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婧 劉洪鵬 吳靖 即墨環境保護局
保護海洋環境 發展藍色經濟 提升城市品牌
蘭婧 劉洪鵬 吳靖 即墨環境保護局
藍色經濟高峰論壇在山東青島召開,為我市海洋經濟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21世紀海洋資源是經濟發展重要的競爭點之一,如何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科學地利用海洋、發展海洋、提升海洋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以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對于我市的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對藍色經濟做了一個簡要的闡釋,并從海洋生態保護的角度出發,結合藍色經濟的意義,對我市發展海洋經濟的可行性和發展對策方面進行了簡要探討,以期對我市藍色經濟發展盡些綿薄之力。在保護海洋環境中,發展藍色經濟,提升青島城市品牌。
藍色經濟;環境;對策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今年四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到山東視察時對我省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把發展海洋經濟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令國人矚目的青島藍色經濟高峰論壇于8月10日在青島召開,此次論壇,目的是搭建一個高端的國際交流平臺,以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管理與政策、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為主要議題,目的是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享智慧財富、共籌策略舉措,為開發和保護人類共同的海洋、促進全球海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經濟的發展是以環境為載體的,在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因此,以保護海洋環境為前提,發展藍色經濟,打造青島經濟新品牌勢在必行。
藍色經濟是一套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理論,它以海洋經濟的發展為主線,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工業、海洋生態產業等。它具有十分科學、深刻、豐富的內涵,更加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學開發和保護,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突出生態文明,強化生態建設,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持續發展,以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發展模式。
藍色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于海洋豐富的資源,發展藍色經濟絕對不能走粗放式發展模式,必須走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協調并進、效益能耗比較高的集約化發展模式。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一是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量過多,嚴重的超過了海域的承載力,利用海洋,必須加大海域污染防治力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持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先治里陸地污染的發展理念,把陸源污染物的入海排放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二是海岸帶濕地生態破壞嚴重,主要原因是利用上的盲目無序和不合理、保護上的低效率,導致海岸帶濕地面積減少,質量下降,生態急劇退化,我們應該采取積極地措施通過生態恢復來維持海岸帶濕地的自然發展趨勢,提高海洋生態環境容量和生態服務功能。
海洋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治理的代價將是巨大的,海洋環境保護的重點是“防”與“修”,“防”就是一定要做到未雨綢繆,確保每一個項目的實施付出最小的環境代價;“修”就是對于已經破壞的海洋生態環境制定詳細的治理方案,盡快回復原有的生態,真正地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使藍色經濟在我市的經濟發展中成為加速器。
青島作為山東省經濟強市之一,依托海洋發展藍色經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
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初具規模,藍色經濟效益明顯擴大,海洋優勢產業基本形成,藍色經濟布局進一步優化,海洋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08年總產值達到1222億元,居全省之首、全國同類城市第二位,產業體系較為完善,臨港工業區初具規模。資料顯示我市海洋經濟近幾年來保持了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海洋化工、海洋食品加工等優勢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海洋生物醫療、沿海風電等產業已經初現端倪。
我市發展海洋經濟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具有一定海洋開發基礎,膠州灣、鰲山灣、董家口等是優良天然港址,豐富的生物資源、旅游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東臨日韓區位等,已形成了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再加上海洋資源類型很多,我們可以進一步統籌海路經濟發展,充分運用漁業、旅游和工業的經濟優勢,發揮海洋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在空間布局方面,青島環膠州灣經濟布局已經凸顯優勢,可以利用膠州灣西海岸新經濟區、膠州灣北部高新區、鰲山科技會展旅游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等五個核心帶動區,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加快發展。此外,按照此次高峰論壇的規劃,亦將建立“多支撐點”,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游、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形成藍色經濟發展的多點支撐,構筑成為“一帶、五區、多支撐點”。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保證藍色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處理好藍色經濟發展與海洋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建立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的生態經濟系統,實施海洋生態系統化管理,保障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藍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制定整體的發展戰略,建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根據海水水質、沉積物、生物體污染物質負荷量現狀,通過主要海灣水質和生態環境特征與變化規律的研究,對污損海域提出可供選擇的生態修復對策。
藍色經濟的發展必須做到有秩序的進行,以免形成亂開發、亂使用的局面,造成海洋污染。因此,我們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做到依法用海、科學用海、階段性用海和持續性用海,開發利用和環境整治同時進行。海洋是資源的寶藏,但開發利用具有一定危險性,應該完善海洋監測預警工作,系統分析我市主要海洋災害的分布特征、發生機理和趨勢,建立健全符合我市沿海實際的海洋災害評價體系,加強我市防災的科學性,同時也為我市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在建設海洋強省戰略目標指引下,青島市應該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通過制定科學的海洋產業發展規劃,發揮青島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整合各種資源、找準突破口,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實現海洋產業快速穩定健康發展,推進藍色經濟不斷向縱深進行。發展藍色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在新一輪的產業發展改革中占得先機。藍色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取決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必須拓展新的發展思路,培育高科技人才,利用現有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推動我市藍色經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藍色經濟的發展不能單兵作戰,必須整合各種資源,利用經濟區功能定位優勢,在青島市優先發展海洋經濟基礎較好的區市,這些區市既要體現自身特色,又要與其他經濟區市形成互補,錯位發展,在優先和平衡發展的關系上做到優勢互補、互為依托,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由于藍色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在這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案例,我們應該建立廣泛合作的國際交流平臺,利用平臺獲得更多的信息促進我市藍色經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政府的政策起著導向作用,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必須強化體系和機制改革,建立以“藍色經濟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駐青高校為依托產學研為一體的創新體系,培育大型、中型、小型等一大批海洋科技企業。這就需要我們在政策導向和資金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由于發展海洋經濟,企業所需要的資金數額較大,在企業貸款方面政府應該給予更加寬松的政策。另外,我市應該爭取國家或山東省在我市開展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統籌海陸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并以此為契機在我省藍色經濟發展中起到帶頭作用。
海洋世紀正在到來,放眼世界,沿海國家和地區紛紛把發展的戰略目光投向海洋。藍色經濟作為新經濟形態,不斷引領著科技創新的前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海洋是資源的寶藏,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更是我們探索新的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空間。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手拉手愛護海洋,心連心保護資源,積極發展藍色經濟,為青島的明天更美好努力奮斗,打造青島城市新品牌。
[1]姜大明.把握機遇 深化合作 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島藍色經濟高峰論壇
[2]王宏.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青島藍色經濟高峰論壇
[3]唐啟升.中國藍色海洋食物計劃.青島藍色經濟高峰論壇
[4]杜 鷹.大力發展藍色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青島藍色經濟高峰論壇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