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關云富 卓春英 李曉華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張丹 關云富 卓春英 李曉華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高等教育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即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命題,又是一個時代性、先導性很強的課題。如何辦好高職高專教育,使其有限的資源科學合理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促進地區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對高職高專教育與地區經濟發展間良性互動關系研究已成為高職教育研究的新領域。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
高等教育及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即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命題,又是一個時代性、先導性很強的課題。如何辦好高職高專教育,使其有限的資源科學合理地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促進地區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對高職高專教育與地區經濟發展間良性互動關系研究已成為高職教育研究的新領域。因此,在黑龍江經濟發展中,對如何發揮高職高專教育的優勢,實現高職高專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地區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投資的效益等都具有實際意義。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黑龍江省的經濟迅速發展,急需要各色各類的科技人才。高職院校是向各行業輸送人才的搖籃。要根據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制定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提出,“結合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而做到這些,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是關鍵。
人才的培養靠教師,有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過硬的學生。我們的老師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都是從中專而來,在學歷層次上和科研項目上都是低水平的。對老師的學歷提高上學校給優惠政策,通過函授、脫產、在職進修等不同辦法,使部分老教師拿到本科文憑,中年老師拿到碩士學位,鼓勵青年老師攻讀博士學位。晉升高職后再進校的老師最低要求是本科學歷,大多都要求為碩士學位。我校現有教授30多位,副教授70多位,都是晉升高職之后評聘的,有這樣一支隊伍,才能為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中專時代,老師以講課為主,很少有科研項目。晉升高職后,從2003年開始,我院到目前為止,承擔的科研課題,國家級的或省級的有200多項,已經結題的100多項,特別是專業課題與當地經濟建設相結合,既促進學校的教學,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到目前我院已先后派出兩位老師到寶清和林口兩縣掛職,實施縣校共建,相應地這兩個縣都建立了“科技大院”,每年我院的一部分專業課老師都到那里去講學或技術指導。深受兩縣老百姓的歡迎。
我們學校是以農業、園藝、畜牧等大農業為主,每年都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到區域內的各市縣參加農業科技大集。應各縣的邀請,深入到村屯去介紹最新技術和方法,深受農民的歡迎。今年就有三項大的活動,一是集中各專業的專家到綏濱縣講了一周課,向農民傳授最新技術;二是我院有九位專家受聘于佳木斯職業集團,到全區各縣、鄉講學;三是根據農業廳的要求對全區每個自然村的“明白人”進行培訓,使廣大農民接適用技術或先進技術,使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晉升高職后,我院非常注重專業建設,年年都要進行市場調查,年年都開辟幾個新專業,到目前為止我院已形成八系一部,44個專業,八系為:農學系,有5個專業;園藝系,有3個專業;動物科學系,有4個專業;生物工程系,有6個專業;信息工程系,有7個專業;機電工程系,有7個專業;經濟管理系,有8個專業;外語系,有4個專業;基礎部,五年制高職由基礎部主管。除了專業擴大外,還要有專業特色,如農學系的作物生產技術專業和植物保護專業,現在實施的就是3+3教學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和用人單位的歡迎。信息工程系與北大青鳥合作所設置的網絡工程師專業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實習實訓基地分為內外兩個層次,學院專門有實驗實訓中心這個處級單位,來協調各系部的實習實訓工作。到目前為止院內建有各類實習、實訓、實驗場所或基地,實驗共100多個。還有發展實習農場和校內農學、園藝兩大實驗基地。校外,通過各系部的溝通與聯系也建立了上百個實驗、實習、實訓基地,促進了產學研的結合,學生上學期間就可以頂崗實習,迅速融入社會。
近幾年我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教學參加全國統編教材編寫和出版帶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教材、 校本教材,對各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整合,以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參加教材編寫,擴大對外交流,也能夠學到全國各兄弟院校的有益經驗,擴展老師的知識視野,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幾年來我院擔任主編出版的各級各類教材有上百本,參編和出版的校本教材也有上百本,值得可喜的是大多數中青年老師都有編寫教材的經歷,對我院的專業整合,教學體系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展研究”(項目編號:11555063)的階段性成果
目前,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大多是中青年老師,他們雖然都是高學歷,但專業課的老師都不是學師范的,不懂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在他們上大學和讀碩士期間,實際操作能力或動手能力也不強。為了迅速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我院一是采取請進來的辦法,請全國師范校的領導和部分老師到學院講座、示范;二是走出去,每年都有部分老師到高校或企業,甚至是出國、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三是院內每年都搞不同形式的比賽,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動手能力。如院內教學名師推選、教學能手比賽、說課大賽、教師實踐技能比賽等,一大批中青年老師脫穎而出,對全院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老師實際能力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高職高專教育雖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我院從不嫌棄、不放棄的理念出發,從“寬進嚴出”的教育思想出發,從教學到實踐進行最大投入,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想道德品味,加大技能培訓,注重與實際的結合。通過一系列努力,提升學生的素質,從而檢驗教學成果。如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一入學在入學教育中,在專業教育和參觀校園、實驗實訓基礎上,就突出這個專業特色,這個專業的帶頭人、這個專業在全國和省內有什么位置、以后的發展前景,近幾年這個專業畢業的畢業生中的佼佼者;教學中每門課都要復出這個專業的特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鉆研進去;在提升思想道德的品位方面,我們政治課的兩門課都采取案例教學模式,這兩門課的案例教材都是我們主編的“十二五”規劃教材,在教學中采取參與型教學,師生互動,就講發生在校園的、學生身邊的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辨別是非,分清美丑等。
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職能是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探索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使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尋求現代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新思路,進而促進高職高專教育投入合理化與科學化,促進教育與經濟,尤其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相互結合是我們重點研究的目標之一。
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與黑龍江區域經濟發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187
張丹,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政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