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
我國目前對于海水淡化還在細致嚴謹的思考觀察階段,對淡化海水做飲用水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因此淡化的海水基本直接用于工業,還沒有做飲用水使用.
凱丹水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雪飛認為,淡化海水做工業用水商業模式好建立、水質較容易確定、相關設備問題也比較少,因此現階段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人,都應該重點關注淡化海水做工業用水商業模式的建立.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一些淡化海水項目也能達到飲用水指標,如北控阿科凌曹妃甸項目目前水質完全達到了飲用水標準,但公眾對于淡化海水能不能喝還是存在疑慮.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區域,中東地區的海水淡化總量占世界總量的 60%以上,當地 70%以上的水資源來自淡化海水,這些水主要用于生活和農業.也就是說,在中東等地區,淡化海水不僅達到了飲用水標準,也一直作為飲用水供應.預計到2020年,以色列全國的飲用水都將由海水淡化工程提供.
從全球范圍看,全球130多個國家的近兩萬家海水淡化廠中,每天生產的水量近4000萬m3,而這些水量的80%用于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
那么,為什么在我國會出現對淡化海水作為飲用水的質疑呢?
在我國,公眾有質疑主要是對海水淡化的認知程度低,我國海水淡化技術還不夠發達也是客觀原因.我國雖然沒有直接飲用淡化海水的經驗,但可以向經驗發達的國家學習,并從科研角度出發,產出水質良好的水,讓公眾從思想上改變對淡化海水的認知,這需要政府、水處理技術公司和公眾共同努力.
摘自《中國環境報》
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