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20周年之際,湖北省水利廳于2011年6月29日依法向社會發布了《2010年湖北省水土保持公報》。本次公報是湖北省自2005年首次公報以來第6次向社會發布水土保持情況。
公報顯示,湖北省現有水土流失面積約5.58萬 km2,年均侵蝕量1.78億 t,年均侵蝕模數約3 186 t/km2。2010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 248.44 km2。全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894個,方案水土保持總投資22.4億元,確定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607.57 km2,設計攔渣量1.42億m3,對149個生產建設項目進行了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全年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260起。全省建成由1個省級監測中心、14個監測分站、73個監測點組成的水土保持監測網絡體系并開始運行。
馬力剛(湖北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
根據四川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的通知》(川水函[2011]337號)要求,2011年6月13—17日,四川省水土保持局陳揚剛局長帶領有關人員會同廣元市水務局、綿陽市水務局組成工作組,分別對廣(元)—陜(西)、廣 (元)—甘 (肅)、廣 (元)—南(充)、綿遂高速公路,國大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一期4 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工程等重點棄渣(取土)場(點)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檢查組實地察看了工程現場,分別與相關生產建設單位及所屬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召開了座談會。檢查組肯定了各生產建設單位在水土保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時也嚴肅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特別要求廣陜路何家溝渣場的排水擋護措施必須在6月底之前滿足防汛要求。
陳揚剛強調指出:生產建設單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要重點處理好3個關系,即業主與中標單位的關系、中標單位與村民等相關利益人的關系、業主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生產建設單位一定要按照批復的方案抓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實,加強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和配合,加強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臨時防護措施的落實,盡快完善水土保持設計變更的報批和備案手續,定期報送水土保持工作進展情況及監測工作情況,做好水土保持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重在服務,加強管理,履職盡責,確保防汛安全。
劉正斌 楊軍(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水土保持法,加強平原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和治理工作,2011年7月7日,河北省水利廳在唐山市召開了全省平原水土保持工作座談會。省水利廳副廳長位鐵強在講話中強調,當前平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是把平原區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納入全省水土保持規劃,研究投入政策,謀劃重點項目,加強監督管理;各地要抓緊調查研究平原區水土流失的類型和危害,摸清底數,健全水土保持工作機構和人員,加大水土保持宣傳和執法力度。河系管理機構要研究如何發揮機構職能,做好流域內水土流失防治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承擔好省水利廳委托的職能。
河北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
抓好水保“三權”,是控制人為水土流失發生和蔓延的有效手段,水保“三權”是水土保持法賦予水土保持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開展監督執法工作的關鍵。經過兩年來的監督管理能力縣建設,安遠縣水保局維“三權”成效明顯。一是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縣水保局對全縣近100多處人為破壞點進行全面檢查,對每個開發建設項目每年至少檢查監督2次以上,做到對破壞情況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在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工作中,一方面積極深入到生產建設單位宣傳水土流失危害的嚴重性和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編制了《便民服務指南》和《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程序單》等,利用監督檢查機會發放給每個礦山企業,積極為項目單位做好服務,搞好咨詢。通過不懈努力,安遠縣的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20余家新建和改、擴建項目主動申報、補報了水土保持方案,并通過了審批。三是在收費工作中,通過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和加強對監督執法人員培訓等措施,提高了水土保持監督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和服務質量,使執法人員真正做到公正、廉潔、高效、文明執法;通過實行政務公開,增強了水土保持行政執法的透明度;通過實行“收支兩條線”制度,增強了收費的征收、使用、管理的規范性;通過采取直接收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等多種收費方式,避免了個別相對人采取“賴、拖、躲、抗”的辦法拖交、拒交費的現象發生。水保“三權”的有效行使,維護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的嚴肅性,提高了安遠縣水土保持局的監督管理能力。
李金泉(江西省安遠縣水土保持局)
上猶縣自2009年被列為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以來,該縣縣委縣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一是高度重視縣級水土保持配套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建設。根據新形勢下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縣政府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城鎮房地產等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確把房地產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工作列入相關部門審批辦證的前置條件。另外,還修訂完善了2000年縣政府出臺的《上猶縣水土保持法管理辦法》。二是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監督組織機構建設。由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縣編委于2009年下發了《關于調整水保監督大隊機構性質并增加編制的批復》(上編委〔2009〕7號),批復同意將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大隊由原來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轉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并核定增加事業編制2名。通過公開選聘的方式招聘了14名鄉鎮水保員,進一步充實了鄉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量。三是高度重視水土保持部門的辦公條件和執法裝備改善工作。2010年底統籌安排解決了辦公用房790 m2,改變了以往縣水保局租房辦公的局面。同時縣里每年都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添置電腦、攝像機、照相機及復印機、傳真機等執法取證及辦公設備,極大地改善了水保部門的執法取證裝備和辦公條件。
黃 衛(江西省上猶縣水土保持局)
2011年6月29日,石城縣人民政府組織水保、國土、礦管、環保、林業、公安等部門40余名執法人員聯合開展執法活動,成功搗毀一起非法偷采稀土礦礦山。
6月上中旬,安遠縣幾個開礦老板勾結當地幾個地痞在石城縣高田鎮巖嶺管理區曹家村小組非法從事稀土開采活動,當地群眾發現后多次進行阻止,但偷采者仍然進行偷采活動,并揚言“誰要再來影響他們采礦就廢了誰全家”。群眾把情況及時向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舉報。水保、國土、礦管、環保、林業等部門接到舉報后分別及時派出執法人員到現場調查取證,并要求違法行為人停止違法開采行為,但違法者面對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采取陽奉陰違的辦法,執法人員在場時停止了違法活動,但等執法人員一走,馬上又開工了。針對這種情況,縣政府及時召開協調會并組織各監管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聯合執法工作組在縣政府副縣長華曉斌率領下,用重型機械搗毀了采礦洞點,耙平了洗、選礦池,推平了臨時工作和生活用大棚,扣押了供電設備和一臺挖掘機,徹底搗毀了這個非法偷采稀土的礦山。
稀土是禁采資源,常用的開采方法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經過開采的地方,土地由于受到污染會寸草不生,方園幾里地的水源不能飲用,一經破壞治理難度很大,會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何慶九(江西省石城縣水土保持局)
進入6月以來,安遠縣對稀土礦山開展集中排查,進一步查清了稀土礦山開采違法行為,對存在問題的稀土礦山進行嚴厲查處,從重打擊,有效保護全縣稀土資源,控制水土流失。安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政府主要領導專門召開調度會議,研究部署加大開展打擊非法開采稀土礦山的工作力度,組織了由公安、礦產、水保、林業等部門組成的聯合整治小組。在欣山鎮、車頭鎮、版石鎮、新龍鄉等4個鄉鎮的13個非法開采稀土礦點,發現多處分離稀土的工藝池和一些未開包的草酸及隱秘水管,同時還發現多起無證開采、越界開采、偷采盜采行為,現場繳獲挖掘機4輛、推土機2輛,抓獲犯罪嫌疑人10人。整治活動的開展為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和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朱小康(江西省安遠縣水土保持局)
江西省尋烏縣是稀土大縣,素有“稀土王國之稱”。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不合理開采,造成凡開采后的稀土廢棄礦區均變成了滿目瘡痍、寸草不生的人為水土流失區,好端端的青山變成了“南方沙漠”。近年來,尋烏縣把建設和保護生態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以實際行動支持該縣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僅2009、2010年就投入財政資金1 200萬元,支持該縣水土保持部門探索加快廢棄稀土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的途徑和方法。自2009年以來,該縣采取以生物措施為主、工程措施為輔,喬灌草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和種植桉樹,套種混合草、胡枝子,采取整地、挖穴、回填客土、下足基肥的方法,確保地表覆蓋當年達到90%以上。同時,建設攔砂壩、谷坊、擋土墻、開挖水平溝等水保設施,達到了較好的治理效果。目前,已經治理面積達140 hm2,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型水保生態功能區已基本形成,使“沙漠”變“綠洲”。
江西省尋烏縣水土保持局
“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紅杏滿枝頭、歡聲笑語滿山谷”這是北水峪村龍門山莊一年一度的紅杏采摘節的真實描繪,而幾年前北水峪村還是滿城縣北部的一個貧困的小山村。龍門山莊的吳偉自2001年開始承包荒山治理小流域,在水務局的指導下,目前她已經完成荒山治理666.7 hm2,先后投入近700萬元,走出了一條依靠自我投入、民營機制、綜合治理、生態經濟型小流域的新路子。北水峪村生態旅游業創造了2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了100多戶農民脫貧致富。目前,北水峪村已成為集休閑、觀光旅游、餐飲娛樂、采摘為一體的新型生態旅游區,鄉親們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如今的北水峪村已是滿目蔥蘢的綠海,人們從四面八方前來賞花、觀果、采摘、垂釣等。
北水峪小流域的治理成果是滿城縣小流域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滿城縣以小流域治理為依托,通過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不僅綠化了山坡、涵養了水源、減少了水土流失,而且也為加快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村民增收奠定了基礎,鋪就了農民致富路。該縣完成了龍居、北水峪、坨南、龍高、白龍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57.7 km2,減少水土流失量近8萬t,農村各業年產值近40多萬元,人均年純收入近5 000多元。滿城縣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推行了“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個結合”的治理方略。“一個中心”即以保護和利用水土資源為中心,“兩個重點”即突出治山整地和興水除害兩個重點,“三個結合”即把小流域生態修復與發展旅游、發展果樹綠色經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相結合。
冉艷超(河北省滿城縣水務局)
為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力度,促進水土保持法在石城縣的有效貫徹實施,規范窗口審批的許可行為,建立便民、高效、廉潔的服務窗口,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確保所有事項均能按程序規范審批。根據縣政府統一部署,從2011年4月1日起,石城縣水土保持局把水土保持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行網上審批,并根據網上審批要求重新合理設計了辦事流程,把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作為建設局辦理建設規劃許可的前置條件。
孔利平(江西省石城縣水土保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