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歷
(中共漳州市委黨校圖書館,福建 漳州 363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在這個時代,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各種類型的文獻數據庫不斷涌現。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信息資源管理的專門機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果說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藏書樓到傳統圖書館是圖書館第一次轉型和蛻變的話,那么,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圖書館又將迎接其第二次生存形態的轉型和蛻變。1996年,英國圖書館學家蘇頓在研究圖書館服務模式的一篇文章中,根據圖書館從傳統到數字化的發展過程,將圖書館劃分為四種類型,即傳統式圖書館、自動化圖書館、混合式圖書館和數字化圖書館。圖書館已經或必然將沿著這一序列發展,從作為一個場所的圖書館向作為一個邏輯存在的圖書館演進。
在西方,許多圖書館正在進行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如美國國家數字圖書館聯盟(NDLF),是由美國國會圖書館等15家圖書館及美國國家檔案記錄局聯合成立,致力于開發為公眾提供美國歷史文化與科學成就等方面內容的數字化素材,研究貯存、獲取技術及分布式數字圖書館系統,目的是在Internet上建設分布式的開放圖書館,用數字化與動態的方式保存文化遺產,并與全球互聯網用戶共同分享。我國于1997年開始的實驗性數字圖書館項目,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正處于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傳統圖書館的職能繼續發揮的時期,這種轉型期圖書館的存在形式即復合圖書館。
傳統的圖書館是作為一個書刊存貯基地和物理實體機構而存在的。圖書館讀者服務的范圍僅僅局限于圖書館的幾個特定場所之內,開展的是館內借還業務以及各種面對面的服務,滿足讀者對“已知文獻”的需求。而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不再是一個信息孤島,它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物理限制,以數字化方式將信息資源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快速傳遞給分散在各地的讀者。虛擬空間的發展為現實空間信息資源的豐富及服務方式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目前,數字圖書館尚不能完全取代物理實體的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是獲取信息的便捷,而物理實體的圖書館則為讀者享受靜坐捧讀的意境。沒有傳統圖書館收集、加工文獻信息資源,數字化的信息資源就會匱乏。傳統館舍與虛擬空間共存,本地服務和遠程服務相輔相成是出現復合圖書館的重要原因。
傳統館藏資源是以物理實體為主的印刷型、縮微型、視聽型等文獻,它們以文獻的載體形式為單位,集合成一個個獨立的有明確界限的館藏。紙質印刷型文獻無需任何特殊的閱讀設備,適合在較廣泛的環境以廣泛的方式閱讀。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電子圖書、電子報刊和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多媒體資料等電子型文獻成為圖書館館藏的重要載體形態。電子型文獻品種多,傳遞速度快,傳輸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滿足眾多讀者的閱讀需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電子型文獻快速增長,紙質印刷型文獻持續發展,兩者并存互補、相互統一,館藏數量也因此從有限轉向無限,共同構成了復合圖書館的館藏信息資源。
傳統圖書館僅僅依靠館藏目錄索引指引讀者查找文獻,讀者在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里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即一本本紙質型書刊,因為手工操作,大量有用的知識被隱藏,讀者無法獲得準、快、精、全的信息服務。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被動局面,圖書館利用功能強大的檢索軟件,使分散的信息得以集中和有序化,且檢索需求不再受館藏書目索引的限制。因此,現在的圖書館不僅可以提供原始的知識和信息,還可以加工、提煉、組合、創新知識和信息,如對文獻進行分類、編目,編制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提高了信息的查準率和查全率。
傳統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保存文獻,供社會利用。高新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促使圖書館向著復合圖書館的方向發展,圖書館的功能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的勞動時間逐漸縮短,休閑時間逐漸延長,人們的休閑活動越來越在經濟、文化以及自身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圖書館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文化和教育職能優勢,滿足讀者的休閑文化需求,比如提供多媒體視頻點播,開展大眾文學、通俗文學講座等,努力為廣大讀者營造適于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閑環境。
進入信息時代,圖書館的教育功能也有了新的內涵,即從整體上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圖書館應重視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提高其篩選、分析、判斷信息的能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各類信息資源的作用。圖書館可以面向讀者開展虛擬館藏檢索和利用的知識教育,在圖書館主頁上設立網絡導航欄目等。
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圖書館的職能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在信息環境下,面對整個社會對信息需求的日益強烈,圖書館的情報職能應得到關注與重視。圖書館可以在對讀者進行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圍繞讀者某一學科領域的熱點與重點研究課題,進行文獻信息的系統收集,并經過鑒別、分析,歸納,以綜述或述評的形式,提供相關的專題數據庫、特種文獻、參考工具書及網上相關信息的導航。
復合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圖書館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它不僅僅是將傳統文獻數字化,也不僅僅是將網上資源提供給用戶,而是需要逐步改變傳統圖書館手工操作的方式和改革功能單一的服務模式,以戰略的高度不斷把現代科技及設備應用于圖書館服務活動中。具體地講,復合圖書館就是將電子和紙質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對文獻進行采集和傳輸,對各種文獻利用率、流通率等數據進行統計,運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和遠程通訊技術,納入計算機一體化管理,通過圖書館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在印刷型和電子型資源并存的復合環境下,拓展與延伸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更為廣泛服務的一種圖書館存在形態。
圖書館數字化是大勢所趨,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大方向。目前,我國圖書館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基本具備了創建數字圖書館所必需的寬帶通信等技術條件。在此基礎上,圖書館應依托傳統圖書館已有的技術力量,遵循通用的網絡傳輸協議,統一標注、著錄文獻以便對外交流。同時,圖書館還應結合社會整體信息資源情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如果每個圖書館都將本館傳統文獻全部數字化,則成本過大,造成重復浪費。各圖書館可對本館的特色館藏、重點學科特色信息,進行必要的管理,構建有特定價值的資源體系,形成自己的虛擬館藏;根據教學和科研的一些特殊要求,對本館缺乏而其他情報機構具有的且必須通過計算機網絡才能查詢或獲取的信息資源,可定期購買使用權,組成本館的虛擬館藏;對網絡上無償服務信息進行搜索、收集,合理組織,構成免費的虛擬信息,增加館藏類型使圖書館成為一個能夠同時提供傳統和電子信息資源、本地與遠程等各種信息資源于一體的復合圖書館,使多種類型文獻源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讀者能通過統一的界面,一次檢索操作就能夠無縫地檢索到各種信息資源,滿足讀者對信息的全方位需求。
目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都是在原有的傳統業務部門基礎上,增設“電子閱覽室”或“技術部”,作為數字化的責任部門,它們與原有的采編、流通、閱覽部門平行,形成了兩套系統。這種部門設置將傳統館藏文獻建設與數字化資源建設、傳統服務與網上服務截然分開,割裂了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連接,不利于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要發展復合圖書館,在部門設置上,必須將傳統服務和數字化服務有機整合,形成一種新的組織系統。圖書館可以將傳統圖書館的采編部門和網上信息開發、數字化信息加工部門整合為信息采集與開發中心;流通閱覽部門和電子圖書館服務部門整合為信息服務中心,實行集約化管理,從而形成一個符合時代發展,滿足在線和非在線讀者需求的新型圖書館管理機制。
復合圖書館不是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形式上的簡單疊加。要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使圖書館能按復合圖書館的要求有效運作,就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館員隊伍。首先,圖書館要大力開展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對館員開展圖書情報知識、計算機知識等培訓,提高館員的工作能力,進而調動館員的工作熱情,增強館員的榮譽感,這是快速提高館員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其次,針對圖書館現狀,引進“學科專家型”人才,包括圖書情報專業人才及外語、計算機等多種人才,他們有廣博知識及某一專業背景,能夠游刃有余地熟練操作計算機等設備,擔當網絡咨詢員,信息收集、檢索、分析員,數據庫管理員,以動態的思維,快速、靈活地對讀者的要求做出反應。
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對傳統圖書館帶來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圖書館同仁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就能把傳統圖書館逐步轉變為傳統與數字有機結合的復合圖書館。
[1] 董穎.電子媒介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轉型與定位[J].情報科學,2005(4):524-527.
[2] 石京秀.傳統高校圖書館向復合型圖書館發展策略之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462-463.
[3] 張志紅.復合型高校圖書館的特征及服務策略[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5):107-109.
[4] 郭莉.論圖書館的轉型[J].情報科學,2001(2):160-162,171.
[5] 胡燕南.中學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創新與實踐[J].教學技術資訊,2007(4):38-39.