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對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適用工傷保險的法律思考
張衛國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頂崗實習具有勞動法律和教育法律雙重屬性;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適用工傷保險制度符合社會保險原理,具有憲法和勞動法律依據。
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工傷保險;法律;勞動關系
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之一。近幾年來,職業院校對包括頂崗實習、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內的諸多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探索,但是,對頂崗實習的法律屬性以及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如何適用工傷保險等問題,缺乏法理上的研究,筆者擬就此問題進行法理探討。
從一般意義上而言,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分為課堂學習和實踐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是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必要途徑。根據實習崗位對資格、技能的要求不同,可將實習分為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譬如臨床醫學專業實習只能采取教學實習,這種實習必須在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指導下進行,學生沒有醫師資格,沒有處方權,不能采取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頂崗與實習的結合,要從“頂崗”和“實習”兩方面去理解。頂崗,即實習學生相對獨立承擔崗位任務和職責;實習,是指職業院校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組織實習學生在企業進行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即實習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專業技能的活動。
(一)從頂崗層面而言,頂崗實習具有勞動法律關系屬性
頂崗實習學生提供勞動力是頂崗實習這種法律關系的實質和內容。實習學生的勞動力與企業的生產資料在頂崗勞動過程中相結合,在此過程中頂崗實習學生消耗了勞動力,企業消耗了生產資料并實現了經濟利益。頂崗實習學生向企業提供勞動力,實際上就是將自己的人身在一定限度內交給企業支配,因而具有基于頂崗勞動而形成的人身關系法律屬性。這一屬性也就決定了實習學生的人身自由受到企業規章制度的合法限制。由于對實習學生勞動力的使用和管理直接關系到實習學生的人身利益,關系到實習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因而企業應該提供符合勞動安全衛生的生產條件,企業應該對實習學生承擔勞動保障相關義務。這種人身屬性也要求實習學生要接受企業的指令和管理,遵守企業依法制定的勞動規則,遵循企業的勞動規律和紀律,嚴格按照企業的生產性勞動規范和要求進行勞動。
實習學生所從事的企業崗位工作內容和提供的勞動力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勞動價值,實習學生享受的實習報酬與其提供的勞動力質量數量要相適應。
人身權利具有平等性,既然實習學生是相對獨立地承擔崗位工作任務,工作內容與企業普通勞動者相同,實習學生的權利義務就應該與企業普通勞動者的權利義務基本一致。實習學生與企業普通勞動者在生命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等方面是平等的,實習學生應得到完全的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在遭受與工作有關的人身損害時,也應該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雖然實習學生未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身份,不能享有與勞動者身份有關的權利,但是,實習學生參加了實質性的工業生產勞動,是實質意義上的工業勞動者,就應該享有勞動法規定的與工業生產勞動有關的特別權利,如獲得合理報酬、安全保障、工傷保險,可拒絕企業違章指揮,拒絕冒險作業等勞動權利。
(二)從實習層面而言,頂崗實習具有教育法律性質
既然實習學生尚處在實踐學習階段,就其實習目的和過程來看,是為了在生產實踐中學習專業技能,并且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生產性勞動,實習學生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應該與企業普通勞動者權利義務完全一致。首先,實習學生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一種重要途徑,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其次,頂崗實習是帶有預備就業性質的生產勞動,頂崗實習中學生所提供的勞動力有學習專業技能的性質,學生處在從事職業勞動的預備期,在為就業做準備。這種實習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宗旨。再次,頂崗實習的學生不是一個普通的實習學生,而是一個參加生產性勞動具有就業愿望的實習學生,按照專業教育教學大綱和計劃安排,學習內容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頂崗實習實質上是生產性勞動和實踐性學習的結合,不能因為實習學生的身份缺陷而減損實習學生應該享有的生產性勞動權利。必須結合頂崗實習的實際,具體分析頂崗實習中的安全法律問題,以平衡學校、實習學生和企業的權益。只有全面正確界定頂崗實習的法律屬性才能為職業教育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筆者認為,頂崗實習是指職業院校和企業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通過簽訂協議共同組織實習學生到企業特定崗位進行與專業相關的生產性、實踐性工作的教學活動。頂崗實習的實質是實踐性學習,是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確定了明確的學習目的的;頂崗實習的內容是與專業學習有關的生產性勞動;頂崗實習的法律基礎是頂崗實習協議,該協議是頂崗實習三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基礎,具有教育合同的非營利性、社會性和智能性。
多年來,職業院校多為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所困,都在探討如何利用保險制度化解風險,這是一條非常科學的思路,但大多局限于商業保險形式。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09年11月20日發布了 《關于在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實習學生實習責任保險的通知》,通知及相關方案規定的保險責任范圍是實習學生實習期間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規規章認定為工傷情形下校方依法應承擔的責任,以及相關法律費用和實習學生實習第三者責任,投保主體原則上為政府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實施學歷教育的各類中等職業學校,保障對象為參加頂崗實習和教學實訓的在籍實習學生。但是,這種校方責任保險屬于商業保險,雖然與工傷保險在分散風險的基本功能上是一致的,但是在法律內涵、適用范圍、法律性質等方面有區別,只能作為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的補充保險。頂崗實習學生人身傷害與生產勞動有風險關聯性,頂崗實習的這種“工作風險性”決定了頂崗實習學生若在實習時受到傷害,必須適用工傷保險才能充分有效保障頂崗實習學生的權利。頂崗實習學生適用工傷保險不僅符合工傷保險法律原理而且有憲法和勞動法律依據。
(一)頂崗實習學生屬于社會保障的對象,其遭受的勞動傷害應該得到工傷保險保障
工傷是指在生產崗位上從事與生產勞動有關的工作或由于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所引起的人身傷害事故和職業病。判定工傷的標準應該堅持“工作風險”原則,即工作與傷害之間有因果關系。頂崗實習學生從事的工作是與生產勞動有關的活動,面臨的工作風險與企業普通勞動者相同,理應以工傷保險的形式來保障頂崗實習學生的基本社會權利,使其在遭受工傷損害時能夠利用這種權利維持其生活。至于如何判定工傷,《工傷保險條例》堅持了“工作風險”原則,在該條例第十四條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中有“因工作原因”、“與工作有關”、“因履行工作職責”、患職業病等表述。
(二)將頂崗實習學生傷害納入工傷保險,符合社會保險的普遍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和保障性原則
首先,工傷保險屬于社會保障內容之一,社會保障的普遍性原則同樣適用頂崗實習學生的工傷事故,這項原則是由工業風險的普遍存在決定的。頂崗實習學生在頂崗勞動中面臨的生產性風險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雖然可以通過改進技術和加強管理來減少和控制風險,但是,從總體上說,工作風險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雖然從個體而言,勞動風險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從總體上說,勞動風險事故的發生又是必然的,一旦發生事故,企業的普通勞動者和頂崗實習學生所遭受損失的幾率是相同的。頂崗實習勞動危險的普遍存在及其造成的人身損害的客觀必然性,需要工傷保險制度為頂崗實習學生提供保險保障。
其次,實現公平保障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頂崗實習學生在享受工傷保險的機會和權利上應該機會均等、利益均衡。也就是說,與員工從事相同勞動、面臨相同風險、遭受相同損害的頂崗實習學生可以享有與員工相同的工傷保險權利。這就要求國家在設計工傷保險制度時,必須消除身份限制,公平對待頂崗實習學生并確保其享受到工傷保險權益,將工傷保險覆蓋范圍擴大到頂崗實習學生是社會保障公平原則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再次,工傷保險是頂崗實習學生的重要安全和生活保障。工傷保險能保證頂崗實習學生具有安全感,使其在社會心理上保持平衡,從而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中從事創造性勞動。工傷保險的補償功能符合一般保險具有的“集眾多力量,分擔各種意外損失”的原理。國際勞工組織在評價包括工傷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險制度時曾指出:“在社會政治歷史上,沒有什么事情比保險更能急劇地改變普通人們的生活。這種保險制度,使人們在因不測事故、健康不良、失業、家庭生活承擔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損失的情況下,不至于淪于赤貧。”由此可見,工傷保險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社會保障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三)頂崗實習學生工傷保險的憲法、勞動法律法規依據
勞動者享受的工傷保險權利是由國家憲法和勞動法給予參加保障的。雖然頂崗實習學生不是形式上的勞動者,但是,其提供的頂崗勞動具有勞動法意義上的實質內容,與普通勞動者處在相同的工業勞動環境之中,面臨共同的勞動風險,因此,憲法和勞動法關于公民和勞動者的工傷保險保障權利,頂崗實習學生也應該平等享有,只有這樣,才符合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設立為公民享有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憲法和勞動法分別以國家根本法和基本法的形式保障工傷者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原勞動部于1996年8月12日公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中第六十一條規定:到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實習的大中專院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學生發生傷亡事故的,可以參照本辦法的有關待遇標準,由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發給一次性待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不向有關學校和企業收取保險費用。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廢止了該項規定,使頂崗實習學生工傷保險出現了空白,從立法上來說,這是一種倒退。職業院校在頂崗實習管理中,一般采用學校責任保險或者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等商業保險形式來化解風險,或者利用民事賠償制度解決實習學生的人身損害賠償問題。雖然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在化解頂崗實習風險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工傷保險對頂崗實習學生的保障性遠遠強于商業保險,民事賠償制度程序復雜、保障性不足,不利于保障實習學生權利。
教育部針對校園內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學生在校期間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作出了具體規定。該辦法雖然沒有專門規定頂崗實習學生安全事故保險問題,但是第三十一條規定:學校有條件的,應當依據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提倡學生自愿參加意外傷害保險。教育部的規定是一個法律效力層次比較低的部門規章,國家應該在修改職業教育法和制定社會保險法時,將頂崗實習學生因工作原因遭受的人身損害納入工傷保險的保障范圍。只有使頂崗實習學生的健康和勞動能力得到充分的社會保障,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制度條件,才能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頂崗實習的勞動法律屬性,要求國家通過社會保險立法建立實習學生工傷保險制度,為此才能真正有效化解實習風險,才能真正維護頂崗實習法律關系中各方利益,為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管理創造良好的法制條件,推進職業教育良性發展。
[1]王昌碩.勞動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余延滿.合同法原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付榮輝,李丞北.保險原理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5]蓋銳,楊光.社會保障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6]李友玉.安全警示錄——大學生安全教育讀本[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7]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G718
A
1672-5727(2011)04-0009-02
張衛國(1969—),男,湖南邵東人,法律碩士,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民商法與教育法研究。
(本文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