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浙江省海寧市圖書館 浙江 海寧 314400)
20世紀初,我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向社會開放的新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逐步確立,私人創辦的公益圖書館開始出現。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紹興鄉紳徐樹蘭捐銀8 600余兩在紹興西古貢院(現為紹興市勝利路古越藏書樓舊址,尚存石庫墻門和臨街樓)[1]購地1.6畝,建成古越藏書樓,并規定“公開閱覽,公共使用”[2]。古越藏書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向社會開放的具有現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私立圖書館。民國時期,我國私人創辦的私立圖書館數量顯著增加,據1935年的一份調查顯示,當時全國有2 520所圖書館,其中私立圖書館515所,約占總數的20%[3]。1949年開始,隨著國有化、集體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各地民間私立圖書館因充公或停辦而逐漸銷聲匿跡。
自20世紀80年代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我國以民間力量創辦的公益圖書館又開始零星出現。進入21世紀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民間私立圖書館發展呈蔓延趨勢。然而,由私人投資創辦的公益圖書館由于缺乏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以及個人財力等方面的制約,從總體上看,辦館規模較小,管理薄弱,生存較為困難。因此,在我國公共圖書館加快發展的背景下,私立圖書館的生存空間縮減問題已經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以浙江省民間私立圖書館發展現狀為例,解讀民間力量辦館的動因及私立圖書館的意義,剖析私立圖書館運行中存在的困難與面臨的制約因素,以為其探索生存空間及發展前景。
根據中國圖書館學會、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東莞圖書館共同創辦的“文化火種尋找之旅”網站的調查顯示,浙江省私立圖書館發展較早,目前浙江省各地區由民間私人創辦的公益圖書館數量位居全國第一[4]。筆者將從“文化火種尋找之旅”網站(截至2010年10月30日)收集到的浙江省內20所民間私立圖書館按照區域數量、占全省私立圖書館總數的比例進行了整理(見表1)。

表1 浙江省各地區私立圖書館分布情況[4]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浙江省民間私立圖書館數量遠遠不止“文化火種尋找之旅”網站中統計的20所,由于相關信息采集困難,本文仍暫以此20所民間私立圖書館為基礎進行探討。
20所私立圖書館在各地區分布數量不同,其中杭州市和衢州市的私立圖書館數量最多,溫州市與舟山市沒有私立圖書館。杭州市是浙江省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其私立圖書館數量多在意料之中。但衢州市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私立圖書館數量較多,溫州市是民間資金最豐富的地區,卻沒有私立圖書館,可見民間私立圖書館的創辦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民間資本的發達程度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根據筆者統計調查,這20所私立圖書館中有17所分布在農村,占總數的85%,這表明民間私立圖書館的興起與公共文化資源供給相對不足、農村人口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程度有關。
從近代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私立圖書館并非新生事物,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本應由政府扶持的公共文化事業,必然有其內在的現實原因。(1)在主觀方面,社會慈善風尚漸興,公益意識覺醒。例如,1925年杭州郵局職工陳獨醒創辦了私立浙江流通圖書館[5],其義舉善行始終感染和影響著后人對創辦私立公益圖書館的熱情與執著。一些有識之士創辦私立圖書館、為社會提供圖書館服務,彌補了政府對圖書館的重視不夠和投入不足,并主動承擔起區域內文化建設的責任。(2)在客觀方面,公共文化資源與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我國公共文化事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城鄉文化差距、教育差距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如國際公共圖書館的普及水平為平均每2萬人擁有1所公共圖書館,而我國平均每47萬人才擁有1所公共圖書館。可見,在文化匱乏地區,人們對于文化知識的強烈渴望與需求成為民間私立圖書館出現的動力。
筆者通過對私立圖書館創立者的分析發現,浙江省私立圖書館的創立者主要是退休人員和農民。20所私立圖書館的創立者中,有13位是退休人員,占總數的65%;5位是農民,占總數的25%;其余2位是教師,占總數的10%。
從私立圖書館的館舍設施和經濟狀況看,私人創辦公益圖書館的初衷是無私的,但是由于其經濟能力有限、經費來源不固定,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艱難地運作圖書館。而且,20所私立圖書館的館舍設施建設呈現出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臺州市溫嶺縣的“夕陽紅圖書館”占地面積僅為8m2;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云溪村的“百姓書院”占地面積為2 000m2,建筑面積為560m2,下設4個圖書室。但是在眾多私立圖書館中,“百姓書院”這種規模僅僅是個例,多數私立圖書館的館舍設在創立者家中,90%的私立圖書館的館舍面積不足100m2。
從收藏的文獻數量來看,私立圖書館的藏書數量不均衡。藏書數量在1 000冊以下的私立圖書館約占10%,5 000冊以上的約占15%,多數私立圖書館的藏書數量為2 000~3 000冊。除少數私立圖書館訂閱了多種報刊外,大多數私立圖書館無法提供報刊借閱服務。
從私立圖書館的管理運營情況來看,浙江省20所私立圖書館的管理均屬于私人行為并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基本上處于粗放型、家庭式的初級辦館狀態。由于創立者普遍缺乏圖書館學專業知識,20所私立圖書館均未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進行圖書分類排架。而且這些私立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大多根據創立者的個人情況而定,每月定期開放幾天。
民間社會力量在不需要國家和政府投入資金的情況下創辦了私立圖書館,并按照本地居民的實際需要購買了許多圖書,有的私立圖書館還訂購了一些刊物,配置了電腦等設備,以便于當地居民借閱圖書資料,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我創業和自我發展能力。私立圖書館的最大特點是具有靈活性,既沒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也不受時間限制,加之借書手續簡便,使讀者普遍感到方便,深受讀者歡迎。私立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居民對科學知識的需要,也較好地彌補了公共圖書館的不足。
“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家進一步重視和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使基層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例如,浙江省海寧市各鎮(街道)在“十一五”時期相繼成立了市圖書館分館,建成了近500m2的借閱場所,建立了城鄉公共圖書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了由總館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文獻資源給分館,構建了全市總分館文獻資源統一流通、統一檢索、通借通還管理體系,實現了村級(社區)圖書室全覆蓋建設及流動書庫為其實時更新信息資源,政府提供的公共免費服務已經基本普及到所有市民。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向基層不斷延伸,公眾獲取信息的能力明顯增強。因此,民間私立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減少,服務范圍縮小,其提供信息資源的能力難以與公共圖書館相競爭。
私立圖書館創立者的經濟水平直接決定了私立圖書館的規模及運轉條件。從所調查的20所私立圖書館來看,其大多數是在公共文化資源供給相對薄弱、創立者自愿自發的基礎上建成的。私立圖書館的創立者多數為退休人員和農民,其收入來源有限,而且缺乏政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支持,致使私立圖書館除了創立者的首次投入外,每年得到的持續性投入較少。有的退休人員收入菲薄,只能依靠節衣縮食維持圖書館的運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經濟受約束的情況下即使有再大的善心和熱情也難以保證私立圖書館的有效運作和持續發展。例如,創辦于1988年的浙江省上虞市海申書屋,其圖書都是創立者高水龍在上海做油漆工時買回家的,為創辦書屋,高水龍幾乎用光了所有的積蓄,微薄的退休工資僅能支付水電費等零星支出,根本無力更新圖書。因此,如何改變難以為繼的困局,讓私立圖書館得到更多的幫助和切實有力的扶持,是當前亟需研究的問題。
圖書館應具備專業管理人員及相應的管理機制,科學的管理對于加快圖書周轉及圖書館持續運營至關重要。從調查情況看,由于私立圖書館普遍館舍空間小、藏書數量少,所需要的管理人員也相應較少。受到經費的牽制,目前私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多以創立者本人為主,幾乎所有的私立圖書館創立者都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一般都會請身邊的親友幫助,尚不存在花費多余經費雇傭社會人員的情況,也根本無力接受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和招聘專業管理人才,更談不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服務,圖書管理總體處于粗放水平。因此,私立圖書館在管理人員的配備、管理制度的訂立上有很大的隨意性和欠缺。如何在政策上進行引導、讓私立圖書館的管理趨于規范,必須引起政府文化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文化火種尋找之旅”網站數據統計,20所浙江省私立圖書館中有3所創辦于20世紀80年代,占總數的15%;有5所創辦于20世紀90年代,占總數的25%;有12所創辦于21世紀以后,占總數的60%[4]。可見,浙江省私立圖書館的發展雖緩慢但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由于其普遍缺少政府政策上的引導和財政上的支持,生存與發展較為困難。因此,如何拓展私立圖書館的生存空間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雖然私立圖書館面臨重重困境,但是其創立者的積極姿態讓人深受鼓舞。為此,我們相信,只要正確定位私立圖書館功能、發揮其獨特優勢、給予其更多的國家政策引導和扶持,民間私立圖書館仍會不斷涌現,而且其辦館規模與服務水平也會有較大提升,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重要補充力量。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進了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例如,2003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61號令公布:“鼓勵單位、個人投資設立向社會開放的圖書館。”[6]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聲明:“鼓勵社會力量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7]2011年1月浙江省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8]國家政策上的“給力”支持必定為民間私立圖書館的創辦與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的積極性,促進私立圖書館的規范管理和健康發展,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政府的政策引導與有效監管對于促進私立圖書館規范運行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1)通過制訂政策法規(如民間資本投資公益圖書館的有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民間資金投入于公益圖書館建設,出臺私立圖書館管理工作規范,促進各項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證私立圖書館的規范運行。(2)將私立圖書館建設納入區域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供給相對薄弱的地區優先布局與發展私立圖書館,使整個區域內的圖書館功能布局、規模要求和服務半徑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3)更新創立者的管理理念,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與技能,建立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加強從業人員專業技術培訓。(4)制訂私立圖書館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考核辦法,引導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并對考核成績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
民間私立圖書館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鼓勵的有利時機,正確定位自身功能,積極充當公共圖書館的配角。(1)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將部分村級、社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交由私立圖書館承擔,使其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主動承擔起村級、社區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作用。(2)依托政府公共圖書館流動書庫充實私立圖書館的圖書數量、提高圖書質量,從而將更多、更好的圖書送到本地居民手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書難的實際問題。(3)積極發揮私立圖書館的服務優勢,以優質的服務吸引本地居民,并通過本地居民的相互推介擴大私立圖書館的服務領域。
私立圖書館的特色功能與靈活服務不僅為公共文化匱乏地區的人民群眾提供了知識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也是其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優勢。為此,私立圖書館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切合群眾需求,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例如,農村私立圖書室應配備與農民創業致富相關的書刊讀物及通俗讀物;面向青少年的私立圖書館要關注青少年的求知特點和喜好,合理配置館藏。同時,私立圖書館還必須凸顯其靈活性,在開放時間與管理方式上因地制宜,并根據當地的習俗民風拓展服務內容,融多種文化功能(如棋牌室、老年樂園、青少年輔導中心)于一體,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娛樂、教育功能。此外,私立圖書館必須無償提供圖書借閱服務,但是可以運用市場手段、借助圖書館場地開展多種文化功能的延伸服務,以補充基本開支,從而保證私立圖書館實現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1]陳曉波. 徐樹蘭與“古越藏書樓”[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3(4):87-88.
[2]蔡 彥. 古越藏書樓:從民間私藏走向公立圖書館[N]. 中國文化報, 2010-06-29(6).
[3]王子舟,吳海華. 民間私人圖書館的現狀與前景[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0(5):1
[4]文化火種尋找之旅[EB/OL]. [2011-02-14] .http://kindling.im.pku.edu.cn.
[5]杭州大事記1925年9月[EB/OL].[2011-02-14]. http://www.hangtu.com/whhz/hzdsj/1925/192509.htm.
[6]浙江省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EB/OL].[2011-02-14].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4465.htm.
[7]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EB/OL].[2011-02-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7533.htm.
[8]浙江省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EB/OL].[2011-02-14]. http://jxxznews.zjol.com.cn/xznews/system/2011/01/28/0132052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