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鋒 湯昕怡 胡 峰 王文軒 才巖峰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
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隱性課程研究
丁秀鋒 湯昕怡 胡 峰 王文軒 才巖峰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
闡述了隱性課程的概念,在對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質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在高職院校開發隱性課程,培養學生信息素質的途徑。
高職院校;信息素質;隱性課程;信息環境
隱性課程是與顯性課程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對學校課程的拓展與延伸。隱性課程有時也被稱為潛在課程或非正式課程,對它的研究不僅已成為課程理論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關于隱性課程的定義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其中影響較大的觀點有如下幾種:(1)隱性課程被稱為“‘非學術性教學成果'、教學的‘副產品'或‘剩余物'以及‘未研究過的課程'”,“隱形課程可以被認為是一組不知結果的實踐活動”。(2)隱性課程是“課內外間接的、內隱的,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非特定心理反應發生作用的教育影響因素”。(3)隱蔽課程是“廣義的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顯在課程'相對”。
隱性課程不同于一般的傳統課程,它并不見于教學計劃,也不與具體的學科相聯系,且非直接由教師講授,而是通過學校文化的其他部分所習得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很清楚,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共處于課程體系之中。
學生信息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信息素質處于較低水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信息意識淡薄,對信息的關心程度不高,主動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意識不強。(2)信息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牢固,對信息的系統基本理論知識了解不夠,尤其關于“文獻檢索”方面的知識擁有量嚴重不足。(3)信息的查尋獲取能力和對己有信息的組織加工、分析與管理能力不強,尤其是提煉和吸取符合自身需要信息的能力非常薄弱,缺乏熟練的信息檢索尤其是文獻檢索技能。
主要原因分析 (1)學生在信息使用和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缺乏引導和支持。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在信息使用和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尤其是在數字化學習資源利用方面需要得到有力的指導和培訓。學生上網缺乏教師和圖書館信息人員的正確引導,盲目性較大,容易產生信息迷航問題。(2)信息素質培養與專業課程的整合度不夠。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講解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忽略了對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只能請求教師幫助。在畢業設計的時候,不少學生還不知道如何獲取需要的資料,更多的學生對搜索到的資料不做任何修改便直接使用。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關鍵是要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更好地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應用日益廣泛的信息化課程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的課程整合仍存在整合層次低、開發效率不高、整合與應用脫節等問題。
開發專業教學整合類隱性課程 我院專業教師多數均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及課件開發經驗,在良好的基礎之上,結合Web Quest教學設計的培訓,通過此類學科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教與學的整個過程,達到最佳的隱性教育功能。Web Quest(網絡探究)課程是一種以探究為取向的學習活動,學習者使用的多數信息來源于萬維網(Web),也可采用視頻錄像等學習資源。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相對于收集信息而言,Web Quest關注的重點是信息的使用,用來支持學生在分析、綜合和評價級別上的思考。制作Web Quest時,由于專業課教師的時間和能力有限,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已有模板進行創作,提高開發效率,或者由專業教師提供內容,課件等資源的整體開發由信息中心完成。Web Quest各環節的教學活動均對信息技術有所涉及,不僅其本身以網頁形式存在,而且絕大多數的Web Quest均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利用網絡進行瀏覽與下載,并對收集到的信息作進一步加工處理或重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技能得到了鍛煉,情感得到了熏陶,有利于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信息個性,提高信息素質。
整合校園環境,開發隱性課程 校園環境最突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數字化校園網。計算機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構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主體,并迅速蔓延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校園網也因此成為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一種獨特成分。每一種文化從表現形式上都可分為顯形和隱形兩種類型,而被我們稱之為隱形的文化就是我們所說的隱性課程。因此,由校園網信息化教學和管理環境所構成的校園網絡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信息技術隱性課程。一般的高校校園網上都可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便利的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利用其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及專題討論。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大量使用到信息檢索、整理加工等操作,這可以熟練他們的信息技能,而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網絡交流環境則有利于培養個體的信息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可以利用數字化校園網進行多種活動,使得廣大師生都加入到網絡文化創建中;部分網絡資源的建設和維護也可以在信息中心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這些活動綜合性地應用信息技術,引導正確的網絡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
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活動開發信息素質隱性課程 社會環境對人的教化功能不亞于學校的正規教育,學校有組織、有目的地把課堂搬入社會已經成為當今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參與眾多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體驗信息情感,應用信息工具,潛移默化地接受信息素質教育。如參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參加企業或科協舉辦的各種夏令營,參觀信息產業中影響較大的企業,邀請信息專家來校開講座等,都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素質能力的提高。
開展各種競賽,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 我院與各分院每年都會開展各種比賽,如分院進行的技能素質大賽,采取教師布置知識點,學生課后查閱各種資料及集中比賽的方式,對學生信息素質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應鼓勵有條件的專業課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項目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凡參加過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時對信息獲取與感知的能力明顯強于其他學生。從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經歷來看,隱性課程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大賽不僅給了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使他們在得到肯定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動力,而且也為其他學生提供了鑒賞的機會和學習的榜樣。
組織跨學科信息化協同教學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專業課教師的信息能力是制約課程整合向更深層次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文科類學科中更為明顯,而只有開展不同學科深層次的整合,才能帶給學生更多的體驗與實踐信息技術的機會。項目組下一個階段的任務是,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引入信息化協同教學模式,以解決隱性課程整合效果的問題。
本文通過調查找到了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利用隱性課程培養學生信息素質的幾種實踐途徑。由于信息素質教育是一個博大的研究課題,我們對許多問題尚未能詳細涉及和全面深入地展開研究。在以下兩個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入研究:(1)信息素質與專業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目前信息素質與學科課程相整合的教育資源還非常匱乏,需要信息技術專家與學科教師協作開發大量的整合教育資源。(2)信息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如何在準確、完整地把握信息素質內涵的基礎上,嚴謹周密地建立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體系,尤其是制定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發展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然后在此基礎上開發相應的隱性課程,還需要繼續加以研究。
[1]原娟娟.高師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2]張意柳.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現代情報,2006,(5).
[3]陳維維,李藝.信息素養的內涵、層次及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02,(11).
[4]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1-12.
[5]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02,(7):24.
G712
A
1672-5727(2011)12-0031-02
丁秀峰,男,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IP技術與承載網。
湯昕怡,女,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數據網與IP技術。
胡峰,男,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數據網與IP技術。
王文軒,女,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數據網與IP技術。
才巖峰,男,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IP技術與承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