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立
(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 廣西 百色 533000)
關于縣域經濟與職業教育和諧發展的思考
黃昌立
(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 廣西 百色 533000)
如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是當前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本文結合實際,論述了縣域經濟發展需要職業教育支撐,提出了加快發展縣域職業教育的策略。
縣域經濟;縣域職業教育;和諧發展;途徑
作為教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重任。縣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將直接取決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人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人的知識和技能高低決定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發展縣域經濟,必須以人為本,以職業教育為支撐。
首先,職業教育是培養具有一定科技能力的勞動力的重要途徑。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力資源中最寶貴的財富,但沒有接受職業教育,沒有掌握任何科學知識和生產勞動技能的人,其本質只是一個普通的自然人,只是一種自然的生產力。要把這種自然的人轉化為一個智能的人,把自然的生產力轉變為先進的生產力,必然要依靠職業教育對人進行職業技術培訓,才能徹底改變自然人的質性,提高自然人的勞動力。
其次,職業教育是培養提高勞動者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對經濟產生的作用,是通過培養人才來實現的。職業教育在培養人才的社會實踐中是以進行職業技能培養為基本特征的,是使受教育者通過學習并掌握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人的勞動力素質,成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市場經濟中,教育同產業的結合愈來愈密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都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戰略選擇。這是因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增強,需要擁有大量高素質、適應性強的技能型人才。要提高我國的勞動者素質,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就必須加強職業教育。
再次,職業教育是造就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基本途徑。一般勞動力是學習掌握既成的技術工藝,使用現代的機器設備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然而,科技的迅猛發展、技術的發明、工具的制造、科學技術的傳播、先進生產力的發揮,是實現上述生產的前提,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關鍵。而卓有成效地從事科技研究和管理工作,就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更高的智力,就必須要在此基礎上接受更高的職業教育,實行終身教育。科學技術已成為最強大的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運用科學技術的智力勞動已經成為創造財富的最主要手段;智力勞動者成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創造財富最寶貴的力量;擁有智力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發展力競爭力的最主要標志。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最輝煌奪目的是經濟特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固然有國家優惠政策直接驅動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有一大批一流科技專家、拔尖人才、優秀管理者和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縣域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密不可分,它們之間既有范疇內的規定性和相對獨立的發展領域個性,又有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和諧共存的共性。認識和把握縣域職業教育特點,對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各類技能型實用人才,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全民性 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曾把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這一定性說明,職業教育是人人的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國民辦學,以人為本,確立培養目標。目前,在企業工廠,從事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技能人才緊缺,難以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農村,大量的勞動力文化水準低下,職業技能技術匱乏,發展經濟難有起色,貧困生活狀態難以改變;在城鎮,廣大初高中畢業生和不少普通高校畢業生因無一技之長而職業難尋;在一些行業企業,因管理缺乏科學技術和規范監督,經濟違法違規案件、安全事故頻繁發生。上述狀況表明,只有下大氣力辦好職業教育,最大限度地滿足多樣化的求學愿望,使人們充分學到實用技術,個個依靠科技進步找到職業謀生,安居樂業,才能為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做貢獻。
社會性 發展職業教育是為了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養技能型、知識型、復合型人才。職業教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離開了經濟社會,職業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職業教育必須面向社會定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須滿足城鄉居民對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要,為他們就業、創業和成才創造條件。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廣大勞動者服務,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新農村服務,只有這樣辦學,職業教育才會有生命力。
開放性 職業教育是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的教育,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發展的特點。必須改革開放,突破縣域范疇界限,跨越囿于局部或一個地域內自我辦學、自我發展的封閉性重圍,實施走出去戰略,走進城市企業,走向農村,走向社會,尋求發展項目資金和幫扶伙伴,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邀請專家學者前來“就診”、“把脈”,籌劃發展,使職業教育貼近經濟大動脈,與縣域經濟共同演繹同一首歌,才能實現雙贏。
實踐性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真才實學的人。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這是職業教育辦學的核心和靈魂。職業教育要辦出特色,必須要改變以往以學校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把實驗課堂移植到工廠車間、服務場所和田間地頭去。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實驗課,規范操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熱情指導,耐心幫助,確保每一節實驗課、每一次實踐訓練,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技有所長。學校要高度重視實訓基地建設,增添設備,改善設施,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為學生服務。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技能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到工廠企業、農村天地拜師學藝,一面研究學習,一面實踐鍛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讓學生真正學到真本領。
多樣性 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多樣性,是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所有制形式密切相關的。由于我國目前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職業教育出現了多形式、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模式。政府、企業部門、私人等方面積極參與辦學,形式上有公辦的、民辦的、公私聯辦的、企業辦的、私人辦的等,形成了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局面。職業教育辦學多樣性還表現在教育教學內容形式上的靈活性、多樣性。其中,為經濟發展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服務、為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技能和提高實踐能力服務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職業教育的教學形式多樣性,還表現在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半工半讀、勞動實踐、企業實習等,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實踐空間,這是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無法比擬的強勁優勢。
當前,縣域經濟和職業教育正駛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以廣西田陽為例,縣域經濟正在全力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加緊整合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鋁、電、錳、林紙、石化、建材、農林產品加工等資源型工業,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加快對外開放和橫向合作,著力發展壯大支柱產業、非公經濟、園區經濟、特色經濟,深入挖掘潛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千方百計聚財增效,經濟建設捷報頻傳。職業教育更是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國家對中職學校實施助學獎學政策,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開展職業教育建設大會戰,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職業學校落后面貌,促進職業教育走出新天地。因此,職業教育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下大氣力做好。一要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一項關系經濟發展的戰略任務來抓,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議程,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拿出抓經濟工作的魄力和方法抓好職業教育。二要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由于前階段縣域職業教育發展滯后,辦學條件簡陋,招生困難,已成為教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最突出問題。為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增加設備,完善設施,使職業學校成為繼基礎教育后的又一道亮麗風景。三要突出特色,增強競爭力。國家獎學助學政策的實施,惠及千萬中職學生,家庭負擔的費用減少了,學生上職校的愿望強烈了。那些辦學條件好、專業設置有吸引力、校園地理環境優越的中高職學校,其辦學將更為紅火,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因此,需要采取超常規措施,下大功夫加快改造職校校園,添加設備,設置適合經濟發展需要的特色專業,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橫向聯系,與高校和企業強強聯辦,借助優勢資源發展壯大,形成規模,辦出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應如是。
[1]周建龍.十年輝煌綠色楊凌之二:科技示范 帶農增收[OL].[2010-06-05].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7-07/27/ content_611283.htm.
[2]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OL]. [2007-08-3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199569.html.
[3]胡宇彬.黃炎培的職業教育目的觀——對現代高職教育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3,(5):35-36.
G710
A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編號:1
1672-5727(2011)12-0162-02
黃昌立(1969—),男,廣西田陽人,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講師,主要從事電子、機電及機械等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