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雪 景 麗
高等職業院校信息技術技能習得的文獻研究
□李笑雪 景 麗
當今社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技能,技巧及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信息技術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如此,在教師傳遞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信息技術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該領域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革命性的巨變,這些巨變促使職業院校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不斷進步。該文章的重點在于研究職業院校中信息技術技能的習得研究。
職業院校;信息技術;技能;習得;文獻研究
教師成為學習者與技術之間變革的代言人,同時,對職業教育教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為了確保能在當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教師也應該與技術的變革保持同步。具體來說,計算機技術影響著教育技術領域的發展與進步。據統計,教育技術領域在全球范圍內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強大的通訊工具。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專家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信息技術會風靡各個領域,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領域。果不其然,昨日的預言已經變成今日的事實[1]。
許多專家,在日常的教學研究過程中使用電腦。同時,他們指出,像電腦這樣的新技術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經驗。大多數教育專家支持這種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同時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和網絡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明顯高于僅僅使用傳統方式的教學。
在這個信息時代,對于職業技術教育者來說,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變得越來越重要。職業教育工作者也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價值。然而,現實中的情況是,他們并沒有掌握必需的知識與技巧來高效地運用計算機以實現教學目的。為了保證職業技術教育在整個教育領域的地位,它必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人才。對于教師而言,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教師必需要重視信息技術技能的習得。同時,探索各種方式,通過信息技術把教學項目與教學管理聯系起來[2]。
如果教師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學領導者,那么,掌握必需的信息技術技能事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他們必需通過這種能力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當然,對所有學生而言,這種基礎的信息技術技能也是必需的。
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速,如何挖掘起更大潛力來為更多的學習者更好的服務,便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職業院校應該鼓勵教師更多的參加一些職業發展活動,使他們能更多的掌握信息技術更多的技能,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不斷的向教師教學發起挑戰,而教師又必需會使用這些一直在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的新技術。隨著計算機的高質量圖形用戶界面,高速的處理速度及負擔能力的發展,計算機教學的時代已經來臨了。教育軟件的設計者已經設計出多維教育軟件,包括高質量的圖形,立體聲及實時交互的功能。
調查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3]。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當代的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著如何把信息技術整合到教學中,從而能夠促進自身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效果的挑戰。在教育領域中,整合技術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師“如何教”及學生“如何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職業院校在設備及技術的投資逐年增加[4]。專家指出,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各式各樣的知識、技巧及能力。如通過E-mail和網絡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具體軟件進行體驗式活動,虛擬現實及虛擬仿真,帶有交互功能的電影,問題解決及管理技巧。在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方面,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指出44%的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該研究結果還指出,41%的教師要求學生使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進行研究,20%的教師要求學生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解決及數據分析,27%的教師安排學生制作多媒體報告,23%的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圖形圖像的演示,21%的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虛擬現實及仿真演示,7%的教師要求學生通過網絡與其他同學進行協作學習。許多學者已經開始探究信息技術在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障礙[5]。一部分專家認為,學校的組織結構抑制了教師學習新技能,拒絕創新的惡性循環。例如,教師整天忙于上課、行政或管理,缺乏學習新技術的時間。還有一部分專家指出,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實施與整合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主要包括學校、學生及老師拒絕向新生事物的改革,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觀點,信息技術的培訓,時間及經費等[6]。也有一部分研究指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障礙還包括計算機數量的缺乏,教師學習技術的時間相對較少[7],學校教學計劃中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時間較少。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發表聲明,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障礙還包括教師時間的缺乏,較高的花費,缺乏培訓與支持等[8]。
在職業教育研究活動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習得非常重要,專家研究指出,關于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技能的習得研究需要從多較多去重新審視,以保證研究結果的價值性。到目前為止,社會上已經進行了許許多多的關于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習得的研究。教育家安格斯通認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及工作人員必需掌握相應的技能,以保證高效的工作效率[9]。麥克瑟琳與托雷斯也指出,他們對職業學校中教師信息技術的習得狀況感到比較憂慮,國內專家也發表聲明,在臺灣,“職業學校的教師能非常高效的使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自己,高效的完成工作。如果沒有計算機,他們會感到非常焦慮[10]?!?/p>
目前,許多研究者將研究的方向轉為調查與分析教師的年齡與信息技術技能習得的關系。臺灣學者發現,年紀較長的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方面更有經驗,更游刃有余,因為他們對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的熟悉。另一方面,史密斯教授與帕德龍教授的研究發現,年輕的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是非常愉快的事情。相對年長的教師而言,年輕教師信息技術的技能水平要稍微高一點,因為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一些。而且,年輕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焦慮癥狀出現。美國的普林斯頓研究學會發表觀點:35歲之下的老師中,59%的老師認為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而高于55歲的老師中,只有29%的老師同意年輕老師的觀點[11]。
性別被認為是影響教師對信息技術技能習得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近年來,對年齡與信息技術技能習得關系的研究,也逐漸盛行。教育學家伊德研究發現,在信息技術技能的習得方面,相對男性來說,女性明顯弱于男性。同時,女性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的經驗也明顯少于男同事。在對信息技術技能習得方面,男性老師表現的也更加積極[12]。
信息技術技能培訓是提高教師技能,教師工作效率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決定性因素。缺乏如何使用信息技術的培訓,便成為教師高效工作的重大障礙。隨著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的逐步增多,教師對信息技術運用的焦慮癥也逐漸減輕,使用的水平也明顯提升[13]。英國教育家弗萊徹建議,在教師的在職培訓中加入一些額外的信息技術課程,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及自信,從而降低高職院校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焦慮癥狀[14]。教育專家維策爾指出,目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許多技能可以有效整合到一些職前教育課程中。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套職前準備模型,其中包含信息技術核心文化課程及包含指導者經驗的技巧性課程。雷德曼也強調,職前培訓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師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15]。
信息技術技能在職業學校教與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是無可否認的。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網絡也越來越成為教學與培訓的重要工具。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努力學習如何去適應這些工具,使其更好的輔助自己的教學工作。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信息技術技能可以被更多的老師熟練的掌握,使信息技術成為一個普遍的教學工具。
[1]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國教育綠皮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89-223.
[2]葉瀾.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16-220.
[3]邁克·富蘭,著.變革的力量.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楊民,等,譯.社會的變化與教育——八個主要發達國家教育部長論壇報告.比較教育研究,2001(5):60-62.
[5]袁正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74-188.
[6]葉金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3-313.
[7]駱魁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245-267.
[8]Enterprise 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 Association 2009a,An ERTOA review paper:Building the enterprise RTO business case,viewed 20 July 2009.
[9]Gillard, J 2009, Universities Australia Conference,Employmentand Workplace Relations Departmentof Education,4 March 2009,Canberra.
[10]Harris,R,Rainey,L&Sumner,R 2006,Crazy paving or stepping stones?Learning pathways within and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higher education,NCVER,Adelaide.
[11]Junor,S&Usher,A 2008,Student mobility and credit transfer:A national and global survey,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 Virginia, viewed 20 July 2009,
[12]Keating,J 2008, ‘Qualifications systems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to the Monash University–ACER Centre for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Conference,Melbourne,31 October.
[13]Keating,J,Nicholas,T,Polesel,J&Watson,J 2005,Qualifications use for recruitment in the Australian labour market,NCVER,Adelaide.
[14]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Employment,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MCEETYA)2005,Good practice principles for credit transfer and articulation from VET to higher education,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f Australia,Canberra.
[15]Moodie,G,Wheelahan,L,Billet,S&Kelly,A 2009,Higher education in TAFE:An issues paper,NCVER,Adelaide.
李笑雪(1978-),河南鄭州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比較職業教育與計算機應用;景麗(1971-),女,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比較職業教育與計算機應用。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多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研究”(課題編號:ECA090196,課題主持人:蔣新革)階段性研究成果。
G71
A
1001-7518(2011)27-0077-03
責任編輯 吳學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