樹種,逐步由以刺槐、楊樹為主的落葉樹種向以側柏、油松為主的常青樹種轉變,以國槐、楊樹為主的鄉土樹種向以紅楓、銀杏為主的珍稀樹種轉變,以單純的植樹種草向花、草、樹綜合配置轉變,推廣應用了刺槐溫湯浸種育苗、截干埋根栽植、成片采伐挖根促根法、泡桐溫床合催芽、營養缽育苗等技術,加快了育苗和綠化步伐;全面推廣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提高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水平。
(3)水保產業鏈條得到延伸。涇川縣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財政困難。經過分析論證,確立了“旅游活縣”的戰略思路,依托田家溝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積極打造生態旅游品牌,使水土保持同旅游景點開發有機結合,建成的田家溝水土保持生態風景區被水利部命名為水利生態風景區。至2010年底,田家溝科技示范園累計接待游客53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500多萬元。同時結合本區實際開展特色養殖,開挖魚塘5座,飼養黃羊500多只和一些梅花鹿、鴕鳥、孔雀等,種植無公害蔬菜0.67 hm2,引進稀有名木20余種,建苗圃1 hm2,園區內實現了以水保養水保的良性循環,延伸了水保產業鏈條,促進了水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尚未起步。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是水土保持法賦予水保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職責,它是國家制定政策的科學依據。田家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水土保持監測工作起步晚,監測設備、手段落后,整個監測工作未能真正開展起來。
(2)科技示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目前,田家溝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建設只處于建設初期,水土保持監測區、防治試驗示范區、水土保持優良植物引種繁育區和科普教育宣傳區四大功能區配套設施還不完備,缺少科技試驗示范項目作為支撐,水土保持建設的指導性和示范帶動作用還不能完全彰顯出來。
(3)科普教育成效尚不夠顯著。該示范園區內雖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田家溝水土保持生態風景區,但目前園區科普展館資料匱乏,宣傳形式少,人們參與的幾率小,整體上只處于生態觀光層面。
田家溝作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在今后的建設中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科學決策,準確定位建園方向。田家溝水保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認識水保科技示范這一主題,準確定位于當地黃土高原溝壑區實際,緊緊圍繞水土保持科學試驗、技術示范、科普教育、生態觀光這一主軸,積極探索水保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應用、示范推廣和帶動輻射的作用。
(2)注重科技,提高科學研究水平。要提高田家溝水保科技示范園建設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強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協作聯合,積極開展水土保持基礎理論研究和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要建立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統,依靠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做法,學習借鑒其他水保科技示范園建設的經驗和經營管理經驗,不斷豐富園區建設的內容。
(3)緊扣宗旨,注重科技示范實效。要緊扣科技示范這一主線,一方面要對已有成果和成功的治理開發模式進行全面推廣,為水土保持宏觀決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水保歷史、水保知識的宣傳,把旅游產業發展和水保治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增強人們的水保知識和保護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意識,達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4)多方融資,加快園區建設步伐。一是要通過項目的合理組裝,集中使用好國家投資,加快園區綜合治理;二是擴大資金來源,積極吸納社會各方參與開發,加快景區建設步伐,使園區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