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躍曹 坤
(1泰興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蘇 泰興 225400;2江蘇省泰興中學 江蘇 泰興 225400)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才能取得較好的實際效果。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參與中發現問題,在參與中深入思考,在參與中獲取知識,在參與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初識84→小組討論,提出猜想→合作探究,巡視指導→師生研討,拓寬知識→課堂在線,知識升華→合理評價,總結提升”等環節組織教學活動。在完成“84”消毒液的性質等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提高科學猜想和實驗探究能力,體驗“組成——性質——應用”的科學探究方法,進一步增強學化學、用化學的樂趣。

步驟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引入】09年4月以來,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上包括我國蔓延,一場生命保衛戰正在進行。專家告訴我們,對于這些病毒,常見的含氯消毒劑如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就能將其殺滅。這些消毒劑中最為常見的就是“84”消毒液。(展示有關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圖片。)
播放廣告視頻“愛得福84消毒液”,模仿廣告語“愛得福84,為您造福”,得出“學好化學——為人類造福”。
步驟2:自主探究,初識84。
【分組實驗】取約1/3試管的“84”消毒液,觀察其顏色和狀態、聞其氣味、加一些水探究它的溶解性。(學生實驗、觀察并描述物理性質、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點評歸納】淡黃綠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氣味、易溶于水。
【投影】人教版必修1教材p84頁文字:在常溫下,將氯氣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鈉(NaClO)為有效成分的“84”消毒液。(根據這段文字寫出其化學方程式,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并點評。)
步驟3:小組討論,提出猜想。
【提出問題】根據“84”消毒液的組成,大家覺得它應該有什么樣的化學性質呢?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知識提出猜想。(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質疑。)
【小組匯報】“84”消毒液具有堿性、氧化性、漂白性。
步驟4:合作探究,巡視指導。
活動目的:利用提供的藥品探究“84”消毒液的性質;并由代表歸納發言。
活動安排:分小組進行,每4人一小組。
提供藥品:“84”消毒液、酚酞試液、紅紙、淀粉KI試紙、膠頭滴管、小試管若干等。
探究實驗一:取少量“84”消毒液,滴加酚酞試液,觀察現象;
探究實驗二:取小片紅紙,滴加少量“84”消毒液,觀察現象;
探究實驗三:取淀粉KI試紙,滴加少量“84”消毒液,觀察現象;
【學生小結】小結“84”消毒液的性質。
步驟5:師生研討,拓寬知識。
活動一:思考探究
(1)“84”消毒液中滴加酚酞試液顯紅色,為什么會迅速褪色?
(2)“84”消毒液能殺菌消毒,有漂白性,到底是什么原因?
活動二:視頻分析
視頻內容:有一位家庭主婦清掃馬桶,使用潔廁靈進行消毒,覺得還不夠干凈,又使用“84”消毒液,導致衛生間內彌漫著黃綠色氣體,結果這位主婦被熏倒了,迅速被送到醫院救治。請分析“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
活動三:材料分析
“84”消毒液瓶上的說明書:[產品介紹]本產品是次氯酸鈉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使用注意事項:1.本產品若不慎接觸到皮膚,請用清水沖洗;2.本產品不適用于碳鋼和鋁制品的消毒;3.本產品易使有色衣物脫色;4.本產品置于避光、陰涼處保存。
(1)本產品若不慎接觸到皮膚,為什么要用清水沖洗?
(2)本產品為什么不適用于鋁制品消毒?
(3)本產品易使有色衣物脫色,體現了“84”消毒液的什么性質?
(4)本產品為什么要置于避光、陰涼處保存?
步驟6:課堂在線,知識升華。
【課堂訓練】(1)現提供試劑:84 消毒液、FeSO4溶液、KSCN溶液,如何檢驗“84”消毒液的氧化性?設計實驗驗證。
(2)高鐵酸鉀 K2FeO4是新一代水處理劑。其制備方法是在堿性溶液中用次氯酸鈉氧化Fe3+。寫出該法的離子方程式。
步驟7:合理評價,總結提升。
【投影小結】基于本節課所學知識,我們對本節課做總結。
【作業布置】課后查閱資料了解生活飲用水常用消毒劑——二氧化氯的有關知識,制成卡片并進行交流。
課程標準對必修一“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中“氯”的學習作了如下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活動與探究建議”明確指出,要“查閱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資料”。“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選擇它作為本節課的學習符合課程標準對氯的學習要求。
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要“重視探究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就要求化學課堂教學必須精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知識載體,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驗探究能力。
現代教學論著眼于學生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的培養,強調以“學”為出發點去研究“教”,使“學”成為課堂教學“教”的目的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的智慧潛能競相迸發,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是新課程理念的彰顯,是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
[1] 朱慶斌.“84消毒液性質的探究”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0,(9):50-5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杜敦帥.以84消毒液為載體的Fe(Ⅱ)氧化實驗問題組設計[J].化學教學,2010,(8):77-78
[4] 錢琴紅,馮麗.課堂主體參與教學一例——《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0,(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