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柱 吳渝玲
1.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74;2.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160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李 柱1,2,吳渝玲2
1.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74;2.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160
針對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觀念、行為的轉變,高等學校教學中各課程的教學情況,從培養專才到培養應用型通才的培養模式變化的實際,以“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教學為例,強調將基本原理講授與練習、實例講解相結合,傳統講授與多媒體演示相結合等以形成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應用型高校;教學方法;教學質量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它的發展,要求能用簡單的方法,較短的時間來解決復雜的巖土工程問題。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掌握土力學的基本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應按照學校的定位組織教學,對應用型高校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應強調基本概念的掌握,注重工程實際應用。
土力學總課時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我們應根據所學專業的側重點不同,如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重點和難點可以多花些課時,把教材的理論、概念搞準確,要把需要推導的過程、演算的公式弄熟悉,充分掌握教材的邏輯關系,并及時補充新的知識不間斷的充電,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如果,教師課前準備不足,推導公式時思路不清晰,使用概念不準確或不妥當,課堂氣氛就會緊張起來,影響教學效果。教案的精心設計需要閱讀大量的參考資料,弄清基本理論的來龍去脈,同時還要合理安排教案的結構。1)組織教學。查考勤,整頓紀律。2)復習舊課,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出開頭,激發學生興趣。3)講授新課。首先應準備好教案。寫教案的過程實際是自己思維活動具體化的過程,要用自己的語言來寫,對涉及的每一個問題和細節,怎樣組織教學,重點內容在哪里,板書怎樣設計都應該精心安排。上課前要重新看一遍教案,以做到胸有成竹,自信自如。講課時力求脫稿講,這樣才能揮灑自如,侃侃而談,也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4)鞏固新課。可采用討論的方法,結束之后總結理論,是學生豁然清晰,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5)布置作業。通過對課后習題的練習演練,讓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相關的知識問題,做到舉一反三,應用于實際。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把抽象的知識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對一些用語言表達不甚清楚的理論,通過多媒體手段,運用一些動畫效果、色彩效果、音響效果等,可使學生對傳遞的信息一目了然,簡單明了。比如,講到沉管灌注樁施工工藝時,可以播放動畫效果圖使學生明白整個施工工藝,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傳統的講解式的教學方法相比,教學效果存在很大差別。多媒體教學確實有很多好處,但也有它的弊端。一是容量太大,進行的太快,學生跟不上。二是不易判斷重點和難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花哨的形式會導致學生注意力的遷移,變得主次不清,沖淡教學主題,甚至喧賓奪主。三是過于依賴課件、媒體,師生缺乏互動性,師生的情感交流被局限或隔斷。電腦畢竟是一個需要人操作的物體,教師在課堂中所投入的情感是無法用電腦體現出來的。教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它們的長處,使它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的作用。多媒體手段一定不能濫用,它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是對現實資源的有效補充,千萬不能用多媒體手段完全代替實際的傳統教學。
此外,在該門課程教學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土工試驗在土力學中地位非常重要。高職教育強調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來實現,試驗則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目前,多數學校該課程的實驗指導書并沒有對實驗的全過程進行系統闡述,試驗報告多是填空式,對學生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為此,試驗前,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準備,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方案;試驗過程中,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總結試驗結果,重點培養學生科學的工作方法、嚴謹的工作態度及踏實的工作作風。試驗完成后,讓學生通過思考,按試驗規范自行設計、完成一份科學合理的實驗報告。通過試驗全過程的實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學生對土力學知識與基礎工程建設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由于土力學的復雜性,如不同土體的本構模型等還需進一步研究,因此該門課程應以師為本,加強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對教師有著特殊的要求,一般而言,他們應是集學術性師范性技術性于一體,既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較高的實踐技能,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踐技能訓練的復合型教師。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要緊緊圍繞“雙師型”教師目標,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加快建設。要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獨特的個性,探索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專業培訓發展之路。除了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對于新任、勝任、骨干、專家型處于不同階段教師提出專業發展的不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包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研究專業培訓外.應特別強調“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要求。一方面通過教師在職學習,包括教研活動,課題項目研究開發和學歷進修,攻讀學位等多種模式.提高教師學歷層次和學識水平,夯實教師隊伍建設基礎。另一方面,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參與國內外各種新技術培訓和認證考試,報考本專業技師,對取得新技術專業資格證書,一專多能的教師要給予獎勵。同時,引進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精湛技能的理論和實訓教師,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還應建立校外兼職教師流動站,適當聘請工程技術專家和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在教學與科研的協作交流中.促進教師向雙師型發展。
由于傳統的實驗教學多采用驗證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步驟被動地完成實驗。實驗內容單一、同一操作的重復訓練,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放實驗的過程從始至終都是學生自主決策的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實驗實訓場地也可作為教師科研活動基地。目前高校教育也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培養,同時,學和教本身也是一體的,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作為教師,也可享受和利用基地這一資源,起到共贏的作用。
總的說來,如何教好這門有特色的課程還需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究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本文只是拋磚引玉,給出自己多年教學的一些體會供大家參考,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67
李柱(1981—),女,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土力學、巖體力學等相關的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