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明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機制優化策略
孫學明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作出的價值判斷,是教學活動自我檢查和自我調節的基本手段。教育評價具有評鑒、評級、輔導、預測、遴選和診斷的作用。對高職護理專業的語文教學而言,其教學評價更側重于護生未來職業崗位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評價。本文闡述了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的優化策略,目的是提高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質量,以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優化策略
如何判斷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師的教學效果是否達到職業教育要求?如何判斷護生的語文學習結果是否達到職業崗位語文能力的要求?回答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教學評價。
語文的特點是它不全是一門認知的學科,教材沒有明確的內容閾限,知識的系統性也有較大的人為因素,其教學是多元和綜合的;而語文能力是一種智能和技能的綜合。因此,學生的語文成績或能力,不能只用一節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成績來作量化測定。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的內涵可以這樣理解: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目標通常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方法與過程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等幾個方面。因此,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的內容也應包括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價值判斷。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呼喚的是全面、開放的評價體系和形式。所以,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要求運用科學手段,通過收集和運用信息,對語文課程實現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目標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進行價值判斷,以便為后續語文教學的改進提供條件。
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語文教學評價的特點是:(1)評價內容具有綜合性。因為整體而言,缺乏聽、說、讀、寫任何一方面的內容,或不能兼顧識記、理解和應用教學,都不是科學的整體語文教學評價。(2)評價形式復雜。語文評價必須根據目的,采用不同的測驗形式。(3)某些測驗的編制和評分難以客觀化,特別是作文測評。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其教育質量直接體現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評價上。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要求:“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逐步建立有別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選拔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
經過近年來的探索與實踐,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下的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有了許多新認識和新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立足于綜合性的評價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內涵的多元性要求評價體系應該建立在整體性和綜合性上,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基礎性與應用性,基礎性與專業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等等,都不是能孤立進行評價的,需要對照培養目標加以綜合考慮。具體地說,就是判斷護生觀察、注意、記憶、想象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是否得到長足的發展與提高;護生是否獲得以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救死扶傷、團結合作、人文關懷等為主要內容的衛生職業道德;護理教育是否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養成緊密結合,培養了作風嚴謹、操作規范、尊重科學、醫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二)以社會需要為最高價值
當前,職業教育的評價不再僅僅是教育理論和學術要求,而是更加注重產業、行業等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些都證明,對于職業教育而言,社會需要既是培養目標,也是課程評價的價值標準。自然,這里并不排斥個人需要和課程自身的發展規律在課程評價中的作用。實踐表明,任何教育如果忽視個體需要和教育規律,是很難辦好的。提出把社會需要作為最高價值,是因為當個體從自身需要出發選擇了職業教育時,其最大需要就是獲得在某個行業謀求發展的本領。所以,職業教育課程只有符合社會需要,才能更好地滿足個體需要。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以臨床護理保健崗位的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是否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為主要評價標準。
(三)注重醫院等用人單位的參與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職業定向性和以能力為本位的語文教學目標,決定了評價主體不僅只是學術專家、教育專家,而且還應該有醫療衛生行業和醫院等用人單位的參與。因此,只憑少數專家依據學科體系、教學心理設計的評價形式是不能適用于五年制高職護理等專業的職業教育課程評價的。醫院等用人單位參與語文課程評價,可以使護理語文教育得到及時、可靠的反饋信息,從而使衛校語文教育與社會需要結合得更加緊密。
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評價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重心,看重的是教學結果而忽略教學過程,只看重教學成果的顯現性而忽略教學成果的遲效性。現代教育注重學生能力開發和培養,注重學生主體性格的張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因而,應找尋新的途徑,確立新的測評標準和價值取向,以取得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質量評價的新突破。
(一)教師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策略
評價目的注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盡管評價形式不斷改革,但其性質依然是獎懲性評價——評價結果總是與獎懲相表里。這種評價著重于教師教學評價前的工作業績,表明教師是否履行了應有的工作職責,是否達到了學校的期望,這樣的評價體系在實踐中有一定的激勵和督促效應。然而,這種教師評價主要著眼于教師過去已具備的素質、已承擔的職責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評價的目的就是做出是否續聘和獎懲的判斷。這種教師評價只是發揮了評價的鑒定、選擇功能,卻忽視了教師評價的激勵改進和導向功能,是一種終結性的、面向過去的評價,不利于面向未來促進教師的發展。研究表明,教師中大多數都有強烈的事業心,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幫助他們發展比判斷他們工作的等第更有意義。因此,評價者應該注重學校的長期發展目標,讓教師充分了解學校對他們的期望;根據教師的工作表現,確定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需求,制定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目標,為教師提供日后培訓或自我發展的機會,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評價內容側重教師職業道德和知識結構 (1)崇高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要求志存高遠、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樂于奉獻、身心健康、團結協作等。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師,除了是護生語文知識學習、語文能力培養的領航人,同樣也應是學生行為修養的表率。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品德修養,用豐富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學生,把為人師表落到實處。例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護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護生的思想觀念,可能將是護生走向職業崗位處理醫患關系的最直接的啟蒙。正如烏申斯基所言:“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作用的陽光。”(2)合理的知識結構。孟子曰:“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完備的知識結構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不僅要密切聯系護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更要密切聯系護生所學專業和日后工作實踐。這樣,才能既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又促進護生綜合職業能力及全面素質的提高。所以,針對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為職業服務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拓寬語文學習與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特別需要熟悉護理專業的相關內容和專業要求,使護生在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拓展視野,讓護生感到這種學習過程既是語文學習、又是專業學習,感受到語文學習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如此,語文教學才能貼近護理專業實際,滿足護生職業崗位的語文能力發展需要。
評價主體要求多元化、多極化 普通教育的教師教學評價常常由上級行政部門或學校行政科室統一測評。而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師的教學評價應當有所變化,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護生、醫院護理部、被評價對象等都將是評價的主體部分。在評價中,還應注意評價對象的特點,細致區別各方面權重,這樣評價才能更科學、更全面。
(二)護生學習評價機制的優化策略
轉變評價觀念 從教育評價的功能和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五年制高職護生學習評價機制應該重視考核護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養護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同時,應以形成性、診斷性評價為主,把形成性、診斷性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為護生語文素質的形成和人格個性的全面發展指路引航。扭轉過去評價只以書面考核為主、忽略實踐性環節評價,只以課堂考核為主、忽略社會評價的弊端。
重視職業崗位語文應用能力評價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語文教學應重視護生未來職業崗位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傳統的評價形式是通過評價給護生定級或分類,已經遠不能適應現代護理教育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新評價形式基于學生的表現和過程,強調實用性和應用性,側重于護生職業崗位應用能力考核。在這里,評價重點已經不再是護生學到了什么書本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語文應用能力。例如,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學習評價要增加口語的要求——語音清晰、語意流暢甚至是生動感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已成為護生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的重要素質。評價應著力考核護生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目的、不同身份地位的談話對象有得體的提問、回答和應變;具備即興發言的能力;具備演講和論辯的能力,從而使護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能力。又如,作文評價可以將重點放在實用性較強的應用文寫作上,以護生的專業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她們去考察、論證,提高職業語文能力。
評價方法應靈活多樣 本質上,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語文學習效果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測量護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評價方法上,應使一次性的卷面考試轉變為平時隨堂進行的離散性分項考查,注重考試方法的科學性,做到開卷與閉卷相結合,口試、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知識測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卷面考試、實驗操作與作業檢查相結合,顯性考試與隱性考試相結合。具體地說,在重視語文基礎知識考核的前提下,從應用的角度,或設計真實情境,或給出真實病例,通過多種多樣的有效形式對護生進行檢測與評價,如口試、筆試、演講、辯論、護理文書寫作實踐等,以培養護生的認知能力、發現能力、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護生全面發展,提高她們的整體素質。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朱作仁.語文測驗原理和實施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陳建青.以發展性評價激勵中等職校青年教師的成長[J].教育與職業,2005,(23):50-51.
[5]肖遠軍.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6]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研究分卷[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G710
A
1672-5727(2011)12-0148-02
孫學明(1968—),男,江蘇淮安人,碩士,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衛生分院高級講師,主要從事語文教學、研究及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