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峰, 孔文軍, 馬建紅, 買合木提?尼亞孜, 阿不來提?阿不拉克
(新疆吐魯番地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838000)
棗實蠅(Carpomyia vesuviana Costa),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實蠅亞科(Trypetinae)實蠅族(Trypetini)咔實蠅屬(Carpomyia Costa),是我國的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1]和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2]。原產印度[3],我國目前僅吐魯番地區有分布[4]。
張潤志等對棗實蠅的鑒定特征及與近緣種的區別作了介紹[3];阿地力?沙塔爾等報道了吐魯番地區棗實蠅越冬蛹在棗樹下的分布規律[4];何善勇等研究報道了吐魯番地區棗實蠅的發育起點溫度及有效積溫、生物學特性、發生規律以及該蟲在我國的適生地等[5-7]。本文詳細報道了棗實蠅在吐魯番地區的為害情況及發生現狀,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具體的防控措施,以期為棗實蠅的深入研究和治理提供參考。
2007年,吐魯番地區森防站對棗實蠅發生情況進行了普查。當年吐魯番地區紅棗栽培面積8 267 hm2,其中結果3 733 hm2,棗實蠅發生面積1 080 hm2;“四旁”(村旁、宅旁 、路旁、渠旁)及零星栽植的結果棗樹9.525 7萬株,有蟲害6.614 2萬株。其中吐魯番市紅棗面積 1 200 hm2,結果867 hm2,有蟲害面積800 hm2;“四旁”及零星栽植的棗樹4.346 7萬株,有蟲害3.555 7萬株。鄯善縣紅棗面積 1 067 hm2,結果 733 hm2,有蟲害面積233 hm2;“四旁”及零星栽植的棗樹3.301 4萬株,有蟲害3.031 5萬株。托克遜縣紅棗面積6 000 hm2,結果2 133 hm2,有蟲害面積50.8 hm2;“四旁”及零星栽植的棗樹1.877 6萬株,有蟲害0.027萬株。
棗實蠅疫情發生后,自治區科技廳、林業廳分別設置林業科技專項和科技攻關重大專項對棗實蠅的發生及防控進行深入研究。經過一年的監測、“斷棗”、土壤處理及樹體噴藥等探索式防治措施,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2008年全地區81個固定監測點10多萬塊黃板全年監測到154頭,且8月28日以后監測數量為0。2008年10月25日-11月7日全地區81個固定監測點405株棗樹下挖越冬蛹數量為0。而在2007年,輕度發生區的艾丁湖鄉、吐峪溝鄉等蛹密度≤29頭/株;中度發生區的恰特喀勒鄉、二堡鄉、亞爾鄉等蛹密度 30~199頭/株;嚴重發生的三堡鄉、魯克沁鎮蛹密度≥200頭/株,單株樹最多可達2 576頭/株。對比兩年的挖蛹數據,防控效果極為顯著。
2009年7月吐魯番地區森防站對棗實蠅發生現狀再次進行了普查:2009年吐魯番地區紅棗面積9 600 hm2,發生蟲害面積74 hm2。其中吐魯番市紅棗面積860 hm2,有蟲害面積13 hm2;鄯善縣紅棗面積767 hm2,有蟲害60.7 hm2;托克遜縣紅棗面積8 000 hm2,有蟲害面積0.27 hm2。
2009年7月對棗實蠅的普查結果與2007年9月發現疫情時相比,棗實蠅為害范圍已從區域連片控制到僅有極個別局部零星發生,為害面積從1 080 hm2縮減到74 hm2,尤其是為害程度從普遍嚴重(2007年,對吐魯番市二堡鄉棗園1棵棗樹上的304顆棗果解剖發現,有285顆果實被蛀食,為害率達到94%)降低到點狀發生(整片林僅個別樹上的幾個棗有蟲)。
截至2010年7月,吐魯番地區森防站匯總了棗實蠅128個固定監測點的預測預報信息,到目前為止全地區沒有發現棗實蠅,對比結果表明,棗實蠅疫情已得到顯著控制,防控效果得到了初步鞏固。
(1)加強檢疫封鎖措施。嚴禁疫區內帶土棗樹、苗木及鮮棗果等相關棗產品向疫區外運輸及銷售;建立健全產地(產量)登記備案制度,對棗樹種植面積、棗果年產量、銷售流向等嚴格檔案登記,嚴防疫區內生產的棗果及苗木借外區域的名義外運;在疫區通往其他地區的主要交通要道設立林業植物檢疫檢查站,禁止苗木和未經處理的棗果外運,杜絕疫情傳播擴散。
(2)加強監測。通過積溫預測[6]、懸掛黃板、設置(性)誘捕器及固定監測點定期檢查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常年監測;在每年的5~9月樹開花期到棗果采摘期內,在棗實蠅越冬成蟲羽化遷飛期、第1代幼蟲期、第1代蛹期開展3次棗實蠅專項調查工作,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鏟除”。
(3)清除野生酸棗及“四旁”零星棗樹。棗樹開花前及時、干凈、徹底地挖除棗實蠅發生區的野生酸棗,清除村旁、路旁、渠旁、宅旁等“四旁”及面積在667 m2左右零星栽植的棗樹,徹底清除防治上的死角。
(4)“斷棗”措施。棗實蠅疫情嚴重發生的地區,有條件的棗園,可以考慮結合棗樹品種改良,實施全面嫁接改造及落花落果等“斷棗”措施。在棗樹盛花期噴灑乙烯利(實生園棗樹的使用濃度為3.5 g/L,嫁接苗的使用濃度為 2.6 g/L),不讓棗樹開花結果,連續2~3年,切斷棗實蠅的食物源。
(5)土壤處理以壓低越冬蟲口基數。秋后及時清潔棗園,落果、蟲果集中起來深埋或燒毀;結合秋翻冬灌,用5%辛硫磷顆粒劑6~7 g/m2或用40%辛硫磷乳油(500 mL/667 m2)600倍液處理土壤,處理土壤深度達20 cm為宜,以殺滅越冬蛹;零星發生地區可以在越冬成蟲羽化前鋪設地膜,消滅越冬代成蟲。
(6)樹體噴藥。每年5月中下旬在越冬代成蟲羽化盛期,用 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3 000倍噴灑樹體,施藥時要以棗實蠅疫情發生區或點為中心,由其發生區以外500~1 000 m為限,由外向內逐步壓縮推進施藥,施藥時間以上午08:00~ 12:00 最佳;藥液噴灑要均勻 、全面、噴透、不留死角。7月中旬第1代成蟲發生高峰始期再噴1次,以后每隔15 d噴 1次,連續噴灑3~4次,蛀果率可控制在3%以下。
[1]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EB/OL].農業部公告第862號.
[2]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公告2008年第 3號[EB/OL].中國森防信息網.
[3]張潤志,汪興鑒,阿地力?沙塔爾.檢疫性害蟲棗實蠅的鑒定與入侵威脅[J].昆蟲知識,2007,44(6):928-930.
[4]阿地力?沙塔爾,何善勇,田呈明,等.棗實蠅在吐魯番地區的發生及蛹的分布規律[J].植物檢疫,2008,22(5):295-297.[5]何善勇,朱銀飛,阿地力?沙塔爾,等.吐魯番地區棗實蠅發生規律[J].昆蟲知識,2009,46(6):930-934.
[6]何善勇,阿地力?沙塔爾,朱銀飛,等.棗實蠅蛹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測定[J].昆蟲知識,2009,46(5):791-794.
[7]何善勇.實蠅生物生態學特性及適生性分析[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