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俠(寧夏大學 農學院圖書館,銀川 750021)
農業圖書情報工作是農業科研創新體系和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科研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可靠、實時、充分的文獻信息保障,科研創新活動將缺乏方向。目前農業院校科技信息服務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大多數農業院校資料室仍是傳統的以紙本期刊為主的文獻資源建設方式,訂閱數字光盤文獻庫的單位很少。二是經費投入滯后。隨著文獻信息量的增大,文獻的入藏量應該逐年遞增,而相應的購書經費卻沒有增加,加之圖書漲價,導致新書購入量少,新版書所占館藏比例低,使科研人員看不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相關資料。三是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農業院校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工作人員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業務工作不規范,多數人員的業務知識技能不能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
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農村存在著“精兵強將去創業,年輕力壯去打工,老弱病殘搞農業”的現象,留守農村的勞動力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有關調查發現,被調查對象大多是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比例高達71.3%,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25.9%,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8%。實踐證明,文化程度低的農民,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過程長,怕風險,徘徊觀望,直接影響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與普及。[1]
科技培訓是農民獲取科技信息和掌握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但通過有關調查發現,只有18.1%的被調查對象所在的鄉鎮經常組織農業技術培訓,40.1%的被調查對象所屬的鄉鎮偶爾組織培訓,41.4%的被調查對象所屬鄉鎮從來沒組織過科技培訓。這說明我國的農業科技培訓是十分匱乏的,遠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也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
高等院校圖書館在文獻信息整序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要優于各個學院資料室。但是,由于圖書館多數服務人員的知識面過窄,而且缺乏與服務對象進行直接有效的溝通,不了解各專業的真實情況和特點,不能為某個專業做深入的文獻信息服務,導致多數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專業性不強。各個院系資料室則相反,它與本單位教學、科研同處一線,可以直接了解科研一線人員的需要,根據各學科教師的教學科研需要而訂購所需圖書資料,因此,它的藏書側重專業化、個性化及實用性,對各教學科研單位的教學、科研活動介入得比較深入,它的文獻信息服務更能貼近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有其特定的專業優勢。因此,理想的服務模式應該是成立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在其領導下依托校園網,充分利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軟件,以圖書館為總館,資料室為分館,實行一體化管理模式,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整合圖書館與資料室的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保證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協調發展。構建全校圖書館在線服務體系。總館負責全校文獻資源的整體發展計劃,統一訂購和配送文獻,集中開展采編業務;分館負責開展本資料室圖書存儲、書刊借還等文獻實體服務以及在總館技術、設備的協助下完成各學科的專題書目信息、參考咨詢、信息檢索等專題服務。
高校圖書館與資料室在線服務內容包括為學科建設、科研項目等學術研究提供專題服務,對收集到的有關信息資料進行加工分析、組織、歸納形成二次文獻并通過郵件列表的形式將信息資料發送給各有關讀者,從而產生信息增值效應。主要服務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學科建設信息服務,開展專題服務,發布專題信息,開展網絡查詢服務;提供學校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等信息,開展電子資源和文獻資源的查詢、傳遞服務,提供文獻檢索、網絡培訓服務;提供一般的信息咨詢服務。服務要向“三農”領域延伸就必須立足于本校的學科特點。學校所在地區的經濟重點和特點,深入農戶、田間、鄉鎮企業等農村生產第一線,了解現代農業生產各方面的產業特點和生產規模,以及他們對信息服務的具體要求,從而改變和完善現有的信息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形成新的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信息服務項目,以滿足現代農業建設的信息化需求。
例如可以擴大現有信息收集的范圍,把有關現代農業的產品信息、銷售信息、市場信息、金融信息、經營管理信息、農技信息以及國家或地方的政策和法規信息、熱點問題等等影響農業生產的大量信息收集起來提供給農民或鄉鎮企業。[2]可以充分發揮信息中介職能,把本校有關的科研成果、發明創造、專利等向農民或鄉鎮企業推薦,使新技術、新成果能得到盡快的應用,還可以針對鄉鎮企業或農業生產大戶提供專題跟蹤服務,使傳統的信息服務得到社會化的擴展。
在線服務系統的對象不僅針對學校教師,更要針對科研一線人員及學科帶頭人或主要骨干,因為他們與地方科技人員聯系比較密切,是能夠帶動地方農業發展的主要技術骨干力量,也可將地方農業科技人員以及鄉鎮企業納入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把館藏文獻資源與眾多的現代農業技術、市場、應用等信息整合起來,在做好高校自身教學科研的信息服務的同時,開辟以市場、現代農業發展、農民需求為導向的滿足現代農業建設所需的信息中介服務,形成以借閱服務、咨詢服務和面向社會的信息服務等三個工作支點為一體的服務模式。
要想為現代農業建設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圖書館員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現代農業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為此須轉變觀念,在為師生做好服務的同時,要把現代農業建設服務當作是圖書館自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想方設法地開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文獻信息服務,以滿足現代農業建設對信息服務的需求。[3]
首先,政府的規劃指導有利于避免農業信息服務建設體系中的重復開發與投資,節省成本,便于管理和實現資源共享。在農業政策方面,政府作為制定者,有義務和責任將農業政策的目標措施和政策及時、低成本乃至免費地傳遞給所有農業生產者,讓廣大農民充分理解農業政策的實質;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搞好網絡基礎設施的延伸,將網絡遍及鄉鎮,讓電腦進村入戶;在信息整合方面,政府要發揮好協調作用,整合農業、氣象、農機、農業院校以及龍頭企業之間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全面性、時效性、科學性及實用性。加強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園基地建設,把優勢學科與優勢產業結合起來,把科研和推廣結合起來。
建立特色文獻數據庫,做好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導航工作。根據農業科技信息發展的實際,按照統一規劃、科學設點、示范運營的原則,整合農業信息資源,組建農業科技服務專家信息庫,借助基層產業協會組織的優勢延伸信息服務功能。信息管理員要根據科研及實際生產需要,在搜集加工和整理的基礎上編制出二三次文獻,將重點學科的文獻重點集中收藏,重點建設,并將這些特色資源送到網上,為在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及時優質的信息服務。
沒有強有力的農業信息工作隊伍就不會有有效的農業網絡信息服務。因此,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一要以項目健全機構,要以實施農業信息項目為契機,調配優秀人員,完善和組建省市縣三級農業信息工作機構。二要以培訓提高素質,加強農業系統信息服務人員在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發布等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盡快提高信息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三要以考核促進工作,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考核機制,提高工作成效。真正建立起一支會管理、會應用、懂技術、會服務、能實干的信息工作隊伍。
農業信息服務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難度較大、任務較多的基礎性工作,只要高校科研及工作人員和地方政府攜手共建,就能克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農業信息服務就一定會取得明顯成效,為地方和農民增收作出應有的貢獻。
[1]藺桃,等.農民對傳媒涉農信息的需求及其滿足[J].中國國情國力,2008(5):39-44.
[2]郭小青.論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06(1):72-74.
[3]張健.農業高校圖書館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信息服務探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8(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