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起 何麗艷 佳木斯大學
師生“互動”搞好《結構力學》雙語教學
趙鵬起 何麗艷 佳木斯大學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需要,雙語教學在國內許多高等院校中蓬勃開展起來。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對《結構力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等幾個關鍵環節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并提出了作者的觀點和建議。
結構力學 ;“互動式”的教學法;雙語教學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需要,雙語教學在國內許多高等院校中蓬勃開展起來。但是在這一新生事物成長過程中褒貶不一的爭論也始終沒有停歇過。筆者認為回答人們疑問的最好方式是搞好雙語教學,努力實現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綜合運用外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雙語教學尚處于探索階段,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確存在這人們公認的一些困難,諸如,缺少師資,無合適教材,以及學生運用外語能力差等。筆者感到尤為突出的問題是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反應聽不懂,從而挫傷了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影響了對所學學科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根源在于多年來我們的外語教學一直是一種應試教育,學生們大多只是在一個狹小的環境中為升學考試而學習,缺少聽、說、讀、寫等方面綜合應用的訓練。特別是聽和說的能力明顯不足。
雙語教學不是外語課,要想解決課程教學中學生聽不懂的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結構力學》雙語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做法,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大力開發“互動式”的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來,始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1.雙語教學班的組成
雙語教學班的學生人數應以30至40人為宜,這樣便于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去組織教學活動,比如,課堂討論,課堂提問等。參加的學生來自同年級同專業,以自愿為原則。既不依外語成績好壞分班,也不強行指定那些學生參加雙語教學班學習。這種一開始編班就尊重學生的意愿,對學生不歧視、不強迫的做法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鼓勵為主的教學理念。事實證明這種到學生的歡迎。其實在學生中原本就蘊藏著很大的學習熱情,對雙語教學這一新生事物大多抱支持態度。
2.課前準備
為了克服雙語教學中的語言障礙,課前準備尤為重要。每次講新內容之前,教師應先給出可能遇到的一些生詞和詞組。從《結構力學》雙語教學課程來看,真正是學生們從未見過的生詞很少。比如在運動學中,常見的專業詞匯:位置(position)、匯集(path)、速度(velocity)、加速度(acceleration);數學運算詞匯:矢量(vector)、標量(scalar)、微分(derivative)、積分(integration)等等,這些詞匯對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還有一些詞匯似乎專業性很強,比如,在靜力學中,常見的專業詞匯:力偶(couple)、力矩(moment)、約束(support)、反力(reaction)等,這些詞匯其實學生們也都見過和用過,只不過對這些詞匯用在力學中的某些含義不太熟悉罷了。由此可見,在《結構力學》雙語教學課程中,絕大多數單詞都在大學英語四級的范圍內,且重復率極高,單詞量對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來說不成問題。
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先將下次課的主要內容作簡要介紹,并給出相應的思考題。比如,在學習剛體定軸轉動的運動學內容之前,可給出思考題(study question):
(1)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rigid body?
(2)If a rigid body rotates about a fixed axis, what can you infer about the path of each point not on the axis?
(3)If a rigid body is rotating about a fixed axis with angular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a point at a distance r from the axis?
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老師指定的部分下次課要講的內容。一般地說,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還是可以的,在教室提示和指導下,有目的地去閱讀部分教材內容,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在玉溪當中可能有一些疑惑不解之處,帶著這些問題再去聽教師講課和參加討論,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采用精講—討論—提問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在靜力學中,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簡化的問題時,教師只需簡單介紹一下力學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向一已知點的簡化,而簡化結果的進一步分析可由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也可以對課前預留的有針對性的思考題進行提問,然后再歸納總結。還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也可以完全采用課堂討論來完成。比如對點的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運動學問題,就可以采用課前預留的思考題,課堂上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的方式進行。由于這些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但卻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流。
這里說明一點,教師講課方式以英語為主,以漢語為輔,借助韓語以彌補雙語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但不是完全用英語教學,完全用英語就不是雙語教學了。我們要做的是盡量用英語思維,在語言運用上以英語為主,兩種語言自由的“切換”。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加強課件的動畫效果,并適當給出一些實物圖片及工作場景等。盡可能創建一個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視、聽功能,以增加學習興趣,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
4.課后安排
作業要求用英語完成,這對《結構力學》課來說并不難。因為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單詞、短語、句型、語法現象等,在課堂教學中均已出現過,特別是在例題中重復率特別高。至于其他一些教學運算符號同漢語叫次啊完全一樣。實踐證明這樣做是切實可行的。
除了作業之外,還應盡可能搞一些課外活動,比如我們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小組,讓那些學有余力,而且積極性高的同學參與編寫習題集(英語),撰寫小論文等活動。讓學生從中學到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盡可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雙語教學不是外語課,不是簡單的為了提高學生日常外語的聽說能力或只是擴大專業詞匯量,而是通過雙語教學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所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外語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是通過講力學而是學英語,而是通過用英語去學力學。因此,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確保雙語教學的質量是我們不懈奮斗的目標。
[1]杜文風,張建偉.結構力學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 2009,(27)
[2]郭延華,鞏偉平,周書敬. 結構力學多媒體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結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02)
[3]廖瑛.提高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措施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9, (07)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6.080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115c-733)
趙鵬起(1969—),女,佳木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