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臣 李艷 袁忠海 侯毅鞠
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淺談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趙臣 李艷 袁忠海 侯毅鞠
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醫學檢驗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本文就如何加強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以多種手段相結合,重視實驗教學、加強動手能力培養,早期接觸臨床等一系列教學實踐方法,為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醫學檢驗;實踐能力;PBL
醫學檢驗專業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是一門發展迅速、技術性、實踐性極強的醫學專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重點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為目標,這是我國醫學檢驗發展的需要[1]。但是,在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下,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現象。為了更好地培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系以基本理論課、實驗課為基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注重實驗技能培養,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熟悉檢驗科的各種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基本操作規范,結合生產實習的嚴格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實驗室工作,實踐操作是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不重視實驗課,以至于走上工作崗位后無法適應臨床檢驗工作。要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調整課程結構,加大實驗課成績所占的比例,實驗課課時數應占到總課時的50%左右;在考核方式選擇上,向多樣化方向發展,著重考核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同時,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獨立思考,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另外,實驗室的內容要貼近臨床,以臨床開展的項目為依據,實驗以手工法和自動化分析方法相結合,并重質量控制,實習前還要進行技能強化訓練,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近年來,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很快,適當增加新的實驗項目,如ELISA技術、PCR技術、細胞培養技術等,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新的技術和方法,更好地融入臨床工作。
2.1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過去的板書、掛圖、幻燈和投影等教學手段基礎上,引入多媒體、錄像等設備,增加互動性,使抽象的形態教學變得直觀化、具體化、立體化,擴展了教學空間和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2.2 PBL教學方法的開展
PBL教學方法[3]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實驗診斷思維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就臨床檢驗實際病例進行討論分析,如一個膽紅素增高的病例,應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哪些疾病會導致膽紅素增高,應該如何鑒別診斷等等。即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教學工作生動有趣,緊密聯系臨床。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為使學生對所學的實驗理解深刻、熟練掌握實際操作,在課堂學習到的方法就需要用大量的業余時間來加強鞏固。如細菌形態、骨髓細胞形態等鏡檢的項目,微量吸管的使用、制作血片、常用染色方法、培養基的配制以及分光光度計等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也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因此在正式的課堂教學與實驗課之余,應該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時間。開發實驗室,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做實驗,教師在場指導,從實驗前準備、實驗過程的計劃、最后實驗結果的處理、實驗器材的清洗與消毒等各個環節等各方面入手,使學生從原來被動的按照老師指導操作,變為主動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技能。
近年來,我國的科技飛速發展,醫學檢驗儀器和設備的更新也越來越頻繁。醫院檢驗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顯微鏡、尿自動化分析儀、血液自動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分子生物學、免疫學、流式細胞術等高精尖的實驗技術正逐步投入到檢驗科的實際應用當中。加強學生對檢驗儀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的了解是檢驗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深入醫院檢驗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臨床工作的了解,明白自己所學所用之間的關系,對理論課與實驗課的知識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適時組織學生去醫院檢驗科、血站等單位見習,邀請檢驗科一線的帶教老師來校教學或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盡早對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元素分析儀等先進的儀器形成直觀的認識,了解檢驗操作規范、質量控制制度、規范實驗儀器校準以及協助臨床醫師正確的選擇相關實驗,開闊視野,增長專業知識,實現臨床工作能力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順利接軌,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本校開設了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每年選擇15個具有應用價值、實驗周期在1~2之內的項目,選擇品學兼優、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由指導教師帶5~8名學生,進行的科學研究工作。讓學生從資料查詢、課題設計、實驗設計到完成實驗、統計分析,從課題綜述、開題報告,到公開發表論文,完整經歷整個的科研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臨床實習作為醫學檢驗專業教育的重要階段,對檢驗醫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后,應嚴格遵守實習管理制度。同時,為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學校應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實習點檢查,召開座談會,聽取學生針對實習工作安排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實習期間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決。還要積極與醫教科、檢驗科溝通,了解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嚴格管理。
綜上所述,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龐大的系統工程,需廣大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并經過較長時間實踐過程的檢驗,在理論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醫學發展的需要,更是醫學檢驗專業發展的需要。我們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深入探討、總結、改進,以日趨完善。
[1]肖純凌.地方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9): 33234
[2]洪秀華.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實驗指導[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
[3]姜萍,楊振寧,商慶新,等. PBL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 (3):104~105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