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芳 馮美娣
(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撫州 344000)
地方課程資源在高職應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胡麗芳 馮美娣
(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撫州 344000)
應用寫作能力是高職畢業生能力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院校,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可以結合本地的校外課程資源,使學生學以致用。文章從地方課程資源在教學運用中的意義、應用寫作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地方課程資源;高職;應用寫作教學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各行各業應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務。應用文寫作能力已成為高職學生應著重培養的能力。然而,目前的應用寫作教學現狀是:課時不多,教法單一,教學針對性不強,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如何增強應用文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學以致用?筆者認為,只有將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工作及各種活動有機結合,并充分調動本地的校外課程資源,即地方課程資源,才能打破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凡是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作課程資源。它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其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教師、學生、教科書、圖書館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等。校外資源指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有關政府部門、學術團體、農村、工廠、商場、企業公司以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廣泛的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進入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對教學的意義:展示地方特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一般課堂教學都局限于某套教材,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其實,每個地區都有可以開發的課程資源,如人文資源、自然景觀及風土人情等。教學中如能把這些資源引進課堂,既可充實教學內容,又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筆者所在學校位于江西臨川,該地素以“才子之鄉”聞名,臨川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如聞名全國的南豐蜜桔文化、廣昌蓮文化及以宜黃夏布為代表的臨川服飾文化。還有不少為人稱道的歷史文化名人,如宋代王安石、晏殊和晏幾道父子,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等,本地就有王安石紀念館和湯顯祖紀念館,很多學生并不真正了解有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如能稍加引導,既能充實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對學生的意義: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地引入校外課程資源,讓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實地調查研究,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培養他們的地方文化情結,使本地學生更加了解并熱愛家鄉,外地學子也能幫助宣傳本地的文化品牌。
(三)對教師的意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
傳統的應用寫作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程序固定,一般都是講解格式——分析例文——仿寫例文。教學手法都是教師講、學生練。這種按部就班的單調教學使學生興趣索然。若教師能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課程資源,采用案例式教學或情境式教學,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實地調查、研究討論,學會主動地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一)關于應用寫作課程設置的改革
教學中應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不同教育資源和環境,努力突破學校課時安排不多的局限,逐步加強應用寫作與學生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聯系,增加學生進行寫作實踐的機會,把過去以寫作理論和寫作文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主的教學模式。
(二)應用寫作教學內容與訓練方法
結合本地實際的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這種教學法的特色是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重視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案例教學在應用寫作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資料并制作成案例,用以解說應用寫作文本里出現的各種理論。例如,應用文采用的是事務語體,語言風格是凝練莊重、周密準確、簡約明白、平實質樸。當然,各類應用文在語言風格上還有“類”的特征。尤其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許多應用文體都引入了一些藝術的元素,如競聘詞、演講稿、歡迎詞、導游詞及廣告詞等文體的寫作就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藝術表現手法。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讓學生到校外深入生活搜集資料,教師再把它們加工成適用于課堂教學的案例。如講廣告標語的寫法,可事先讓學生到校外尋找并記錄所見所聞的各種廣告標語。如交通方面的,在學校所在地的大街小巷,學生會搜集到許多溫馨的標語:“開車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安心”,“生命如此美麗,請你一路珍重”,“寧跟十里,不搶一秒”等。教師將這些資料整理成案例后讓學生課堂討論,點評后再讓學生模仿寫作,學生自然會注意到應用文語言的簡潔性和生動性。還可讓學生到校外搜集本地區各行各業出現的有特色的廣告詞,之后由教師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經過加工整理變成案例,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只要加以適當的引導和點評即可。講公文寫作,可讓學生搜集本校或校外一些機構印發的各種公文,讓學生鑒別寫作是否規范。此外,學習一些常見的事務應用文,如啟事、海報等也可運用此方法,讓學生課外搜集校內外張貼的海報和各種類型的啟事,在課堂上討論,教師點評。這樣,既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又能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總之,案例教學法大大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差距,學生通過案例教學學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整合教學中一些不確定性知識。
充分利用本地的校外課程資源,運用情境教學,創設氛圍 應用寫作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創設一個完整、真實的寫作情境,讓學生明確寫作任務,誘發學生產生探究文體寫作的欲望和動機,產生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其寫作技能。它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為前提,以發展思維為重點,以培養能力為手段,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1]溫梅.高職應用寫作情境性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驗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1).
[2]郭忠興.案例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1).
[3]顏珺.應用寫作教學困境及對策淺論[J].文教資料,2010,(21).
G712
A
1672-5727(2011)04-0126-02
江西省教育廳教改課題項目《高職地方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XJG-09-55-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是通過被試者扮演一個特定的角色來觀察被試者的表現,了解其心理素質和潛在能力,依此幫助其發展和提高行為技能的一種培訓方法。在教學中指在教師組織和策劃下,通過模擬現實,讓學生扮演相應角色,使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寫作的思維方式。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同時也增強學生相互溝通的能力。如求職信的寫作教學,一封成功的求職信應是用簡潔得體的語言實事求是地介紹自己。但講完之后即讓學生按例文仿寫,會出現千篇一律,不能突出個體特色。如果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由教師創設一種求職情境,比如本地的一些大商場、廣告公司及一些服務性行業等經常會貼出一些招聘啟事,課堂上可讓幾名學生充當招聘者,其他同學作為應聘求職者寫求職信。這樣的分工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寫作任務。
校外實踐法 應用寫作的實踐性很強,缺少實踐只能是“紙上談兵”。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在課堂上假設一種情境,還可把情境延伸到社會大課堂。如帶領本校文秘專業的學生到當地政府機關,了解現行各種公文的寫法,請有關部門負責撰寫公文的人員介紹公文形成的全過程,以此鞏固所學內容。講調查報告時,在講授了這種文體的知識點后,筆者有意引導學生就臨川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情況進行調查,寫作之前先教學生設計調查問卷,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發放和回收問卷,再根據統計數據寫出調查報告。這樣,學生的選題視野開闊了,寫作思路拓寬了,通過實地考察,學生體會到調查手段的綜合性、獲取材料的艱巨性、寫作之前結論的不可預測性,同時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筆者曾利用周末帶領學生到本地的湯顯祖紀念館參觀學習,了解有關的人文典故,之后布置學生完成一則新聞的寫作練習,可以寫成動態新聞,也可以寫成述評新聞。這樣,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也不會覺得寫作是件乏味的事。此外,也可組織學生深入當地的機關團體,了解其工作和經營情況,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市場預測,寫出活動分析報告。2009年下半年,在講經濟類應用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課外進入水果批發市場及各大超市,就本地區的南豐蜜桔的市場行情進行調查,并寫作市場預測報告。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進行農產品購銷合同的寫作練習,學生兩人一組,作為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自擬合同的條款,完成后由教師點評,指出缺點。
綜上所述,在應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調動和利用地方課程資源,使學生主動投身于課堂內外的實踐之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胡麗芳(1972—),女,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語文、應用寫作。馮美娣(1975—),女,浙江金華人,碩士,江西撫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教學研究。
(本文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