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姜紅,劉旭明
1.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部,江蘇南京 210009;2.中國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
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劉濤1,姜紅1,劉旭明2
1.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部,江蘇南京 210009;2.中國藥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部實施研究生創新計劃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介紹了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些具體舉措: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加強研究生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積極開展各類研究生實踐與科研創新課題研究,通過研究生創新論壇、研究生學術論壇、研究生暑期學校等形式促進研究生學術交流,加強導師的培養和要求,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激發研究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研究生教育整體水平。
研究生;創新能力;創新;研究生培養
研究生是未來國家創新體系的主力軍,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部實施研究生創新計劃中的重要部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關鍵。研究生要想創新,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科學的創新方法和持久的創新動力。本文從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設,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導師隊伍、研究生管理人員等方面著手,介紹了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舉措。
增強研究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營造更濃厚的創新研究學術氛圍,激發研究生科研創新的興趣和熱情。張玉春等分析創新能力的內涵,提出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重點是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思維方法和創新實踐技能,論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開展發散思維訓練,掌握關系—映射—反演(RMI)方法和數學建模(MM)方法[1]。
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開放的、民主的、合作的學術環境,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創造各種條件來激勵研究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使研究生在學習期間,能在寬松活躍的學術空氣中受到熏陶。
高校應配置良好的實驗設備,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創新條件。先進的儀器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完善的信息化平臺、充足的資金支持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物質保障。學校要通過設立研究生創新基金,建立研究生創新中心,向研究生開放教學科研實驗室等方式,為研究生的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以鍛煉和提高研究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開展各類講座、報告等學術活動,舉辦學術交流會和科技文化節,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以創新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來營造具有創新理念和文化品味的精神風貌和校園文化研究氛圍[2],向研究生介紹各個學科的前沿動態,為研究生交流創新成果、交流跨學科研究的體會提供場所,為研究生實踐創新思想提供渠道和條件。這樣才能不斷擴大研究生的視野,產生出創新思維的豐碩成果。
通過加強研究生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建設,改善培養條件,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校企聯合實驗室可以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校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種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3]。學校與有關企事業單位協商建立各類校外研究生實習基地或產學研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努力為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基本條件。校企聯合實驗室可謂零距離地與生產第一線接軌,可解決長期以來教學與生產實踐相脫離這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老大難問題,從而使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更貼近生產實際,更符合教學規律,更有利于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4]。
通過開展研究生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開設系列學術講座,提高研究生基本理論水平,深化研究生對理論前沿知識的認識;資助研究生專業點開展研究生精品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建立起具有專業特色、適應研究生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課程體系及教材體系。使研究生課程、教材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前沿化,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資助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開展各類實踐與科研創新課題研究。通過立項資助,引導并激勵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從事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的課題研究工作,應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或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取得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的學術論文工作是整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最集中體現,研究生發表論文是研究生提高研究水平、檢驗其科研力的最好標準。論文的創作,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結合導師的課題和研究方向,做出并發表的論文,不但可以證明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還可以證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學術水平的提高。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作為研究生,則需要在第一創新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做出成果即為第二創新。”課題的實施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方案論證的過程,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培養研究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通過研究項目的立項和資助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等,提升研究生學術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
6.1 研究生創新論壇
旨在響應國家高水平研究人才培養的號召,使研究生適應當今多學科,多領域交叉、協調發展的趨勢,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培養質量,調動廣大研究生投身學術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求同存異、異中求新、自由和諧的學術研究氛圍。
6.2 研究生學術論壇
該論壇是為研究生搭建的交流創新思維、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熱情的學術平臺。每個論壇的主題面向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能夠結合本專業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同時涵蓋若干個相關一級學科[6-7]。
6.3 研究生暑期學校
是在某一學科領域內,面向高校招收在學研究生作為學員,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主講教師,開設若干門基礎課程、選修課程和前沿學術報告,介紹本學科領域的學術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
通過實施開放式發展戰略,加強研究生培養國際合作,縮小與國外研究生培養先進水平的差距;資助優秀研究生赴海外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推動學術交流和優質資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各高校的優勢學科進行研究生聯合培養[8]。
應提供導師間溝通的平臺,特別是促進中青年導師向年資較長導師的學習;加強導師的繼續教育,可開設研究生導師研修班與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研修班,招收青年研究生導師及新增導師,聘請優秀導師、學生工作專家及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講解研究生培養制度,交流研究生培養經驗,介紹研究生培養的課程、教學、科研、論文等環節的規范性要求;組織安排年輕導師交流、研討和考察,提高年輕導師的培養水平、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9]。
另外,需強化對導師的考評與監督考評,應力求全面、科學、公正,并以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對現任導師任職資格審核的最重要指標,這是保證導師隊伍質量的動力之源。通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和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導師指導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體系,構筑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體系[10-12]。
資助從事研究生教育的導師、任課教師及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開展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的規律和高層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方法,內容可涉及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課程體系設計、培養方案修訂、學位授予基準制定、研究生教育國際比較等各個方面。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教學規律,更新觀念,營造創新氛圍,激發研究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建立和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工作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強化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研究生教育整體水平[13]。
[1]張玉春,曾巧藝.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科技信息,2010, (1):157-164.
[2]盧軍霞,劉翔.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的關鍵要素分析[J].吉林教育, 2010,(10):34.
[3]鄭作華,譚世語,孫大貴,等.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J].廣東化工,2010,37(7):145-146.
[4]黃秉錬,孔峰,覃偉年.校企雙贏:發展校外專業實驗室的前提與歸宿[J].江蘇高教,2004,(2):76-78.
[5]鄧運來,劉暢,毛新華,等.結合導師課題探究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2):22-24.
[6]梁艷.舉辦學術論壇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師,2010, (S1):97-98.
[7]陳治亞,蔣琦瑋,馮芬玲,等.學科交叉條件下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0,10(8):114-116.
[8]朱邦芬.對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的思考[J].物理與工程,2010,20(4): 1-6.
[9]于愛蓮,張忠,王玉,等.研究生創新培養對導師的要求[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2-113.
[10]李思熳.研究生創新教育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3):70-72.
[11]劉春桃,柳松.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視角下的導師隊伍建設[J].韶關學院學報,2010,31(2):124-128.
[12]王芳艷.試析導師指導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J].高等農業教育2010,3(3):74-76.
[13]錢增瑾,張建宇.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4):43-44.
G71
C
1673-7210(2011)04(b)-114-02
江蘇省2009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課題名稱:中外藥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與我國藥學研究生分類培養的研究)。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