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軍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老齡化加重,糖尿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1]。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沉重的家庭負擔,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受多方面影響。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l,IDF)強烈推薦“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血糖檢測”為糖尿病規范化治療的基本措施,并且把糖尿病健康教育放在首位[2]。IDF還指出,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就像缺乏胰島素一樣危險[3]。糖尿病的發病、發展和轉歸與患者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對糖尿病的健康宣教也顯得至關重要。重視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并加強對其生活方式的干預,指導患者進行血糖的自我檢測,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2010年6月~12月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門診和住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中,選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門診注冊的82例患者為實驗組,其中男38例,女44例,平均年齡(51.3±1.0)歲;隨機收集非專科門診隨診的80例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45例,平均年齡(50.2±1.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體重指數(BMI)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對照組:患者住院或門診就診期間進行一般性糖尿病教育,給患者提供糖尿病基本知識、飲食及運動治療、相關藥物及病情變化監測的書面材料。
實驗組:患者一開始就診就填寫糖尿病病歷,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系統性的糖尿病健康宣教。醫院組織每月一次集體講課,督促患者每2周進行1次門診復診監測血糖,醫務人員進行每周1次電話隨訪。制定合理的飲食治療方案,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食譜;并提倡患者餐后1h進行適量運動,運動量則因人而異,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及胰島素注射方法。每個患者認真填寫糖尿病健康手冊,醫務人員進行演示訓練、集中觀看示范錄像、開展專題講座、協助患者進行個別輔導等方式、向患者講述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糖尿病并發癥及其可能導致的危害及預防、輔助檢查的特殊意義、自我監控血糖的重要性及方法、低血糖發生時的自救措施、藥物治療的個體化方案、正確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飲食療法與運動療法的意義及其注意事項等,同時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及放松訓練,并建議與醫務人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對已出院的患者仔細列出出院后自我監控計劃并闡明必要性。
觀察2組健康宣教前及健康教育半年后FPG、2hPG、HbA1c%、TG、TC、SBP、DBP、BMI指標的變化。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配對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糖尿病健康宣教,半年后兩組患者各檢測結果比較見表2。從兩組血糖控制水平看,實驗組的FPG及2hPG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HbA1c%、SBP、DBP、TG、TC的水平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接受宣教后FPG及2hPG較宣教前明顯降低(P<0.05),而HbA1c%、SBP、DBP、TG、TC的水平也較宣教前降低(P<0.05)。而對照組宣教前后各項指標變化無差異(P>0.05),2組患者宣教前后BMI比較無差異(P>0.05)。
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體重指數(kg/m2)實驗組 82 9.8±1.1 13.9±4.1 11.2±1.2 155±10 95±15 3.5±1.0 7.1±1.5 23.2±0.2對照組 80 9.6±1.0 13.7±4.0 10.9±1.3 158±8 97±12 3.3±1.1 6.9±1.4 23.0±0.1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h血糖(mmol/L)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甘油三酯(mmol/L)膽固醇(mmol/L)
表2 兩組患者半年后各檢測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半年后各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收縮壓 舒張壓 甘油三酯 膽固醇 體重指數(mmol/L) (mmol/L) (%) (mmHg) (mmHg) (mmol/L) (mmol/L) (kg/m2)實驗組 82 6.3±1.2* 7.6±1.3* 6.0±0.5* 125±10* 80±10* 1.88±0.5* 4.8±0.6* 23.1±0.1對照組 80 8.9±1.1 11.2±1.5 7.8±0.8 150±9 90±10 2.8±0.6 5.9±0.5 23.0±0.2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終身性疾病,通常必須采用綜合治療措施才能達到治療目的。這不僅需要早期診斷和合理治療,同時還要求患者能主動參與疾病控制,并具備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醫行為。因此醫務人員必須通過糖尿病健康宣教讓患者充分認識和了解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和各種治療的意義,并積極配合治療。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是控制糖尿病進展、減少并發癥的重要措施,已經成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美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國際標準中指出,糖尿病健康宣教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4]。本研究實驗組患者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糖尿病教育,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明顯提高,大多數患者通過糖尿病健康宣教能主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效果顯著。本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糖尿知識系列專題講座,更加重視自身血糖、血壓等各項指標的監測,其FPG、2hPG、HbAlc%、TC、TG、血壓等都得到理想的控制,從而延緩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減輕了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經濟負擔。從兩組血糖控制水平看,實驗組的FPG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其他各項指標的控制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因為在糖尿病的教育課程中也同樣強調了控制除血糖以外的其他指標的重要性。接受宣教的患者更能主動配合醫生進行合理的飲食、適當運動及按正確方式服藥,自我保健意識明顯增強,能以健康的心態正確對待疾病,由此可見,健康宣教是糖尿病良好控制的基石。通過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調整,患者對糖尿病治療的依從性明顯改善,更加自覺地監測血糖,這些都有利于對糖尿病疾病的控制。隨著近幾年糖尿病發病率增加,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糖尿病的預防已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在中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防治工作更是迫在眉睫,糖尿病的預防要逐步從臨床走向社區,并優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糖尿病的預防工作主要通過醫務人員對患者積極地健康宣教來進行,通過醫患之間的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患者個人和患病群體積極掌握糖尿病相關衛生保健知識,同時不斷樹立健康地生活觀念,自愿采納更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總之,通過糖尿病宣教能提高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包括飲食的調配、運動量的掌握、用藥的方式方法、主動監測血糖和主動就醫等,最終改善患者的糖代謝狀態,阻止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及轉歸[5]。我們通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宣教,使糖尿病患者在心理調節能力、堅持運動、生活方式改善、配合選擇治療方案、遵醫行為等方面效果明顯。進一步提高了患者自身健康的維護能力,降低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同時通過健康宣教,還讓他們懂得了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防和自我保健等基本知識,從而使醫護人員從被動詢問中解放出來,使患者能積極地主動參與配合治療。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M].2nded.Brussels:Belgium, 2003:2.
[2]鐘冬梅.糖尿病治療誤區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6,20(4):877-878.
[3]王純.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在基層的現狀調查[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3,16(3):54-55.
[4]Mensing C,Boucher J,Cypress M,et al.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 management education[J].Diabetes Care,2003,26:149-156.
[5]吳荔嘉,林碧英,謝根英.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J].當代醫學,2011,17(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