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
南京市六合區8家農民合作社自發組成合作聯社,租下珠江路附近一間門面房,開了南京第一家農民合作社社區直銷店,直銷六合地產瓜果蔬菜、畜禽水產等,不僅價格比超市、農貿市場便宜,而且新鮮、安全。
——想進超市,但礙于超市門檻太高。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建立自己的直銷店,沒了中間環節,不僅能多賺錢,還能擴大合作社產品的知名度,真是一舉兩得。
中央儲備糧湖州直屬庫與當地的12個村、2家糧油專業合作社、9位油菜種植大戶簽訂了“訂單農業”合同。計劃在今年種植油菜3.1萬多畝,生產油菜籽6100多噸,并承諾繼續實行國家托市保護價收購,收購資金預計在2500萬元左右。
——“訂單農業”確實是個好東西,它讓農民種地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保護價收購,更讓農民吃了“定心丸”,誰能說這樣的“訂單農業”不是件好事呢?
到目前,湖南省瀘溪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8個,成員人數達6783人,帶動周圍農戶數1.7萬余戶增收,約占全縣農業戶數29%,經營范圍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和椪柑農副產品等行業。
——為了能讓合作社真正地發揮作用,瀘溪縣政府加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稅收、財政、扶貧和信貸培養扶持力度,政策的拉動讓合作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湖南省力爭五年內逾三成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以上示范社達到5000家以上,普遍實現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合作社成員產品主要通過直供城市超市或合作社連鎖店銷售,統一銷售農產品產值占到全省農產品銷售總值的30%以上。
——為什么湖南省如此重視合作經濟的發展?其實原因很簡單,有的合作社已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誰能帶來收益,誰就會被重視,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河北省藁城市雙聯蔬菜專業合作社與家樂福保龍倉合作,每個菜品的供應量每天都在500公斤以上。這些蔬菜從田園到超市,再到消費者手里還不足3小時。
——合作社理事長石吉皂用“一增一減兩保證”來概括與超市的合作:蔬菜種植戶的收益大大增加,中間環節與流通費用大大減少,而蔬菜新鮮的品質、安全放心的質量得到了保證。這幾句話很好地概括了“農超對接”的優點。
山東省雷集鎮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實施連片成方種植,發展規模高效現代農業。其中發展大棚、拱棚蔬菜專業村20個,建起蔬菜大棚和小型拱棚3000多個。每到蔬菜收獲季節或大棚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授粉時期,很多種植大戶忙不過來,爭相聘請家庭婦女來打工。據統計,該鎮到合作社打工的婦女已達5000多人,人均每年可增收8000多元。
——合作社發展壯大了,也可以為解決“就業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還有誰敢小看合作社這個農民組織呢。
截至目前,浙江省嘉興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增至527家,入社社員43969人,帶動周邊農戶26.34萬戶,去年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30.67億元。
——嘉興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實現了從農技勞動到銷售的全面合作。隨著合作社實力的不斷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成為提升現代農業質量的主力軍。
“去年合作社共種植800畝西蘭花,收入超過320萬元,全年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浙江省余姚市康綠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秦偉杰感嘆道,“現在合作社的機械化率已經達到了70%。如果沒有機械化,簡直不可想象。”以前人工移栽一畝地的人工成本大約300-400元。使用移栽機,移栽成本下降為每畝不到5元,節約成本300多元。
——隨著合作社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原始的生產方式已不適用。只有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引進、應用高科技農業機械才能降低生產成本,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