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豐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第七中學 473132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李改豐 河南省南陽市油田第七中學 473132
在地理教學中利用地理學科特點,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地理知識的趣味性,抓住中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樂學。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地理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地理知識的趣味性,抓住中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學習“中國地形特征”時,結合“山地多,山區面積廣大”這一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本地地形特點、資源特點,如何開發和建設本地?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積極投資設廠,引進外資,發展本地工業。這樣把問題放在學生身上,引起學生的興趣。
一是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來確定適當的教學方法。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主要采用講授法;空間概念強,抽象不容易懂的教學內容,主要采用教具、地圖演示法;難度小,容易理解的教學內容,主要采用自學指導法或提問討論法;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可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等。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等感覺或思維器官,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及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進而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
二是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通過多媒體把大量的形聲教材轉化為形聲影像,產生強視覺沖擊,使學生能見其形,如臨其境,這樣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如:學習《海陸變遷》時,利用計算機,模擬兩億年前到現在的大陸漂移過程,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是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如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氣候遲了一個月。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描述內蒙古高原的遼闊富饒。如在講長江時,讓學生聽一首充滿深情的《長江之歌》,這時學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著一條洶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識,接下來就順著歌曲的歌詞講下去:“你從雪山走來。”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學生的興趣全部都調動起來了;在講授長江流經的省市自治區時,末尾出這樣一個謎語“船出長江口”(猜一個城市名),讓學生猜,這一謎語的提出,前面學習的疲勞一掃而空,猜到的學生,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到的學生,也從別人的答案中獲得啟示。如講大陸性氣候時,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四是注重讀圖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年的地理教學,深深地感到,地圖的重要性,可以說是無圖不題,地理教材中各式各樣的地圖,都是好的教學素材,如果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就能解答各式各樣的地理問題,那么,學好地理就不是一件難事了,例如,講到《季風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樣》時,指導學生閱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時,重點指導學生了解閱讀等溫線圖的步驟和方法,學會從等溫線中獲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從而分析解決問題。步驟是:1.根據圖例,讀數值,了解氣溫的遞變規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2.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變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變化趨勢及影響其分布的因素,3.根據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規律或變化幅度;4.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值,了解氣溫分布的具體差異。掌握等溫線圖的判讀,可以遷移到等降水量圖的判讀以及其他等值線圖的判讀過程中。
豐富多彩的地理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地理興趣又一重要途徑。如利用課余時間或節假日,或寒暑假,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社會調查或實地考查,并要學生寫報告。通過各種課外活動,學生增強了地理興趣與愛好,開闊了視野,深化了課堂知識,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培養,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地理修養,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地理,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