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變“資本”專利生真金專利權質押開啟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破冰之旅
2007年,康庫得機電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了銀行1 700萬元的貸款,成為本市第一筆利用專利權質押獲得的貸款;2009年,本市專利權質押貸款5筆,貸款總額4 200萬元;2010年本市專利權質押貸款26筆,貸款總額1.76億元,占全國比重從0.6%上升到3.3%。
2010年,本市專利權質押融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開啟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破冰之旅。通過質押,把專利的技術價值體現為可質押的資產價值,把原先僅僅作為技術使用的專利,從無形資產轉化為企業的有形資產。“知本”變“資本”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2009年,煒杰科技有限公司以團隊的4項專利為質押物,換來大連銀行天津分行2 000萬元的貸款。從康庫得機電到煒杰科技,兩年的時間,在兩個標志性案例之間,以專利權質押進行融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屈指可數。
專利權質押融資不僅涉及銀行、擔保、評估、企業等市場主體,還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為了使市場這只“無形的手”能夠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10年,本市各相關部門共同開展了對銀行、企業、評估機構的宣傳和培訓,共同制定了《天津市專利權質押貸款實施指導意見》、《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實施辦法》、《天津市科技金融創新改革工作方案》等多個政策性文件,均把發展專利權質押融資作為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的重要手段。
市知識產權局專利實施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區兩級知識產權局在2010年初開展了專利權質押融資需求調查,在調查反饋的322企業中,92家企業提出了專利權質押融資需求。經過初步篩選,知識產權局挑選了50家前景好、沒有專利權糾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陸續推薦給金融機構,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組織專利權質押融資對接會,讓銀行和企業面對面,并對成功進行專利權質押貸款且滿足運用類試點條件的企業列入試點,給予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貼息支持。”知識產權局懂專利,銀監局懂銀行,這些管理部門聯手推動,使專利權質押貸款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同時,本市還在國內率先推出授信免責條款。也就是說,對勤勉盡職的授信工作人員,一旦出現問題,可視情況免除相關責任。“緊箍咒”的放松,使銀行的膽子大了,步子快了,從事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銀行也由1家拓展到了10家。
“知本”變“資本”,打破了融資瓶頸的企業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煒杰公司董事長宋洪海嘗到了專利權質押貸款帶來的甜頭:煒杰公司2009年獲得貸款后,當年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0%。良好的經營業績,增強了銀行放貸的信心,去年該公司又以5項專利權質押獲得大連銀行天津分行2 000萬元的貸款。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7%。
將專利權進行質押貸款,銀行和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或者說最有爭議和分歧的地方就是——專利到底值多少錢?
記者了解到,專利權質押貸款中最關鍵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專利權的評估。由于目前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到底采用何種評估方式、選擇哪家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價值雙方是否都能認可,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專利實施處負責人說:“不同的評估機構對同一個專利的理解不同,對同一個專利的評估結果不同,評估結果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讓銀行對專利評估產生了不信任。”專利權價值的評估直接關系到知識產權質押的設定及實現。如果專利權的合理價值不能確定,企業和銀行之間就無法達到合理預期,專利權質押貸款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對專利權的評估是專利質押貸款的關鍵一環。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專利權質押貸款與銀行其他貸款的根本區別在于專利權價值具有不穩定性,專利權的價值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波動,而這些因素又是銀行難以直接控制的,這使得銀行望而卻步。所以,對于銀行來說,在對專利權進行評估時要面臨很多風險:一是該專利是否具有改進性?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二是專利收益期限的長短和變現能力,即專利權轉讓時能否很快找到“下家”?與有形實物不同,專利權在很多方面并沒有可以參考的數據和成交記錄。即使有歷史交易數據,評估價格跟市場環境、市場前景關系密切,對專利權市場前景的判斷的專業性很強,難以預測。一些知識產權可能只有潛在價值,而難以實現市場價值;三是該產權是否存有替代技術。技術進步導致的替代技術可能使原有專利價值降低或變得毫無價值。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很多商業銀行“捂緊了錢袋子”,沒有推出專利權質押產品。
對于專利權評估要面臨的種種風險,不管是知識產權局的相關負責人還是銀行的業內人士都坦承——金融機構懂技術的人少,銀行駕馭專利權質押的能力不夠成熟。正是這一點,成為很多銀行專利權質押貸款業務難以開展的“短板”。目前本市開展的專利權質押貸款,都是政府部門先對企業進行篩選后再推薦給銀行,降低了銀行的技術壁壘,無形中給銀行吃了一顆“定心丸”,增加了銀行放貸的信心。
在2010年本市專利權質押貸款的1.76億元中,8 600萬元出自浦發銀行天津分行,目前沒有一筆不良記錄。浦發銀行天津分行中小企業業務經營中心總經理李喆說,增強銀行的專業性是浦發天津分行比其他銀行步子邁得更大的主要原因。李喆告訴記者:“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對銀行的要求非常高,要求銀行的專業性強。目前,銀行對專利的判斷缺乏經驗,對銀行開展專利權質押業務來說是最大的風險。為此,浦發銀行成立了專業的機構,培養了專業的人員,推出了專業的產品。同時,浦發天津分行與政府搭建的平臺和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合作,這些都彌補了銀行專業性的不足。”
除了借助政府平臺和評估機構的力量,銀行自身是如何把控專利評估的風險呢?李喆說:“科技型中小企業,非常考驗銀行人員的專業性。進行專利質押貸款,要把專利放到產品中去看,看專利是否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看產品是否有穩固的市場占有率,是否有高附加值。與大型企業不同,做中小企業的業務,雖然也會參考報表,但更多的是看企業的整體模式和發展前景,對企業的評估更看重企業的經營狀況,通過經營狀況看專利的競爭力,把對專利的判斷變成對企業的判斷。同時,還要看專利的交易價值,專利所在的技術領域不能太窄,要普遍應用,市場廣泛,這樣才利于變現和流通。”
設定知識產權質押的目的,就是為了質權人在債務人不能履行還債時,用知識產權變現來滿足債權的實現。所以,專利權的有效流轉,是解決專利權質押融資最后出口的根本途徑。專家認為,現階段知識產權交易市場還存在交易方式單一等問題,搭建知識產權變現的平臺,增加知識產權變現的渠道,對解決專利質押貸款難尤為重要。
市知識產權局分管專利實施轉化工作的副局長告訴記者:“專利除了有其技術價值外,還有其資產價值,‘向有效專利要資產’是我們專利實施工作的有效抓手。而實現專利的資產價值必須由市場說了算,因此,建市場、推動專利的流轉和交易,是我們必不可少且需探索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進一步活躍本市專利交易市場,我們正在探索專利交易流轉的新模式。如在天津藥物研究院籌建‘天津泰普醫藥知識產權流轉儲備中心有限公司’,在醫藥專業領域探索專利流轉工作,此前其許可交易額已經超過5千萬元。在東麗區成立了本市第一家‘專利流轉儲備中心’,該中心已從天津大學、蘭州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購入授權的發明專利,并維持專利權,以許可、轉讓等形式提供給區內企業進行實施轉化,為大學與企業搭建了專利流通的橋梁。”
據了解,目前本市已經開通了中國(天津)專利技術交易中心網上展示交易服務平臺。由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北方技術交易市場、新加坡知識產權交易所等,共同籌建的“天津濱海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即將掛牌運營。它是國內首家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知識產權柜臺交易平臺,將成為本市進一步吸納海內外各類資金和政府引導基金,投入知識產權的再開發和成熟技術的商品化,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的實施轉化提供資金保障的新途徑。(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