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浙江經濟”
卓勇良,1955年生,畢業于原杭州大學,現任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0年進入浙江省政府調研室工作,歷任省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新疆自治區體改委主任助理以及省體改辦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1996-1997年在日本進修。長期從事浙江經濟研究,主持和執筆省內多個重大課題研究,多次獲省政府科技進步、優秀社科成果,以及省委省政府黨政系統調研獎等獎項。
18年前,筆者在新疆掛職。這其實是個閑職,因為作為外來短期干部,不可能過多介入當地事務,所以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多做些調查研究。第一個目標就是烏魯木齊專業市場。
當地市場創始者是一位蒼南人。1993年初,一個下雪的日子,這位第一個來烏魯木齊吃螃蟹的冒險家,在市中心一家專業市場簡陋的房間里接受筆者的采訪。他于1982年第一次來烏市推銷浙江小商品,在市中心河灘一帶叫賣,除他之外,似乎再也沒有這樣的小販。因為頗受歡迎,冬天租了個房間繼續經營,沒想到這個房間成了烏市小商品市場發展的發祥地。到筆者調查的時候,烏市已有四五個規模較大的專業市場,原先都是旅館。這里70%多的經營戶是浙江人,大約近一半是浙貨。那年筆者在喀什逛店,柜臺里扎堆的營業員小姑娘,居然滿口浙南口音。
吃慣了新疆的羊肉,喝慣了新疆的伊利特,說話也有了新疆厚重的尾音。筆者在新疆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阿拉山口,問一位浙江商人,以后返回家鄉嗎?他說不一定回去了。當塞外堅硬的北風吹起來的時候,這些浙江的游子,才會想到家鄉的陽春三月和小橋流水。當年主政新疆的宋漢良,是紹興縣宋家溇人,1954年來新疆工作,直至2000年病逝北京,一直沒有回過家鄉。1993年,在宋漢良辦公室,筆者說書記應該回去看看時,居然感覺到了宋身上的家鄉氣場。
浙江人在省外的經濟,其實只是浙江的省外經濟的一部分。是浙江人作為自然人,在省外創立發展的經濟。多數與浙江沒有產權關系,嚴格而言并不能稱之為浙江經濟。不過,在資金往來上,應該是有一種血緣關系的。隨著歲月變遷,或許相當部分將脫離浙江。浙江企業在省外投資形成的經濟,則與浙江在法律和財務上有緊密聯系,以后或許也會脫離浙江,但只要我們還有吸引力,多半仍將屬浙江所有。筆者和同事以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推算出當前浙江企業約有1/10資產在省外。
浙江的海外經濟,則是浙江在省外經濟的又一個重要部分。這里一部分是作為自然人的浙江人創辦的經濟,另一部分是浙江企業投資創辦的經濟。這后一部分,據浙江省商務廳統計,2009年投資額為12.3億美元,列中國各省區第一。浙師大是中國研究非洲問題的一個重要基地,他們告訴筆者,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居世界第一,而浙江對非洲投資則列中國第一。桐鄉華友公司在剛果金購買鈷礦開采權,企業的鈷資源擁有量居世界第二。
我們可以號稱有四個浙江經濟,不過用“1.3個浙江經濟”的概念,可能更為貼切。前面的1是省內經濟,小數點后面的3,是指浙江人的省外經濟、浙江企業的省外經濟以及浙江的海外經濟。如果以上市公司對省外投資數字推算,則浙江在省域以外的經濟,很可能已接近于省內經濟的30%左右。
浙江資金大量投向省外乃至海外,確實對省內產生了若干不利影響。省內投資自2004年以來增長速度徘徊在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GDP增速自2001年以來從國內第一方陣跌至全國末列,人均收入增長速度近10年比全國平均低1個多百分點。然而,浙江經濟活躍程度甚至可能有所提高。2004年至2009年,浙江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增速比全國平均高1.1個百分點,貸款余額增速比全國平均高3.5個百分點。這就典型反映了浙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亦即更多地由局限于省內發展,開始向省外拓展;由以“玩產品”為主,向“玩投資”轉變。省內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加快興起,服務業加快發展,制造業和城市功能較快提升,人口素質加快提高。
一部現代經濟增長史表明,對外投資始終伴隨著處于領先地位經濟體的發展過程。對外投資將是浙江經濟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應穩步推進對省外投資,優化提升以省內為主體、以省外為拓展,形成融合互補、積極互動的整體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