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江蘇 蘇州 215009
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團組織工作的新思路
郝丹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江蘇 蘇州 215009
在高校,團員隊伍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團體,更是一個充滿激情,思維活躍的團體。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生活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就對高校的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青年的引領組織,高校大學生的先進組織,在信息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團組織必須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充分把握信息網絡時代所具有的優勢,做好團建工作,積極用新媒體引領青年。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已經進入家庭、辦公室和學生宿舍。互聯網打破了人們信息傳遞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已經將我們的社會推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文化則成為影響當代青年大學生思想品德和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因素。網絡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大學是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基地,自然被推上了網絡時代的潮頭,成為全社會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社區。
高校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將無可回避地面對這一網絡浪潮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網絡陣地體現先進性,發揮戰斗力,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共青團工作最富于時代特點的新課題。
1.1 網絡傳播媒體利弊共存
計算機網絡是繼報紙、廣播、電視后的“第四媒體”,建設和利用網絡陣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團思想建設的新課題。網絡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信息博大豐富,在網上,資訊、交流、湖東變的輕而易舉,使得宣傳教育信息在理論上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受教育面的宣傳效果,這是海報、傳單、報紙等傳統方式無法比擬的;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發布的便捷和信息管理上的困難也造成了信息泛濫,精華與早搏并存,青年學生將面臨信息選擇的困惑甚至危機。那么,如何在網絡上爭取青年學生的注意力,成為共青團組織開展網上思想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1.2 網絡文化沖擊青年團員的價值觀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的思想在這里交匯,沖突和整合,網絡文化中的非主流部分給青年團員的毒害是非常深得,影響到青年團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是全球眼光。就是把自己的思維和觀念放到全球范圍去考察,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因為地理的局限而成為“井底之蛙”;二是協作共享精神,這是互聯網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價值理念,也是其區別于其他技術的重要特征。學生可以共享其他研究小組的研究資料,這是開放式的學術研究所必需的;三是創新意識,網絡技術本身就是不斷創新的產物,網絡空間所崇尚的也是創新思維,年輕人的思維碰撞使網絡空間成為新思想新觀念不斷產生的源泉,YAHOO的誕生、電子商務的崛起都來自于網絡空間的智慧。
但是,網絡將視聽說功能無限擴大,這也為大學生的素質拓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網絡上的各種資源,有助于大學生的開放式學習,文本、圖片、影視使得團工作的展開更加方便,青年如果能正確運用,對提高自身素質、塑造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更好的作用。
1.3 網絡促進共青團工作機制創新
如何改進高校共青團工作機制,使其適應網絡時代發展的挑戰,是擺在共青團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網絡的迅猛發展,要求加快共青團工作進網絡的步伐,這不僅包含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應包含團的工作方式、方法,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也要進網絡,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共青團工作機制,借助網絡的共享性、互動性、開放性和全球化,構建全新的共青團網絡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校園網中都有學生自己運營的網站或者網絡應用服務,比如網上書店、網上教程、網上知識競賽、網上模擬股市等,他們把素質提高和知識積累的過程自然地融人了網絡瀏覽之中,其作用和啟發意義是不可低估的,但還基本處于自發的狀態,缺乏規劃和引導以及相應的承認和激勵。共青團組織可以發揮自身的組織和活動優勢,推動相關氛圍和激勵機制的形成。從而使網絡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發揮自覺的作用。
面對網絡時代紛繁復雜撲面而來的信息世界,我們不應束手無策,要在認識和利用網絡上有清醒的頭腦:第一,高校共青團要迎接新信息時代的挑戰就必須主動介入網絡時代而不消極期待;第二,網絡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手段,只對那些懂得運用它的人有用;第三,共青團組織要鼓勵學生使用網絡,同時也要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道德的視角去看待網絡。
因此高校共青團必須打破傳統的活動模式和手段,樹立起超前性的、適應信息社會需要的共青團工作新理念。筆者有如下建議,均來自本校團工作的實踐中
2.1 建立開放的團工作系統。
因特網是開放的、可擴充的,因此在網絡時代,高校團組織要確保在青年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就須轉變應有的工作思路,構建起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網絡時代青年大學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會束手無策,被錯誤信息引入歧途,因而也需要發揮共青團的引導功能,寓教育指導與服務之中,所以共青團在活動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發指令,而要轉向運用各種新的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并組織、引導、幫助和督促學生。
高校共青團的工作內容不能局限于思想教育、團的活動、自身建設這三大塊,“就團論團”的時代一去而不復返了。只要是青年需要的創新創業、職業生涯規劃、法律援助服務、學術科研活動等都成為共青團工作的內容。
2.2 做好各種正面的宣傳和激勵
一是利用網絡進行各項活動的宣傳,使宣傳工作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時效性很強;二是幫助在校優秀學生建立主頁,起積極的樹典型的激勵作用。團組織可以把“五四”評比表彰、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員以及先進人物的評選活動搬進網絡,調動廣大團員積極參與,這不僅增強了評比的力度,保證了評比的客觀全面性,同時也擴大了對先進人物和事件的宣傳,起到一種更好的教育效果
2.3 充分利用個人網絡通訊工具。
個人網絡通訊工具豐富了思想交流手段,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是做好青年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寶,但是隨著學校教學改革的發展和學生獨立性的不斷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一對一交流的機會少了。QQ、微博、人人、Email等網絡工具的出現為我們在網上開展“一對一”的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提供了機遇。網上一對一的交流比現實生活中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小,教師和團干部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在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網上一對一的交流可以擺脫面對面交流的心理壓力,有些當面不便談的話題反而可以在網上談得更加透明、坦誠。
2.4 拓寬網絡工作平臺
一是開發和完善網上競賽系統,在網絡上進行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大力開展網頁設計大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及團組織生活競賽等活動。二是社團管理與建設工作進網絡。在網上建立社團電子檔案;在網絡上舉行社團推介會,社團招收會員實行網上報名。三是建立上下級之間穩定高效的信息交換渠道。基層團干部隊伍狀況變動的加快要求有一個及時有效的方式統計匯總,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基于網絡的團務管理信息系統。把學校團委建成一個信息管理中心。通過對信息庫的管理,調控全校共青團的工作。四是在共青團主題站點上盡可能多的為青年學生提供各類免費網絡服務,以提高站點的點擊率。例如,為學生提供免費的電子郵箱:提供免費的資料信息下載基地等。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減少其對青少年學生的負面影響,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網絡時代團建工作的難點。高校各級團組織還需要認真調查研究,系統、科學、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網絡的各種傳播形式,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網絡防范機制,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網絡的正面作用,使網絡真正成為共青團開展思想教育、校園文化生活的得力幫手和培養教育青年的新陣地。
[1]束為,洪波.網絡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機遇與對策[J].清華大學學報(社會哲學版),2001(1)
[2]方留,張顯東.努力探索網絡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途徑[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1(10)
[3]張延東,李新瑾.高校共青團工作進網絡的探討[J].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學報,2001(9)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