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堂 河南師范大學附中英語組
基于網絡的語料庫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李忠堂 河南師范大學附中英語組
基于網絡的語料庫是近年來新興的語言學習資源,其最大特點是語言的海量提供和材料的自然真實性。本文將淺議英語語料庫這種新型教學學習資源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內容、語法教學、詞匯教學、學生語言錯誤分析和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并對語料庫的局限性及其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予以簡要分析。
語料庫;網絡;英語教學
語料庫(corpus),即所收集的全套語言材料,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許多語言學家都把這種材料作為研究語言的素材。語料庫的出現,特別是基于網絡的語料庫的出現,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海量而又鮮活的語言原料,不僅可以使我們快捷方便地使用這一豐富而又具有生命活力的語言寶庫,在外語教學的各個領域施展身手,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語言教學思想,使原來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或空想階段的語言教學思想變為現實,如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使用真實語言材料的思想等等。基于網絡的語料庫還是編寫辭典、語法及各種教材的重要語料來源。如在1972年,1985年出版的《現代英語語法》和《英語語法大全》兩部權威性著作就是由Quirk等人利用SEU語料庫中的材料編著而成的。
語料庫語言學在外語教學的理論、內容、方法等各方而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地說有以下幾點:
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教英美人正在使用的詞匯、表達方式、習慣用法等等。但實際上有的詞語用法雖然在詞典和語法書中都有記載和描寫,但卻是人們目前已經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語言。如果在教學中繼續要求學生掌握這些東西,學生講的英語就可能會出現問題。語料庫中的材料是人們實際使用的語言,通過檢索語料庫對語言的使用和語言交流進行研究,能發現英語國家的人們在語言交際中的用詞、表達方式、習慣用法等的規律,例如:to rain cats and dogs這一短語,在現代英語中,人們幾乎不再使用。對語料庫的語篇材料進行語用分析和統計,能夠發現哪些詞語和表達形式是現代英美現實生活中不用或少用的,從而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縮短我們英語教學內容與英美民族實際運用語言之間的距離。
而且,在不同語域中語言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外語教學中應該注意語域變體,語料庫語言學證明有些語言形式在不同語域中出現的頻率有顯著差異,可以使我們更直觀清楚地認識各種語域變體的特點,也使我們對這些語言形式的用法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在規定主義語法教學思潮(prescriptivism)的影響下,語言教師常常受語法規則的束縛,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正確的英語句子“應該”是什么,還把這些規則作為金科玉律讓學生去記誦,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在實際的語料中去發現英美人實際上怎樣說英語。例如,研究者利用“英國國家語料庫”( British National Corpus)查詢了that 和 which在搭配中分別出現的頻率,雖然which出現的頻率沒有that高,但這絕不能說明在先行詞為不定代詞或接受特定詞修飾時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which,那么以往教授的語法知識就不能作為考試命題的依據。
利用學習者語料庫可以了解學生對某些詞語的掌握狀況和他們的詞匯水平狀況,以制定相應的詞匯教學的策略。例如很多人會認為,make這樣的常用詞學生早就掌握了,無需再費心勞神,但是事情遠不是這么簡單。張淑靜(2002)利用CLEC語料庫,對英語學生make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高年級學生不僅存在著使用不足的現象,而且誤用,濫用的情況很多。本研究結果提醒外語教師及外語學習者,外語學習不能好高騖遠,在關注那些大詞、低頻詞的同時,對像make這樣的常用詞應給予更多的關注,以確保學習者能正確使用。
錯誤分析曾盛行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其目的在于發現學生產生言語錯誤的原因及語言學習的規律。但在語料庫出現以前,我們只能從零散的學生作業或口語中獲得不系統、不全而的言語錯誤,而無法看到學生錯誤的全貌。如果按一定條件把學習外語的人們所說的話和所寫的東西收集起來,就可以建成一個學習者語料庫,對學習者語料庫中的材料和說本族語者的語料庫中的相關材料進行對比,就可以發現學習者在使用語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研究者曾發現英語本族語人士出現的最多的5個連接詞however, therefore, so, then,thus;而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中最常見的5個連接詞則分別是in fact,indeed,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從這個對比可以看出,學習者在寫作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對某些連接詞使用過多,而對另一些連接詞則使用不足。這些錯誤雖然不是語法錯誤,但正是因為這些錯誤,學習者的語言才顯得不夠地道。
語料庫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語言學習能力,達到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經常見到的是教師總結出語言規律,學生在筆記本上記規則,然后死記硬背在考試中“運用”這些規則。語料庫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全新的自主語言學習模式。我們可以在對學習者個體特征的分析、個體學習者的語料庫的基礎上形成對學習者需求的分析。通過增加學生使用網絡學習的課時,使人機互動,這種方式無疑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良好的語言信息環境。
從學習過程的角度來看:富有成效的語言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探索歸納語言規律的過程,而語料庫語言學的語境共現模式則為激活歸納式的學習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Schmidt (1990:17-46)指出:語言形式出現的頻率越高,越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從而使之進入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語料庫特有的語境共現界面不僅能夠提供大量以索引項居中的實例,而且還能同時凸現位于檢索項兩側的各種語境特征,形成注意力的聚焦點。學生在根據自己的問題需要進行語境共現檢索的同時,就將自主學習和受語料庫驅動的學習模式(Data-driven Learning Model)融合了。
語料庫為人們深入理解語言、描寫語言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但它也有其局限性。Hunston將之概括為以下幾點:一,語料庫只提供某一語言現象的頻率,而不提供其是否可行的信息,盡管語料庫可以(合理地)宣稱自己是有代表性的,但所有從語料庫中進行的概括實際上都是推斷,關于某個語料庫里證據的陳述只是關于該語料庫的陳述,而不是關于語言或語域(語料庫是其中的一個樣本)的陳述;二,語料庫能提供的只是證據而不是信息。語料庫只是給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例子,要解釋它們還只能靠直覺;三,也許最嚴重的問題是語料庫不能呈現與它所包含的文本相對應的視角語境和社會語境,而口語語料的撰寫也從來不能完全精確地表現語調、身體語言以及其他副語言信息。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慮,語言學家Widowson反對把語料庫不加分析地全盤應用到外語教學中去。教師不應不加選擇地全盤接受語料庫證據,而應該通過其它有關語言的信息對之進行評價,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及需要,采取審慎的態度。
[1]Hunston, S.2002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Widowson, H, G.2000 On the Limitations of Linguistics Applied.[J]Applied Linguistics
[3]李文中.語料庫與學習者語料庫[J].外語界.1999.(1)
[4]何安平.學生英語拼寫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5]何安平.語料庫與外語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2001.(3)
[6]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7]何安平.語料庫與外語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2001.(3)
[8]張淑靜.中國英語專業學生make的使用特點調查報告[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