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玲
城市的發展帶來文化的趨同,所以我們現在尤其重視城市的文化淵源,保護與城市血脈相連的傳統歷史文化,保留、恢復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街道、建筑、風土人情、生活習俗、非物質文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留城市獨一無二的特色,保留住城市的文化與精神。
歷史文化街區既是歷史文化的前世,也是歷史文化的今生。而連接起這一文化街區前世今生的,則是其間相關的人。
所以,“以人為本”在歷史文化街區恢復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本質在于其文化性,而街區的主要構成是街道、建筑與人,如果失去了人這個文化的載體,那么,古樸的房屋都將只是一片沒有生命力的建筑。
最近有機會對蘇州著名的歷史街區平江路做了一番考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平江路的成功會對其他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有所啟示。
2005年,平江路的規劃者以文化品位和風貌和諧為方向,開始打造文化休閑旅游特色街區。規劃者的思路決定街區的品位。設計師和建設師們把明代方氏老宅改造成具有江南民居韻味的平江客棧,潘宅整合成禮耕堂會所,其他一些明清建筑也變身為客棧、旅舍、會所、畫廊、茶樓、琴館、咖啡館等。平江路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長度,房屋的體量、街道的寬度和河道,比例恰當,修繕后的房屋都保持了外立面的傳統風貌,修舊如舊,歷史風貌依然。
800多年的平江路沒有變,還是小橋流水、粉墻黛瓦。但平江路又變了,加入了時尚內容、現代化設施。變與不變,是城市現代化進程中,歷史街區保護和傳承的典范。
走在平江路,感覺不到江南水鄉古鎮的那種喧鬧,商家也是三三兩兩,沒有門庭若市的擁擠。青石條的街道上,耳邊不時能聽到柔曼悠揚的昆曲,循聲覓去,發現是隱藏在街角樹后的小小音箱。沿街的一些改作咖啡館、酒吧的老宅,外表并不張揚,看起來與普通民居一樣的白墻青瓦、木柵花窗、雕花門廊,都流露著古樸的韻味。
街區鬧中取靜,很有意境,游客們徜徉其中,能夠感受到規劃設計者們對文化遺存的珍視與尊重,感受到他們對布局、業態等的嚴格控制與要求。
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設計應包括總體風貌形象、文化內涵、建筑風格等。恢復融歷史文化、居住、休閑、旅游、商業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體現出當地的人文特色。同時,還應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元素,收集歷史事件、風土民情、歷史人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獻、故事、圖片等資料,讓這些文化元素充分融入街道恢復中,并全面吸納社會公眾參與意見。
在平江路“貓的天空之城”書店門外,我們跟幾位坐著的老人聊了起來,他們隨口講開了歷史,如數家珍地說起了當年平江路上的繁華,以及民間流傳的故事。見好奇的游客聞聲紛紛聚攏來聽今說古,老人們的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悠久燦爛的城市記憶,不僅賦予人們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成為了市民的精神家園和集體回憶。
市民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街區和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這讓我想到提升市民整體素質、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這可以使市民充分認識自己城市的歷史文化,并形成歷史文化自豪感。
市民對自己城市歷史和文化的自豪感來源于對它們的了解和熟悉。可以經由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廣大市民大張旗鼓地宣傳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補上傳統文化這一課,同時開闊市民的胸懷和眼界,提升市民的素質修養。例如可以讓熟知城市歷史掌故的學者、百姓上臺娓娓道來本地街巷路名的由來變遷、奇聞趣事、傳說典故等。還可以通過更多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各種媒體宣傳以及櫥窗、圖片展覽、講座、公交車上屏幕播放、編入學校教材等,讓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深入人心。
徜徉在平江路,如果是初來乍到,那么你會不時地眼前一亮,有驚喜的發現和感動。從街區各個店鋪的店招和室內外布置,都能看出店主們傾注了頗多心思,是把自己的店當作一個小家在用心經營著。店員們都沒有過分熱情地推銷,讓你感覺自在隨意。最值得一提的,是店里店外的桌幾上、墻角里、雕花木窗的窗臺上、門口或窗下,那些不經意擺著的大大小小的花卉盆栽,就仿佛是街區的一個個雅致的注腳。
“貓的天空之城”書店里有寄給未來的明信片,這份獨到的創意讓我們感覺新奇,在里面逗留了很久。魚食飯稻土灶館是一家裝潢雅致、口味特別的菜館,光看名字就很有味道。而夜間的“彼岸”茶館更像姑蘇城里的一戶人家,微黃的燈光照著整幢古式木屋,安靜而溫暖,店主娟秀熱情,使茶客頗有歸家之感。
這樣一路走來,一家一家看過,經營者們那些隨處可見的創意和用心,自自然然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那些美好的細節,聚沙成塔,由量變到質變,讓游客們從心里喜歡上了平江路。
這樣的街道是有靈性的,在表面的建筑、店鋪、陳設之下,你只要靜心走一走,就能夠感受到街區背景后的歷史人文空間,人們悠然自在的生活態度,以及經營者獨特精致的創意與品位,從而領略到這個歷史街區的文化內涵。
所以,歷史文化街區除了業態上都是與文化有關的店鋪或展館,如傳統手工作坊、書店、器樂店等,更重要的是,經營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修養,要建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因為歷史文化街區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人員的素質。街區店鋪的經營者要誠信待客、優質服務,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加強行業規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還應不斷提升店鋪的內涵,發掘獨特的文化創意。經營者的用心是街區的生命,唯有做出特色,才能吸引中外游客,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的品牌。
溝通歷史文化街區前世今生的,是里面的“人”——人的態度,人的用心,人的精神面貌。歷史文化街區要避免成為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微縮盆景,靠的是其中居民和從業者的共同珍惜與經營,只有這樣,街區才會有情感,有活力,有生命。
有文化、有情感、有精神的地方,才會吸引人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