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稱“圣瓦倫丁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一個專屬于青年男女的美好日子,在每年2月14日舉行。
情人節來源于一個凄美的傳說。公元3世紀時,古羅馬的戰事非常頻繁,當時的國王克勞多斯是位暴君,他征召了大量的男丁開往戰場,致使男人們不得不離開家庭,小伙子與戀人依依惜別。見此情況,憤怒的克勞多斯下令不許人們舉行婚禮,即使訂了婚約的也要解除掉。
住在國王宮殿附近神廟的修士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暴行非常不滿,便悄悄地在神壇下為情侶舉行婚禮。在他的幫助下,很多人都結成了夫婦。但是這件事被克勞多斯知道了,暴跳如雷的克勞多斯派士兵把瓦倫丁抓走,并將他折磨致死。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后來,瓦倫丁被安葬在圣普拉教堂,為了紀念他的善行,人們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送禮是情人節最主要的習俗,人們之間相互送禮,旨在表達愛慕或是崇敬、友誼等感情。鮮花被認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禮物,收到花的人總會為鮮花的美麗和芬芳所傾倒,而且不同名字的花或者鮮花的數量都寄寓著不同的含義。除此之外,香水、巧克力、紅酒也是人們選擇的對象,隨著節日在多數國家的流行,禮物的種類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